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期望寿命85.32岁,上海长宁在养老上如何下功夫?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曹伊湄 记者 高文

长宁区老百姓平均期望寿命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长宁区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使得老百姓如此健康长寿?

7月2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介绍了长宁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城区治理等方面的有关情况。

王为人表示,人均期望寿命是国际通用的评价一个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综合性指标。长宁已经连续10多年这个指标在国内保持领先,根据了解的情况,去年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统计,全世界人均期望寿命最高的是日本83.7岁,瑞士83.4岁,新加坡83.1岁,长宁达到85.32岁,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

近年来,长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也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长宁区的奋斗目标。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居民享有高品质的生活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高水平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也为居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居民健康保障方面,长宁区的工作简单归纳起来可以讲“三个坚持”。第一坚持广覆盖,让长宁每一位居民群众都能便捷可及享有到公共服务,针对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医、养老、社区关怀等问题重点下功夫。今年以来,长宁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的发源地也是在长宁。现在家庭医生服务的有效签约比达到72.83%,这个指标在全国都是处于最领先的位置。

在全市率先开展长处方试点,定点药方处方变革,为进一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级,长宁区建设了40个卫生服务站点,便于群众更便捷的就医看病。有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希望增设到52个。着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全区10个街镇全面建成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涵盖了日托、长者照护、助餐、医养结合功能于一体,还率先探索物业+养老模式,盘活闲置社会资源30余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长宁区助力营造温馨周到,充满人文气息的社区氛围,建有各类社区服务站点,便捷服务满足了居民群众的日常需要,设立了329个睦邻点,便于群众在睦邻点当中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同时利用智能化语音外呼系统,每天为1.2万独居老人送上关怀,了解大家生活起居。整个社区生活充满人情味,居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第二个做法坚持全周期,让每个年龄段居民都能得到精心呵护,每个年龄段的居民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长宁区要针对性提供有效功能服务。比如长宁孕产妇死亡率连续多年保持0记录,全婴儿死亡率持续降低,2019年婴儿死亡率是千分之0.39。

长宁区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注重加强心防体系建设,区内所有初高中都百分之百配备了具有国家资质认定的心理健康老师,率先探索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专家顾问制,由经验丰富的专家顾问提供点对点的心理精准指导。

面对老龄化程度加深,认知障碍人群逐渐增多的趋势和特点,在全国首发《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标准》以及《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打造涵盖早期筛查、家庭支持、专业干预等认知症全链条的服务模式,大力营造关爱老年认知障碍群体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个做法是坚持多方位,让在长宁生活的每一个界面都充满善意和温暖。

注重从各个方位为长宁居民群众生活增添不同色彩,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战,在全面取消燃煤锅炉基础上,又全面完成253台燃气燃油中小锅炉改造,提前一年改造完成531个市政管网、住宅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雨污混接点,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长宁区去年建成6.25公里外环林带健身步道之后,今年内将实现苏州河岸线11.2公里长宁段贯通以及3.2公里新泾港健身步道的全线贯通

大力推进平安长宁升级版建设,“雪亮工程”、社会面智能安防系统建设都走在全市前列,长宁110报警数是中心城区最低的,盗窃类案件发生数不到中心城区1/3。长宁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刘海粟美术馆、上生新所等联合打造22个“阅空间”“艺空间”“舞空间”,成为居民身边的公共文化阵地,同时发动社会力量配送文化活动每年达到1700余场次,让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居民的精神健康生活。

接下来,长宁区将更加努力推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长宁演绎得更加生动,实践得更加精彩,愿所有工作和生活在长宁的人们更加幸福美好,长寿安康。

责任编辑:管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