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走植物园名贵鸡蛋花、逃票入景区踩踏张掖丹霞岩体、在国外民宿遗留大量垃圾……今年国庆“黄金周”前,几则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被曝光。这些网民眼中“大写的尴尬”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文明旅游还未成为有的中国游客出行的标配与自觉,“行走的中国名片”成色还有提升空间。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能够把“说走就走的旅行”付诸实践,从日韩到欧洲、从东南亚到拉美,足迹踏遍全球“网红打卡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有的游客的文明程度并未跟上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脚步。有的游客不是在旅游中认识世界、审视自我、丰富人生,而是在从众、猎奇、任性、炫耀等心理驱使下不守秩序、损坏公物、破坏环境。
文明旅游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中国公民文明素养的体现,关乎“礼仪之邦”的形象。用文明举止塑造和维护中国形象,需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尽责、全民参与的文明旅游格局。同时,提升文明素养不能光靠教育引导,更需制度约束,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将不文明行为纳入黑名单范畴。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让人人敬畏规则,把文明旅游变成一种自觉习惯。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文明旅游的大氛围正在逐渐形成,游客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境外受访者认为中国游客的文明素质在提高,印度尼西亚、法国、新加坡、英国、美国五国受访者对此感知尤为明显。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据测算,今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游和出境游规模预计将达到7亿和700万人次,文明出行即将迎来又一次“大考”。希望每一位正在旅途或即将踏上旅途的游人,都能尊重他人、遵守文明之约,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