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一年教师节。教师,是一个需要殚精竭虑的职业。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歌颂的就是老师们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精神。
以往教师节时,大家更多关注身边老师们的辛苦,但对于海外华文教师而言,他们面临的困难也一点不少。他们的学生生长在非华语的环境中,华语基础参差不齐,如果想做个好老师,往往需要“出奇制胜”。
//
因材施教,逐步引导
//
面对一群刚见面的学生,海外华文教师的第一道“坎”往往是交流关。没有基础?没关系,可以从熟悉的东西入手。
巴巴多斯华文教师张春雪的学生们来自计算机专业,对规律性的、公式化的内容非常敏感。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张春雪会努力把知识的结构整理得非常清晰,这样不仅容易理解,学生们也觉得熟悉亲切。
有时候,张春雪会布置一些和成绩挂钩的作业,想出各种策略与学生“斗智斗勇”,学生们很开心,汉语水平也提高得更快。
学生年纪大一点还好说,可对于缅甸幼儿华文教师齐佳雨来讲,她的学生是一群5岁以下的孩子,中英文都不会说,师生双方一开始只能大眼瞪小眼。齐佳雨表示,自己刚来时,孩子们甚至都不理她。
然而,齐佳雨没有放弃。想到小孩子都喜欢做游戏、表演,她便“另辟蹊径”,用肢体表演的方式教学。孩子们虽然听不懂她说话,但是能够看懂她的动作,教学效果很好。
和孩子们熟悉了之后,齐佳雨还想教孩子们学写中文汉字。三四岁的孩子十分好动,于是她就从孩子爱玩的天性出发,将教学与游戏结合。比如赛跑时,齐佳雨会要孩子们跑到终点后,写下一个字再跑回来。
两年下来,齐佳雨的学生们学会了两百多个中文词,三十多个句型。
//
加强文化交流,激发学生兴趣
//
除了华语教学,中华文化的教育也很重要。除却学生本身是华裔的因素,许多学生也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而有的老师就抓住了这一点,迅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
魏玲具有声乐专长,而这个专长迅速拉近了她和学生们的距离,也让教学效果十分良好。在课堂教学之外,她还会教学生们唱中国歌曲,结果学生们都十分崇拜她,还邀请她一起去KTV唱歌。
在魏玲看来,中国歌曲的旋律很有特色,其中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因素。老师要做的不仅是教歌词,更要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中国文化,丰富他们的体验。
倪学静通过创意活动打造有趣的课堂。(新加坡《联合早报》/陈渊庄 摄)
而在新加坡华语教师倪学静看来,文化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当地华裔孩子的华语词汇量有限,她就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经典故事结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例如在教《西游记》时,倪学静就会制作人偶,用皮影戏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能参与皮影戏,孩子们都很兴奋,也能够很自然地使用华语,不会感到有压力。
倪学静表示,华语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可能孩子不能马上拿出成绩,但日积月累,效果一定会体现出来。
许多人常常认为,教汉语只要“会说”就行,但实际上,做一个合格的海外华文教师并不容易。
对这些老师而言,他们的学生在海外土生土长,从小身处非华语的文化环境中。所以老师们除了具备出色的外语能力,也要能从学生的文化背景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此外,为了让学生们体验中国文化,许多海外华文教师往往还会“身有所长”。老师需要带着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比如做中国菜、唱中国歌、学中华才艺等。这可能并不是“必备技能”,却常常会成为教学中的“灵丹妙药”。
或许相比国内教师,许多人对海外华文教师的了解非常少,但在中华文明海外传播的路上,他们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坚持摸索前进,靠的还是对教学的热爱。
今年的9月10日,正值第35个教师节,希望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也希望海外华文教育在海外的路越走越远!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央视国际高清、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加坡《联合早报》、阿根廷华人网等
作者:刘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