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恒置地集团董事局主席钟声坚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19 年 8 月 1 日,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与地产研究院主办、风马牛传媒协办的「中新对话论坛」上,仁恒置地集团董事局主席钟声坚以「开辟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为关键的环节」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
钟声坚是仁恒集团创始人,原籍广东陆丰,早年移居新加坡。他创立了一系列贸易类、制造类企业,上世纪 90 年代初,他在上海、南京等地开始投资房地产。2006 年 6 月,仁恒旗下的地产板块——仁恒置地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仁恒」已成为国内重要地产品牌之一,除房地产业务以外,仁恒与云南红塔集团合作的红塔仁恒纸业是国内主要的高级卡纸生产企业。
2006 年 6 月 22 日,仁恒置地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集资金额达 17.38 亿新元(折合 87.7 亿元人民币)
我身上的时代烙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1978 年,中国大陆在经历了很长时间动乱和无序的状态后,开始改革开放,逐步进入正轨。
读书、工作、改善生活,这些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刚刚成为当时普通年轻人的出路。我选择了「社会大学」开始做生意谋生,从此走上了做企业这条既艰难又享受的道路。
我是白手起家,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一没有人才,二没有资金,完全是中国改革开放给我打开了机遇的窗口。当时中国的商品稀缺,普通家庭的生活用品,工厂的燃料等等,都是在计划经济控制之下。政府不仅以计划管理生产,还限制了商品的流通,外加信息不通畅,交通不便利,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差价,特别是国际间的商品差价非常大。
80 年代初,中国的商品稀缺,都在计划经济控制之下
而国内企业受到了计划的约束,机制僵化,反应迟缓,这给了我们这些勤奋商人宝贵的机会。我唯一的优势就是出生在广东的沿海地区,可以说是处在开放的第一线。这段时间也是贸易致富的黄金时代。当我拎着袋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四处奔走的时候,我的商业意识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步成熟起来。
身在沿海会比内地的机会多一点,所以我 80 年代就把德国豪尼、英国莫林斯公司的一些卷烟设备卖到中国,做他们的代理和销售,同时也帮助云南烟草行业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卷烟质量,通过代理来赚取长期稳定的合作收益。
在当时国内信用环境不成熟、欺诈行为普遍的状况下,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非常宝贵,我可以较少操心付款的问题,同时也为仁恒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做了准备。
90 年代的珠江两岸
我在做贸易的时候其实已经意识到,随着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商品信息会越来越透明。而国有企业的改制,内地开放程度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出现,则贸易套利的空间会越来越少。
因此我考虑开工厂,通过本地化生产来替代进口。我们做出中国第一张白卡纸,取代了进口,当时国务院还颁发了「填补中国空白」的一个证书。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单纯造纸这个行业是很容易被取代的,企业考虑再转型。
软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 90 年代中国大陆对外资开放商品房的时候,人们进入房地产行业。我在 90 年代决定做地产时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大陆的居住环境非常糟糕。我到上海去考察的时候,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到 3 平方米。
90 年代上海市民居住环境
当年的中国居住环境是你们年轻人很难想象的。三代同堂,和邻里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等等,都很普遍。所以我们也意识到房地产业将会有一个大的革命。我本人在新加坡已经居住了很长时间,也看到香港房产业的发展,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龙头,一旦崛起一定会产生大量的需求。
那时候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会在香港加大投资,承受亚洲金融风暴。所以这也是我个人值得庆幸的一个经历。
上海陆家嘴仁恒滨江园
因为我在新加坡的经历,还有 80 年代在欧洲也有过游历,所以对建筑有很多的感受。比如像欧洲的学校,教堂,这些建筑的理念都对我做房地产有很大的影响。建筑本身是有灵魂的,它不仅为人遮风挡雨,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因此我在考虑发展地产的时候,就不做重复浪费的产品。一直到现在,我们 20 多年前的产品都是可以给人家参观的。
我想人们都有一种共性,喜欢居住在安静的环境,所以当时我们也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阶段,比如我们一开始就做人车分流,成本很高。做地采暖,消费者也不懂为什么地采暖。所以我们要做出来,等他们去体验了,口口相传,再帮助我们一点点建立起市场形象。
因此我们也逐步受到各地政府的认可,得到了消费者的厚爱,项目也越做越多。从上海到现在,我们在中国 15 个城市发展,量虽然不是很大,但做的是比较好的产品。
做企业家最大的挑战就是转型,每一次的转型都是一种考验。转型中的企业家要面临人才,市场,资金等各方面的约束。对我来说第二次的转型,从工厂的经验要转到房地产也是受到人才和经验的制约,但是制度和文化的建立是相通的。
企业一旦到了一定规模,就要完善制度的建设和企业的文化。良好的制度是可以复制的,但企业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上上下下在工作中达成的一种共识,是一种共同的记忆,领导人走了文化也带不走,这些没有编码的软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钟声坚在「中新对话论坛」活动现场发表演讲
让我们的孙子可以触到爷爷生活过的印记
这几十年我做过好几种行业,工业,贸易,但最终能让我安身立命的还是房地产行业。中国这个板块具体有多大?去年 15 万亿人民币,销售的套数超过 1400 万套。新加坡是 8700 套,日本 2 万 3000 套,德国 34 万 7000 套,美国 61 万 7000 套,这几个国家加起来等于中国的一个零头。
我能做 5000 套,是整个这 1400 万套里面的九牛一毛。历史告诉我们,产业是人类财富传承最有效的载体,古代当官或经商的人第一件事情就是买田产。到了现代,产业仍然是安全有效的家庭财富。
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想买最便宜的价格,但其实差不多就可以了。1960 年的时候新加坡普通地段是一块钱一尺,香港大概是两块多一尺。到了 70 年代新加坡到了十块钱,80 年代到了七八十块钱,到了 90 年代就二百多块钱,到了 2010 年一千多块钱。所以每一个时代都会说可能很贵了,其实不是的。我们今天在谈这个产业价格多少,到 30 年后来回顾今天的价格,可能还是很便宜。
「中新对话论坛」活动现场
中国也是这样,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我想产业最大的天敌就是革命。但是现在大家都一致了,人类都会不断向文明方面去走,普通家庭将房产作为财富进行传承。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做开发商的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没有古代的人那么伟大,建教堂要几百年几千年,但是起码我们做的房子要让我们的孙子可以接触到他爷爷生活过的一些印记。
但是经济活动总有一个周期性,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了新旧的迭代。每一代的企业家都要面对一种挑战,但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警戒,谨慎,一直关注市场变化,一直能够为消费者、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也许可以做出长寿的企业。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