小编前日无意间看见一则关于中国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这是中国自 2014 年以来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看似平凡的 12 月 13 日原来是中国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回想起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那堆积成山的尸体简直是触目惊心。光看纪录片就已感触极深,更何况是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先辈们。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天,也让小编想起了日本曾经侵袭我出生的这片土地。日本仅用八周就占领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
马来亚战役是 1941 年 12 月 8 日至 1942 年 1 月 31日同盟国与日本帝国在马来半岛的战事。战事包括英联邦军队与日军之间的陆战。英军、英属印度军、澳大利亚军及马来属邦军防守此殖民地,而日军企图歼灭驻马来半岛的英军,为今后进攻荷属东印度 (今印度尼西亚) 建立前进基地。
若要详细解说马来亚战役过程,那就得先从 1941 年 12 月 4 日开始说起。当时,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 25 集团军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陆军第 3 飞行集团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同月 8 日,其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南下。英军首战失利,节节败退,企图凭借隘路、河流迟滞日军进攻,以争取时间加强南部防御。可日海军第 22 航空战队和陆军第 3 飞行集团轰炸新加坡及关丹等英军基地和机场,重创英空军力量。日军首先遭到印度第 3 军及数个英军旅的抵抗,但他们很快就清除了印度军在海岸线的抵抗,之后更集中力量包围及迫使印度军投降。
不仅如此,日军因为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再加上装甲部队战术及经验均比盟军优胜,尤其是日军在中日战争中获得很多经验,在马来亚北部地面占有很大优势。此外,盟军方面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自行车及轻型坦克,令他们能轻易穿越马来亚的热带雨林。英国远东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北上迎战日本海军,却因缺少空中掩护于 12 月 10 日在关丹东南海域被击沉。日军由此夺得制海、制空权,保障了海上输送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也令马来亚东海岸门户大开及容许日军继续进行登陆行动。
盟军在马来亚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所配备的水牛战斗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型过大及装备不佳、支援人员不足、缺乏清楚及协调一致的指挥结构、皇家空军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中队及人员间的敌对主义、没有经验的飞行员等等问题让他们在战事爆发的头一个星期付出惨重代价,导致一些飞行中队需要合并及撤退到荷属东印度。 而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布伦海姆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鱼雷轰炸机。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的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不仅如此,日本军事情报部门还聘请了一名英国军官佰翠·汉南上校与印度军接触的空军联络官为间谍。当他开始提供情报后,日军能在3 天内摧毁所有在马来亚北部的盟国空军基地。虽然汉南于 12 月 10 日被拘留及带到新加坡,但日本人已获得空中优势。 在 12 月 11 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泰国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巴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于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亚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但由于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人主宰了天空,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英联邦军队及平民。 马来亚岛屿槟榔屿从 12 月 8 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被迫在 12 月 17 日弃守武器、船只、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并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很多欧洲人从槟榔屿撤退,而本地居民则落入日本人的魔掌,成为英国人的难堪及离间了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 在 12 月 23 日,印度第 11 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1 月的第 1 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就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泰国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松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复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根据《泰日关于土地让与条约》,这些领地作为奖赏被割让于泰国。 日军主力沿着马来半岛由北向南迅速推进。在海军配合下于 12 月 31 日占领关丹,次年 1 月 11 日无抵抗攻占吉隆坡。而不足 200 英里外的新加坡岛也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
