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青少儿广播演艺组推出《相声茶座》专场

中国侨网11月2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中国,对于爱好民间说唱曲艺的观众来,北京、天津的文化茶馆是必去的朝圣地。场子里,观众围坐在一起,听相声、品茶、嗑瓜子,笑声和掌声络绎不绝。近日,新加坡青少儿广播演艺组举办《相声茶座》专场。演出中,观众能感受到真正茶馆的氛围,演员将扮演店小二沏茶倒水。

青少儿广播演艺组艺术总监马业仙表示,2015年首演的相声剧《小茶馆》,观众反应和票房都很不错。当时运用设计和灯光,把古色古香的茶馆搬上舞台,演员们穿梭其中,在戏里感受到了茶馆文化的魅力。为了更深入掌握角色,她曾带领演员们从茶文化开始逐步切入排练,花了几次排练的时间谈茶文化,学提茶壶、沏茶、倒茶,就像是玩家家酒。

相声剧《小茶馆》落幕后,马业仙有感于现代青少年跟茶文化疏离,认为有必要继续把相声和茶文化推广开来。“2017年我们创立并制作《相声茶座》,让观众边喝茶边观赏相声。今年,我们索性把位于月眠艺术中心的排练场布置成茶座,每个月上演《相声茶座》,至今上演了20多场,场场爆满。”马业仙说。

《相声茶座》的观众和演员们有近距离的互动,加上青少儿广播演艺组一路强调为人服务的精神,演员说相声和倒茶都不是演戏,更像是招待来家里的客人,然后说说相声、聊聊天,让观众在剧场里享受饮茶文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据了解,已迈入第三系列的《相声茶座》系列,如今将带来七段相声演出。相声段子主要是本地创作或改编,包括新加坡原创相声,如《我的作文》、《能说会吃》、《好学生,坏学生》;经典相声则包括《背课文》、《猜灯谜》、《双簧作品》等。除相声演出外,还包括打板以及传统绕口令《数字歌》。

马业仙表示,自己之所以坚持让演员们说传统相声,是因为她觉得传统相声强在结构完善,对演员是很好的磨练。“但我们不原本照搬源自中国的传统段子,而是把一些中国的词汇和包袱稍作调整,只要我们的演员能理解,那本地观众就能理解。”马业仙说。

该专场由青少儿广播演艺组表演团团员担纲演出,演员个个经过严格的语音训练和创意戏剧磨练,最大的18岁,最小的9岁。他们年纪虽轻,但演出经验丰富,大部分成员还曾在相声的故乡天津,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说过相声。

“更重要的是,演员们因全年都在说相声,越说越纯熟,越演越有信心,兴趣愈加浓厚。比较辛苦的是,他们平时都得向学校或公司请半天假,然后赶来演出。”马业仙说,“如果谁说新加坡小孩不会说华语,新加坡没有儿童相声,或不知道新加坡有相声,请来看《相声茶座》吧。”(王一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