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

随着科技进步,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进入数字时代。现在居民出行、饮食购物、缴纳社保、水电费等日常消费都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支付,极大方便了居民生活。

年青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网络却是他们的未知世界,他们短时间内难以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老年人口。如何让老年人跟上社会变更,步入数字时代,消除“数字鸿沟”成为老龄化时代政府管理的重点难点。

一、新闻媒体观点

(一)其他国家帮助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举措

人民网发表文章称,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社会红利,多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实践。

自从参加了挪威红十字会发起的“老年人数字化”项目后,特雷莎·豪格兰的数字技能稳步提高。“志愿者老师每周会给我解答和训练,我进步很大,现在能够回复电子邮件了。”该项目为每名学员安排一位志愿者教师,通过10周的辅导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平板电脑、管理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

作为新加坡“数码乐龄计划”项目之一,由全职员工和志愿者组成的1000名“数字大使”,活跃在112个市场、咖啡店和公司食堂,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二维码支付。未来,该项目还将帮助1.8万名摊主使用统一的电子支付,并对10万名老年人进行一对一数字技能指导。新加坡还设立了60个数字社区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支持,帮助他们学习数字技能、使用电子政务服务等。截至目前,已有4万多名老年人得到了帮助。

瑞典哥德堡市政部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数字事务咨询,老年人可随时就数字工具使用问题拨打电话求助。作为欧盟“移动时代”项目试点城市之一,西班牙萨拉戈萨市探索改革电子政务系统,计划推出专供老年人使用的政府网页,简化老年人办理手续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二)家庭成员对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起重要作用

江西日报发表文章称,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应该行动起来,抽出时间帮助父母和祖父母辈认识智能化服务,指导相关产品的操作,促进他们尽快掌握使用数字产品的基本技能,学会上网、开通微信微博、刷短视频。做好“数字反哺”,也是我们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重要方式。

试想,在我们的帮助下,老年人渐渐习惯面对屏幕,滑动手指浏览新闻就能了解天下大事;拿起手机面对镜头,就能体验一回成为“网红”的快乐;下载APP戴上耳机重新做回学生获得新知。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老年人面对预约挂号、扫码乘车不再发怵;一天天过去,老年人与我们有了更多共同的话题;一天天过去,老年人与我们一起融入当下的数字时代。

(三)社会应给老年人留有选择

央广网发表评论称,在大多数人享受数字生活便利的同时,一些老年人却望尘莫及。学习新鲜事物慢,年轻人看来简单的智能操作,有的老年人却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智能技术非但没把他们带上快车道,反而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带给他们的也不是便利,反而是焦虑、无助与挫败感。

而一些地方拒绝现金支付、关闭线下售票窗口等操作,进一步压缩了老年人的选择空间,加宽了横在他们面前的“数字鸿沟”,也加深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不适感。

共享数字成果,一个也不能落下。我们不妨慢一点,多些耐心与人情味,多关注跟不上数字时代的老年人,从技术设计、实际操作上多考虑和帮扶老年人,并给他们多留一个窗口、一个选择。毕竟,新技术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成为生活的障碍,这也是老龄化社会加剧发展的今天应该深思的问题。

(四)多地社区开展老年人手机使用培训服务

新京报发表文章称,类似的手机培训课在全国各地逐渐开始推广。去年重阳节期间,北京市老龄协会提出组织“我教老人用手机”活动,让家庭成员、社会大众,都参与到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教学中来;南京市民政、卫健等部门不完全统计,南京全市超过700所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每年培训学员数万人。

青岛大学智慧健康老龄化研究中心2018年建立了一个专门学生社团,与社区合作“陪您玩手机”的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老人3000人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礼华说,“家庭往往是‘数字反哺’第一站,而在这一站上缺失的老人,往往更需要的是陪伴。”

(五)通过专业协会从供给侧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

上观新闻发表文章称,12月26日,在2020上海临港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协会组织共同发起了从供给侧消弭“数字鸿沟”、解决老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倡议书。

倡议书聚焦开发者、产品、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提出从软件开发侧、服务供给侧为老人带来更多便捷应用,为老人提供更多数字化培训,为老人搭建更多线上线下沟通桥梁。

倡议书进一步提出,开发者在软件应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无障碍标准规范,须充分考虑老年人便捷性和感受度,在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健壮性、全面性等方面优化功能设计与开发,遵循常规页面布局方式,做好无障碍版本的兼容性控制;提供产品的企业应关注老年人需求,依据老年人习惯,开发打造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一键达等适老化无障碍版本,积极开发无感操作的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

二、网民评论观点

(一)呼吁家庭对老年人多些耐心

网民@当红小生 :老年人精力有限,要多多关爱长辈。

网民@Colosse :难真的不难,老年人是真的记不住,还是需要子女们耐心教的。

网民@机智的猫:想一想小时候父母如何教育我们,对父母多一些关心,多一丝耐心,相信他们会快就能学会。

(二)消除“数字鸿沟”关键是多用

网民@心如死水:多用就不难,关键是不多用。我父母70岁,手机玩的很溜。

网民@蓝胖子:我爷爷天天捣鼓手机,比我6岁侄子用的都溜!

(三)高科技产品设计多考虑老年人需求

网民@筱桐哥儿:希望高科技不要拒绝老年人,让他们也体会到方便。

网民@末年末日:希望高科技公司在设计产品时,不要只关注年轻群体。

网民@冰冰:是人都会老,产品开发者设计时不妨多考虑一点老年人需求,让老年人感受到高科技产品的温度。

(四)消除数字鸿沟需政府重视、国家政策支持

网民@爱琴帅:上海推出的老年人一键打车功能很实用。政府能重视起来就很好,大力普及推广吧!

网民@皮薄陷多大肉包:好的做法应该全国推广!

网民@初璃兮微:上海那么先进了啊!其它地方什么时候有呢?毕竟老年人哪里都有。

三、思考总结

根据《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有关人口预测的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7.63%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34.1%,中国居民中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重。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24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体现了政府对于“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视。如何消除“数字鸿沟”,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具体建议如下:

(一)各地根据实际采取适合的服务方式

从全国各地选出让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最好的地区。总结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让其他地区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综合成功经验,找出适合当地的方式,让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如上海市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为老年人开发一键打车APP等,上海市的这些举措可以在一线城市当中推广。

(二)老年大学开展培训班消除“数字鸿沟”

各地老年大学可以通过开展手机课程让老年人熟悉手机,了解网络,进而了解数字时代。老年人通过使用手机改变退休后生活和社会脱轨情形。用手机打开老年人晚年社交圈,让手机成为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的拐杖。

(三)保留传统缴费模式

因为网络预约方便,部分医院、银行、火车站等社会保障部门在减少甚至取消人工服务端口。虽然这些地方保留服务人员在柜台、大厅等地帮助老年人学习智能化办理业务。但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接受新鲜事物慢,这次缴纳完学习完之后,下次再进行缴费可能还要再次学习,浪费人力。所以社会保障部门需保留传统缴费模式,耐心等待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

(四)社区助力让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

社区可以举办老年人手机使用大赛,鼓励老年人参赛。比赛内容可以是通过手机打车去往一个目的地、网络购物、和家人拨打视频电话等。通过这些小比赛,让老年人熟练掌握和生活相关得手机使用技巧,助力老年人步入数字时代。

—END—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