在 1 月 14 日,日军就已经到达马来亚南部省份柔佛州。他们在这里遇到澳大利亚第 8 师,而日军也在这里遇到在战术上的首次挫折。澳大利亚军在金马士市一带建立了坚强防御,战役围绕金马士桥进行。日军在此地付出了死伤 600 人的代价,但大桥却在战斗中被毁。这也造成日军需花 6 个小时的时间收复桥梁。 当日军在金马士西面攻击澳大利亚军的侧翼时,一场在这次战事中最血腥的战役于 1 月 15 日在半岛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带爆发。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 45 旅去防卫麻坡河南岸时,被从海上登陆的日军攻击其侧翼,整个旅被澈底击溃,其旅长及属下3个团的团长全部阵亡。 在澳大利亚中将查理士·安达臣的领导下,撤退的印度军队在澳大利亚军的支援下组成麻坡军,孤注一掷的进行了长期 4 天的战斗,令其它英联邦的残余部队可以从马来亚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围。 当麻坡军到达了在巴里梳龙的桥梁并发现桥梁已被日军占领时,安达臣在死伤数字不断上升下命令所有人冲过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丛林、沼泽地及橡胶林地以寻找其步兵团在永平的司令部,135 名受伤的士兵则落入日军的魔掌,其中两名士兵被拷打及永平大屠杀中被杀死。 在 1 月 20 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日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大英国协军队的在柔佛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銮-丰盛一带全线面对日军的进攻,不幸地,珀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佛建立固定防御。 在 1 月 27 日,珀西瓦尔接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合司令部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的批准,命令部队越过柔佛海峡撤退到新加坡。 日军在进入柔佛州开阔地后加快进攻速度,而英军迅速溃败,在 1 月 31 日撤至新加坡,企图凭借柔佛海峡抵御日军进攻。
最后一批盟军军队在 1 月 31 日离开马来亚。盟军工兵在连接柔佛及新加坡之间的新柔长堤炸开一个阔 70 尺 (20 米) 的大洞。但这并不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日军的突击队后来化身成新加坡居民利用小艇横渡柔佛海峡进攻新加坡。在少于两个月的时间内,马来亚战役以英联邦军队被彻底打败及撤出马来半岛作结束。接近 50,000 名英联邦士兵被俘虏或被杀。
在 2 月 14 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沿岸海军基地。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8 万余守军斗志低落。2 月 15 日,英军总司令阿瑟·珀西瓦尔率部投降。 此役,日军以伤亡千于人的代价占领马来半岛,打通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略通道,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防御作战造成不利态势。 负责指挥日军的山下奉文以伤亡 9824 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 650 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远高于日军,投降的军人也是数万之多。这一胜利是日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日军以大约八个星期的时间成功占领了马来半岛与新加坡,而负责指挥日军的山下奉文还因出色战绩被昵称为“马来亚之虎”。
大屠杀
日军“膺惩”新马华人最为残酷的暴行是对华人进行所谓的“检证”和“肃清”大屠杀。在日军进攻马来亚半岛和统治初期,日军发动的大规模的集体大屠杀就有:在新加坡进行的大检证;在吉隆坡进行的大肃清;在槟榔屿的两次大检举;在马六甲的大镇压;在新山、麻坡、马力四隆、文律进行的大屠杀;在森美兰州知知港余朗朗等村进行的清乡屠杀,另有较小规模的屠杀达 29 次之多。据称,即使不计华人义勇军的死亡人数,日军在马来亚所屠杀的华人总数亦当在 15 万以上。在新马华人惨遭屠杀的暴行中,新加坡“检证”大屠杀最具典型,它同南京大屠杀和马尼拉大屠杀被后人列为日军在亚洲所犯的三大暴行。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为了稳固其统治,山下奉文下令从 2 月 18 日开始展开扫荡行动,以搜捕敌对的华侨,其搜捕标准共有 9 条:
– 曾经在南洋华侨筹赈会中积极活动的人士- 曾经最慷慨地捐输给筹赈会的富裕人士- 南洋华侨救国运动领袖陈嘉庚的追随者- 海南人 (在日本人眼中,海南人均属共产党分子)- 凡在中日战争以后来到马来亚的中国出生华人 (他们被认为或参加过抗战,或厌恶日军侵略及逃避日军征用而离开中国的人)- 凡是纹身的男性 (在日本人看来,纹身的男子都是私会党徒)- 凡是以义勇军之身份帮助英军抵抗日军者- 公务员以及可能亲英之人士- 凡是拥有武器并尝试扰乱治安之人士
在这次大“检证”中,所有 18 至 50 岁的华籍男居民被日军指定到 5 个地区集中检证。凡认为可疑人员均被押上卡车送到海滨或用船只送到海面上以机枪扫射。许多华人仅仅因为自己是华人就遭到逮捕屠杀。 据研究,在新加坡检证大屠杀中,华人死亡人数在 2.5 万至 5 万人之多。
死亡铁路
而强迫华人劳工修筑“死亡铁路”是日军在新马所犯的另一暴行。 在 1942 年初,日本帝国大本营决定在暹罗和缅甸境内修筑一段铁路,试图将已有的仰光至丁那沙宁铁路和新加坡至曼谷铁路连接起来。这两条铁路之间大约为 250 英里。 铁路要通过崇山峻岭、跨过湍急河流和经过蛮烟瘴雨之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通常需要五至六年才能建成。但日军为了战略需要,要求这条铁路必须在 18 个月内完成。 日军在征调英美等战俘从事修筑的同时还通过强征或欺骗的手段使用了大约 15 万名民工,其中华人劳工约占总数的 20% 以上。 据幸存者回忆说:他们清早 6 时就被号令起床。在洗刷后没有食物裹腹,取了工具便前去工作地点。中午 11 时有专人将食物送去工厂。午餐休息半小时,11 时半继续工作至下午 5 时。放工后回到宿舍沐浴及进餐。用餐结束后,他们 6 时再度工作至凌晨 12 时。夜间没有食物,挨饥入睡,同时还要挨饥至翌日中午才有食物。 由于粮食很少,生病后缺医少药且无人照顾,病人死亡率很高,据统计惨死者有 6 万余人,伤残者 4 万人,也就是说每一里长的路轨是用 64 名战俘和 240 名民工的性命换来的,因此这铁路被称为“死亡铁路”。在日本占领新马期间,华人所遭受的痛苦渊源不止上述数种。小编实在无法想象当时的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一段艰辛日子 ……
历史的存在是为了缅怀过去。它不仅仅是造就了今天,更是为了更好的明天。身为后辈的我们都应该好好去了解这些被遗忘的过去,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这些历史会让我们铭记心中,珍爱现有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