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0月1日,当英军理查·戴维斯(Richard Davis)中校驾驶的飞机稳稳降落在世界首艘全通式甲板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上时,很少有人想到这艘由远洋邮轮改造而来军舰已揭开人类海战史上全新的一页。
不过二十余年,航空母舰在二战残酷的实战考验中迅速终结了数百年来由战列舰主宰的时代,并在此后的百年中成为海上力量的象征。
然而,在风光无限的表面背后,有关这一钢铁巨兽命运的争论也从未停歇,尤其是在身为全球海洋霸主的美国。事实上,在经历了导弹及核武器问世后有关航母能否生存的大讨论后,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到来,围绕“航母是否仍朝巨型化发展”这一核心议题,美国国内近年来又掀起新一轮讨论的热潮。
许多军事专家认为,随着新一代隐身战机与隐身导弹的出现,以及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体型庞大与行动缓慢的巨型航母已与新兴军事技术的发展潮流背道而驰。如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一直主张,美军应该发展更小的航母,因为那样有利于隐形和加速,对军费的压力也更小。还有专家认为,随着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航母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也在逐渐下降,集各种精确打击武器于一体的武库舰更可能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卡尔·文森”号航母 东方IC 资料
美国的“航母无用论”更多是“战略欺骗”
但是,讨论归讨论。不可忽视的是,现实所呈现的正是与美国现有讨论相反的场景:“卡尔·文森”号航母巡弋南海,造访菲律宾与越南的消息仍是全球新闻热点;美国新一代航母“福特级”仍是排水量超过十万吨的“巨无霸”;当叙利亚、朝鲜半岛等地有热点发酵时,观察家们在意的仍是美国航母出现的时机与数量。
“美国国内总是存在一股‘航母无用论’的声音,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欺骗。”海军专家李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美国希望扰乱别国战略决策层的认知,但自己却致力于对别国航母保持尽可能多的技术优势。”
事实上,航母不仅没有被踢出美国的武器库,反而正在西太平洋地区得以焕发新一轮生机。
2012年9月25日,由苏联航母“瓦良格”号改建而来的“辽宁舰”正式交付中国海军,并于2016年11月正式形成作战能力。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据《中国青年报》3月1日报道,首艘国产航母不仅在舰载机数量上将超出“辽宁舰”,而且在舰机适配、船体结构与信息战力等方面做了全面技术升级,成为中国海军航母综合作战力量建设征程的新起点,而非首先是科研试验平台和训练平台的“辽宁舰”。
不过,尽管受西方关注度最高,但从使用时间和经验上来说,对航母最为热心的国家“另有其人”。自1957年从英国购买了“维克兰特”号轻型航母以来,印度已积累了一甲子的航母操作和使用经验,并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取得了不俗的战果。目前,印度已经获得了由苏联航母深度改造而来的“维克拉玛蒂亚”号,并正在积极建造首艘国产航母。
对航母同样热心的还有日本——这个曾拥有丰富的航母建造经验,并在二战中同美国展开航母大战的国家。虽然受到“和平宪法”的限制,但是日本发展海基航空力量的脚步颇为坚定。在“直升机驱逐舰”名头的掩护下,其近年来建造的2艘出云级直升机航母不仅在吨位上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轻型航母不相上下,而且在去年前往南海进行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远洋巡航。
除了日本的直升机航母,2月16日,即农历大年初一,美军核动力超级“卡尔·文森”号航母现身南海引起了世界媒体的注意。“卡尔·文森”号不仅高调邀请多国媒体登舰访问,还有舰上官兵表示不能排除“卡尔·文森”在未来参与所谓“航行自由行动”的可能。
南海与台湾问题背后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美国已明显强化了其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从去年5月开始,在美国军方主导下,美军在南海至少已进行了5次所谓的“航行自由活动”。据《华尔街日报》去年9月1日报道,美国官员证实美军首次制定了在南海实施“航行自由”行动的时间表,称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每月将执行约两到三次“航行自由”行动。
今年1月17日,美军驱逐舰驶入黄岩岛12海里内水域,为特朗普上台以来首次,引起中国外交部与国防部的强烈批评。
除了美国航母频繁现身南海,英国航母也打算巡航南海。英国前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去年7月声称,英国计划明年向南海地区派遣航母进行“巡航”,以增强英国的海上地位。迈克尔·法伦还以所谓的“航行自由”作为借口,扬言“不会受到中国的限制”。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当时也在澳大利亚透露,英国两艘航母将到亚太地区“巡航”。
