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元钦 郭文晨
这是一座浓缩了中国时代精华的城市。
40年前,湖里一声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
30年前,历史的车轮再度呼啸前行,厦门火炬高新区开启建设新篇章,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由此崛起,用“火炬速度”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回望1996年,厦门创新创业园启动建设,肩负起厦门经济特区科技企业孵化的特殊使命,掀开了厦门创新创业的崭新一页。
25年,弹指一挥间。
作为定位鲜明、多极支撑的双创高地,厦门创新创业园孕育出众多引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建成海峡西岸孵化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为中国孵化器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
惊人转变背后,离不开“创新”二字。这既是厦门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企业成长的“厦门基因”,更是一个城市的奋斗样本。她前行的每一步,都在厦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不断书写着崭新的传奇,催生出无数梦想的花朵。
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幅“东南硅谷”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渐绘就。
淬炼中的蝶变
“自1996年建设开始,厦门创新创业园就将创新孵化、吸引海外人才来厦作为发展宗旨。在特区和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中,园区主要承担推动和发展双创事业的角色。可以说,厦门创新创业园是特区双创事业的拓荒者,25年发展史也是特区双创事业的见证史,对特区双创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园区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成立之初,厦门创新创业园就将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作为发展的重要项目支撑。然而,当时办公场地还不到200平方米,工作人员也只有5个人,用于企业孵化的场所——光厦楼北五层面积仅2200平方米,不过,很快就被三达膜等10多家新创企业入驻。此后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将光业楼2000多平方米开辟为孵化基地,才有了起步发展的基础。
2000年,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期开建,园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孵化园区。2006年,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启动建设,这也是全国首个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交流基地。2007年,开始打造科技企业加速器起步基地。近五年来,伴随着火炬新科广场、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基地、火炬荟智空间、同安孵化基地等新基地不断建成投入使用,园区载体规模迅速扩大,构建了“一园多点、跨岛发展”特色孵化格局,搭建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成为福建省率先形成全链条孵化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厦门创新创业园的孵化载体已达到110万平方米,这里培育成长出国内唯一以光伏支架为主营产品的上市公司清源科技、国内规模最大的四元系红黄光LED芯片制造商乾照光电、国内首家提供商业化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的生产商瀚天天成、热敏打印机芯销量全球第一的汉印电子等一大批企业。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创业园的载体规模将超150万平方米。
产业化的布局
在每一次产业代际更迭中,厦门创新创业园始终勇立潮头,围绕厦门市和火炬高新区主导产业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路先行,推动企业孵化向产业孵化迈进。从2001年的膜产业,2004年的LED产业,2007年的光伏产业到2011年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使创业园成为厦门创新创业的高地。近五年来,园区已先后搭建了石墨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海洋等专业孵化器,其中火炬石墨烯已成为福建省石墨烯产业“两核三区”示范龙头,并助力厦门成为国内六个石墨烯产业发展重点地区之一,居于国内第一方阵。
为了推动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孵化,厦门创新创业园针对石墨烯行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打造“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众创空间、一个产业投资基金、一个产业研究院、一个产业园”的“五个一”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高附加值的服务,将“软环境”化为硬支撑。
实践证明,“五个一”平台已成为撬动园区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孵化的重要支点,提升了创新能级。截至目前,累计引进60个石墨烯新材料项目,其中产业化项目占福建省半数以上,从制备设备、石墨烯材料到下游应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石墨烯产业发展链条。
资本链的赋能
创新链布置产业链,产业链完善金融或资本链,资本链进一步促进新一轮整体创新,是厦门创新创业园积极营造良好产业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
清源科技是我国唯一以光伏支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早在2009年清源公司创业初期,园区在了解到企业发展困难时,主动出资100万元人民币投资清源,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园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是创业园“孵化+投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之一。2013年成立的天使创投公司,专注于早中期投资。近五年,创业中心的投资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股权投资总额超过4亿元,是前20年累计投资总额1亿元的4倍。截至目前,园区在管股权投资资金规模约15亿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110亿元,并于今年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母基金,形成包括直投、产业基金、母基金等在内的科技金融生态,推动科技、金融、双创全面融合,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此外,创业中心还成功打造厦门市规模最大、成员最多的投融资服务社群平台之一——厦门创融汇,吸引380多家创投、银行、担保、券商、律所等机构加入。
创业中心在布局种子期、早期和中期的创业投资项目的同时,联合银行、金融服务机构为人才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定期开展银企交流会等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配套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宣讲与培训服务。
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韶军表示,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创业园要以“清零”和二次创业精神与干劲开局“十四五”,努力实现三高企业、专精特新、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产业培育等倍增计划,继续夯实厦门双创事业厚度高度,奋力推动厦门在全国“双创”版图中争先进位。
【数说】
1、聚集各类人才3000多位
海内外科技创业人才3000多人,其中留学人员1000多人,占来厦创业留学人员总数的90%
200多位入选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计划,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9位,占全市50%
福建省“百人计划”43个,占全市27%
厦门市“双百计划”160多位,占全市20%
2、在孵企业超2000家
创业园在孵企业超2000家,孵化毕业企业800多家
其中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8家。国家和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8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17家,厦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领军企业196家,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230家,厦门市“三高”企业279家,规上工业企业171家。
3、举办五届海外创新创业大赛
厦门创新创业园“以赛”引才,已先后举办五届海外创新创业大赛,赛区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吸引参赛项目超450个,36个项目获推荐入选厦门“双百计划”。
【荣耀】
●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
●国家众创空间
【大事记】
1996年 创业园开始运营,肩负起厦门经济特区科技企业孵化的特殊使命,掀开鹭岛创新创业的新篇章。
2002年 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拔地而起,在园区推动下,厦门市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了全国唯一一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吸引有志之士纷纷涌来。
2006年 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科技企业加速器先后开始建设,创业园主动融入厦门跨岛发展战略大局中,推动双创版图由岛内向岛外转移。
2017年 专业孵化器、海外离岸孵化器启动建设,创业园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发展的转型期。
2019年 火炬新科广场、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先后建设,孵化实力迈上新台阶。
2021年 设立厦门金砖人才创业基地,为金砖人才“点亮”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