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日报:类器官开发—将人类细胞移植到动物大脑

1,Immunity:衰老和神经变性相关小胶质细胞的“两幅面孔”

来源:BioArt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巨噬细胞如小胶质细胞从胚胎发育的最早阶段开始与神经细胞一起发育和工作直至老年。除小胶质细胞外,大脑还包含位于脑膜、脉络丛和血管周围空间的边界相关巨噬细胞(BAM)。这些细胞与炎症后的病理生理学和组织损伤有关,相反,在神经退行性变部位发现的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DAM)被认为具有保护作用。

近日,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Florent Ginhoux团队在Immunity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整合六个不同数据集的M-Verse生成跨越从胚胎发育到衰老和神经退行性变的免疫细胞图谱,揭示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亚群的复杂性,确定了在小鼠和人类衰老和神经炎症期间可靶向的新细胞群。

阅读链接:

Immunity:衰老和神经变性相关小胶质细胞的“两幅面孔”

2,Nature:类器官开发——将人类细胞移植到动物大脑中

来源:转化医学网

脑科学日报:类器官开发—将人类细胞移植到动物大脑

一个在过去五年中大大扩展的研究领域,引发了关于混合人类和动物脑组织伦理的辩论。其他人警告说,这种嵌合体代表了一个道德灰色地带,因为它有可能模糊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界限,或者概括动物中类似人类的感知或认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研究人员已经将转基因猪肾和猪心脏移植到人类体内。近日发表在Nature 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中,研究人员看着一团人类脑细胞进入活的老鼠大脑。由于道德和技术原因,这个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禁止的。人类神经元沉降到外来大脑中并正常工作是令人惊讶的,它暗示细胞移植将来可能被用来修复受损的大脑回路。该团队还将健康的人类神经元移植到具有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易感性的小鼠的大脑中,不仅证实了人类神经元特别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而且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观察活体患病大脑中人类神经元发生情况的方法。

阅读连接:

Nature:类器官开发——将人类细胞移植到动物大脑中

3,大脑结构与Aβ网络耦合模式揭示AD进展

来源:AI4AD

脑科学日报:类器官开发—将人类细胞移植到动物大脑

多模态R2SN耦合与AD进展之间的关系经典的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Aβ在脑实质中的聚集和沉积启动了一系列事件,导致神经元死亡,最终导致萎缩和痴呆。Aβ的沉积与大脑结构萎缩之间的协同关系也因其在AD进程中的时空间不一致性而受到更多的质疑。近日,Network Neuro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基于团队早期所开发的区域影像组学的相似性网络(R2SN)进一步评估不同模态R2SN耦合的生物学基础基础及与AD进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AD、MCI和NC具有类似的空间分布模式,AD和MCI患者在该脑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耦。耦合性降低的原因或许是由于Aβ导致的Tau等病理共同作用影响大脑结构所导致,但该假设需要进一步验证。该研究为不同模态生物标记物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视角,有望为揭示不同生物标记物进展的时空异质性与AD进展的关系提供证据。

阅读链接:

大脑结构与Aβ网络耦合模式揭示AD进展

4,个体化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来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无创脑刺激技术,该技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其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影响大脑代谢和神经电活动,是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TMS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均有效。 近日发表在《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上的一篇文章认为,需要应用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TMS的准确性。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sMRI的神经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案相比有效性更高。rsfMRI和trfMRI均可通过确定个体刺激靶点和疗效预测以实现个体化的TMS刺激治疗。其中,SNT治疗方案显示出了较高的疗效。

阅读链接:

个体化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5,12-14岁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的亚组分化与转变:个体中心的视角

来源:心理学报

个体差异一开始就存在,且随时间进程,一些具有相似特点的个体会逐步聚类成为一个特点鲜明的亚群体,而另一些个体则可能归属于标签迥然不同的其他亚群体。根据状态特征对一个群体进行划分并不具有真正的发展意义,但当根据行为特征对人群进一步划分时,发展的要素就显现了。那么12-14岁的青少年会分化为哪些具有不同心理社会适应特点的亚组群体呢?近日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一篇研究发现,青少年早期阶段大部分学生适应较好,但该阶段也是部分学生受到内化问题困扰的高危时期。初一到初二可能是个体适应明显分化的关键时期,学校资源是青少年良好适应的积极预测因素,但针对不同亚组的青少年,学校资源的保护效应可能有所不同。

阅读链接:

12-14岁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的亚组分化与转变:个体中心的视角

6,《柳叶刀》:缺血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桥接取栓或更适合亚洲患者

来源:医学新视点

脑卒中(stroke)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死因。过往研究证实,桥接取栓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可尽快恢复患者脑血流、再通血管,改善功能结局,但操作难度更大,可能影响机械取栓最佳时机,且静脉溶栓还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因此,直接机械取栓和桥接取栓俨然成为当下血管内治疗的热点,很是值得讨论。近日,《柳叶刀》发表了DIRECT-SAFE的试验结果。这项大型前瞻性、国际多中心、开放、盲终点、非劣效试验,未能证明直接机械取栓非劣效于桥接取栓,对于亚洲地区人群尤其如此,再次验证了桥接取栓的价值。从地域划分角度来看,亚洲人群中桥接取栓的主要结局更好。

阅读链接:

《柳叶刀》:缺血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桥接取栓或更适合亚洲患者

7,5年蝉联第一的「地中海饮食」,还能降低痴呆风险!近25万人研究揭示其“防痴呆密码”

来源:生物谷

地中海饮食,堪称健康饮食模式中的“王者”,连续5年蝉联「最佳饮食排名」冠军。近日,来自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在JAMA 子刊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探索了地中海饮食模式与认识能力下降、阿尔茨海默症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高度依从地中海饮食模式,与更高的认知能力、更少的学习能力和记忆下降有关,即坚持地中海饮食可能会降低人群认知能力下降以及阿尔茨海默症风险。

阅读链接:

5年蝉联第一的「地中海饮食」,还能降低痴呆风险!近25万人研究揭示其“防痴呆密码”

8,Communications Biology:动物界的“内卷”才是真的“卷”

来源:小柯生命

人类“内卷”,动物也“内卷”——犰狳、穿山甲、刺猬、球马陆、球鼠妇等,在遇到危险时都能迅速卷成紧密球体,保护腹部、四肢等脆弱的部位。这种行为甚至有一个专业名词——成球行为(Conglobation)。近日,由中科院动物所牵头,中意德三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篇论文针对一种小小的昆虫——球金龟,揭示了它们“成球”的秘密。

一些球金龟只能形成松散球形,或者完全不能成球,而另一些则能形成紧密球形。这可能是在能量有限情况下的一种权衡策略(trade-offs)。成球行为可能具有防御和生理功能,抵抗天敌袭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来自白蚁的威胁驱动了球金龟成球行为的复杂化。

阅读连接:

Communications Biology:动物界的“内卷”才是真的“卷”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 脑科学日报:痛痒可分?研究发现瘙痒特异性神经元
  • 脑科学日报: 如何看待所谓的「抑郁症5-羟色胺假说被推翻」?

脑科学日报:类器官开发—将人类细胞移植到动物大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