同时,台湾问题在美国政治议题中也明显升温。据美国媒体2月22日报道,一个由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台湾地区进行为期3天参访,并重申美国会对台湾地区提供军事支持。北京时间3月1日,美国国会参院审议通过了所谓的“与台湾交往法案”,鼓吹“美台”之间实现所有层级官员的“互访”。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1日下午表示,上述议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此前,中国海军“辽宁舰”已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6月两次“绕台”,引起台湾媒体惊慌。海军专家张晓林告诉澎湃新闻,台湾地区军事力量部署“西强东弱”的特点,是台湾地区对于“辽宁舰”“绕台”十分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辽宁舰”和首艘国产航母与频频现身西太展示武力的美军核动力超级航母相比,仍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两艘中国航母的排水量均为6万吨上下,而美军航母的吨位均在10万吨以上,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航母舰载机数量的差异;其次,中国两艘航母均采用了滑跃式起飞,限制了舰载机的有效载重与性能发挥,以及航母的放飞效率。此外,由于中国航母采用的是常规动力,其续航力及航程均不及采用核动力的美军航母。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西蒙·魏泽曼也认为,中国航母在能力上仍然不及美国的航母。他此前对澎湃新闻表示,美国的航母更大,舰载机数量是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两倍多,且配备了性能更佳的弹射系统,而且中国航母使用的仍是旧式的蒸汽涡轮发动机。
因此,当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官方网站2月27日刊文,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实现核动力航母等攻关突破”时,立即引发国内外多方关注。
辽宁舰 东方IC 资料
据路透社2月28日报道,尽管有关中国核动力航母的消息没有进一步披露,但是中国海军的战略作用仍在提升。美媒3月1日报道称,核动力航母将使中国海军彻底走向深蓝。
李杰认为,中国日益拓展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需要一支有力的远洋海军。只有核动力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蓝水海军,实现有效的“远海护卫”。
“核动力航母将使大陆对台保持更大的军事压力,切断其战时所需的后方依赖,从而有效威慑‘台独’势力。”张晓林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发展核动力航母是为了对抗美国,其仍是服务于中国的整体战略目标。”
未来:航母只增不减
今年1月1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新版《国防战略报告》,将国防战略的重心转为大国竞争,并明确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而且,报告明确提出“扩大太平洋地区的联盟与伙伴关系”为美国与盟国的优先事项之首,并鼓励盟国提升军备水平。
日本《读卖新闻》2月12日报道称,据多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日本正在研究引进美军F-35B垂直/短距起降隐形战机,目标是在2026年左右投入使用。日本政府相信,F-35B不仅可以利用跑道较短的离岛机场,提升离岛防卫能力,还有可能将其部署在海上自卫队出云级直升机航母上。
事实上,据美国《新闻周刊》2012年4月报道,日本防卫省在出云级设计之初就已考虑其搭载固定翼飞机的可能性,并在设计图中为固定翼飞机预留了梯形结构的甲板设计,以便日后改造为可搭载F-35B的完整航母。
此外,在南海问题上颇为活跃的澳大利亚也已经获得了两艘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其直接加装了滑跃起飞翘板,甚至比日本出云级更容易改装为轻型航母。此外,新加坡与韩国此前也分别表达了引进F-35B的意愿,以变向获取航母的部分功能。
张晓林认为,在南海问题总体升温、西太平洋地区海军建设加强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
在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后,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9日报道,中国第三艘航母(即第二艘国产航母)已经开工建造。美国《大众机械》网1月19日撰文称,中国第三艘航母将取得更多的技术进步,包括有望将排水量增加到8万吨左右,并采用弹射起飞方式。
不过,虽然中船重工官网确认了研发核动力航母的消息,但李杰对澎湃新闻表示,相关技术仍需攻关,下一艘航母直接运用核动力技术的可能性还不大。同时,关于下一艘航母的弹射起飞是采用传统的蒸汽动力还是新颖的电磁弹射的问题,李杰表示,无论是否采用核动力,航母都已可以采用电磁弹射。
目前,美国首艘新一代巨型核动力航母“福特”号已经装备了电磁弹射与拦截系统,其可以提供更高的弹射/拦截效率,并有利于舰载机机体寿命的提升。
除了中美两国外,素有大国雄心的印度也在积极发展大型航母,以打破六十年来只能购买别国二手航母的历史。据《印度教徒报》1月20日报道,根据印度海军设计局局长乔杜里的最新表态,印度首艘国产航母有望于2020年服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研究院亚洲军事专家毕胜戈(Richard Bitzinger)2月28日在《海峡时报》刊文称,对于亚太地区大国来说,“5万吨级的外交”仍具有不可低估的象征意义。在未来十年,亚太地区拥有航母的国家和航母数量只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