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端,四面环海。阳江的渔民世代以打鱼为生,然而数百年来有一块水域却几乎成为捕渔禁区,只要在那里撒网,渔网就会被划破,水下似乎埋藏着巨大的秘密。1987年,秘密终于被揭开,这里的水面之下横亘着一艘800多年前的南宋古船。

1987年,英国的一家打捞公司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海事博物馆的资料中,査到曾有一条名为“莱茵堡号”的18世纪东印度公司商船沉没在广东阳江和台山海域,船上有6箱白银、385.5吨锡锭。由于当时有船员逃生,因此对沉船地点有一个大致的描述。这家英国打捞公司就联合广州救捞局共同寻找这条沉船。当年8月,中英双方在进行联合海上调查时,用抓斗捞上来一些瓷器、铜器、镀金器等,一看就是中国的东西,而不是“菜菌堡号”,因此联合打捞暂时搁置。而这艘意外发现的中国古代沉船,后来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同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南海一号”成为中国水下考古队关注的第一个发掘项目。但是由于该水域风浪较大,水下能见度极差,“南海一号”的打捞发掘工作进展缓慢,还一度停止。直到2001年,水下考古受到空前重视,国家文物局成立了专门的“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此后,考古队进行了数次水下探摸和试掘工作,全面掌握了该沉船的规模、堆积和保存情况,同时还打捞出许多精美的瓷器,进一步肯定了“南海一号”的巨大价值。为打捞“南海一号”,中国量身定做了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号打捞船。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专门定制了一个巨型沉井,将沉井压入海底,整体罩住沉船后,再从沉井底部穿引36根钢梁,形成一个密封的“钢箱”,这一过程用了七个月时间。2007年12月21日,“华天龙”把“南海一号”从30米深的海底“牵”出水面,吊移到下潜入水的驳船上。22日上午,“南海一号”沉箱被半潜驳船上一个巨大的托盘托起完全浮出水面。随后,“南海一号”沉箱被移到海陵岛上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中。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截至2016年初,南海一号共出水金、银、铜、铁、瓷等各类器物近1.4万余件,古代铜钱1.7万枚,估计整船文物数量为6-8万件。船上文物以瓷器为主,包括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名窑的瓷器,品种超过30种,其中不乏精美绝伦的珍品,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据考古界人士介绍,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天价,而在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这艘船满载中国货物,无疑是一艘从中国运载商品出口到国外的远航货运商船。“南海一号”的船头指向西南240°,表明其目的地很可能是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或中东地区。结合船载货物及南宋航运的历史来看,其出发地很可能是当时享誉世界的东方大港泉州或者广州。“南海一号”运载大宗外销瓷器,昭示着船主非凡的财富和实力。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商人呢?虽然他的名字还不为人所知,但船上出水的一系列遗物,已经透露出与其身份有关的一些信息。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南海一号”曾出水一条长1.8米的阿拉伯风格鎏金腰带,另有一枚比大拇指还粗、直径比小碗口还大的鎏金手镯,表明其主人身材高大壮硕。

此后,船上陆续出水金器122件,包括项链、臂钏、戒指、胸佩、耳环、页片等。不少金器造型优美,做工精细,且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此外,船上还发现了两具眼镜蛇骨。根据这些物品推测,“南海一号”的主人可能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富商,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位深受异域文化影响的中国商人。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虽然“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通过一系列前期工作,学者们对其造型、结构已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是一艘南宋时期的商船,船体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已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基本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南海一号”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文物最多的宋代船只。这艘沉船的出现对中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标本。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自唐宋以来,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日益纯熟,但各沿海港口所造的船只在结构、性能上有所不同,有所谓的广船、福船、沙船、鸟船四大船型。“南海一号”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并有广船、福船的一些特征,其建造地曾一度引起热议。

广船是建造于广东地区的古代船型,其特点是:一、选材上乘,主梁、横梁一般采用铁犁木等东南亚珍贵木材,船身坚固耐用;二、船体结构头尖体长,上宽下窄,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远洋航行的广船长度可达30多米,宽10米左右;三、广船多使用多孔舵,这种舵面积大,舵孔的菱形设计可以减小阻力,方便操控;四、广船的水密隔舱既可用来存货物,又可分隔舱位,阻止和延缓舱位进水,提高船只的安全性能。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而福船主要是指福建、浙江一带建造的尖底海船,多采用松木或杉木建造。闽浙地区造船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造船经验。南宋开始,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泉州逐渐超越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造船技术也日益精湛。直到明清时期,许多远洋船只都是福建建造。据研究,“南海一号”的造船木材主要是松木和杉木且其造型也更符合相对饱满的福船特征。从已暴露的船体表面来看,船舷部分由多重木板紧密叠合而成,这也是南宋福船的结构特点之一。另外,从船上所载货物来看,“南海一号”上的货物多为来自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瓷器,这与福船建造地的推测一致。然而,“南海一号”却又发现了广船特有的水密隔舱,这或许是南宋时期人们对福船结构的一种改进。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南宋“福船”类古船:“南海一号”沉船

“南海一号”的意义和价值远不止于文物本身。以“南海一号”的发现、发掘为契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从无到有,从依赖外援到独立探索,已取得巨大成绩,发掘水平也已跻身世界前列。中国迄今发现的宋代沉船有广东南海一号、福建白礁一号、西沙群岛华光礁一号;元代沉船有辽宁三道岗、福建大练岛、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明代沉船有山东鸭岛一号、福建九梁一号、广东南澳一号;清代沉船有福建冬古湾、碗礁一号、莆田北日岩三号、浙江小白礁一号,等等。随着一艘艘沉船重出水面,一系列文物再现人间,一条沟通东西方、连接海内外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