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大国领袖心系孩子视力,点出了当前社会一个重要课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们澄澈灵动的眼神,总能让人心生怜爱。但不知从何时起,身边的“小眼镜”越来越多,镜片越来越厚,年龄越来越小,甚至不少幼儿园的孩子都成了“小四眼”。目之所及已令人担忧,数据统计则更加惊人。目前,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据估算,仅2012年一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约6800多亿元。由于视力问题,部队招兵都有了一定压力,空军飞行员、潜艇操作员甚至为此再三降低视力标准。
严峻形势逼人思考:是什么伤害了孩子们的眼睛?公认的“罪魁祸首”,当属电子产品。身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现在的孩子几乎“机不离手”“眼不离屏”。课业负担过重,线上作业很多,双向加码让眼睛几乎时刻处于紧绷状态。此外,相关研究证明,要想视力好,运动少不了。或许是电游太吸引人,或许是出于安全考量,如今家里蹲的“沙发小土豆”很多,漫山遍野撒欢儿的“野孩子”太少。过度的用眼需求,匮乏的体育锻炼,成为学生视力的两大“杀手”。
“救救孩子的眼睛”,已成当下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强烈呼声。但说起来是一回事,做起来却未必了。相当一部分学校,一边不断号召用眼健康,一边层层加码课业负担。而一些家长,嘴上劝诫孩子“少玩手机”“别玩游戏”,但耳边哭闹一起,就忙不迭搬来“电子保姆”;对着孩子细述“低头族”“家里蹲”的弊端,督促他们多锻炼、少刷屏,转头自己就钻进了手机里,几个钟头不挪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想也知道,如此“说服”终归是苍白无力的。
摘掉“小眼镜”,还得拿出硬措施。在这方面,或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学生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他们除了创建青少年眼睛保护协会定期跟踪调查,还有一个诀窍:从一年级起,让学生戴上一副“巫婆眼镜”,让孩子们真切体验近视的诸多不便;再如新加坡,21世纪初,7岁儿童的近视率还超过20%,有关部门迅速创立国家项目、建立近视档案,将课外活动时间等作为考核公立学校的重要指标,到了2011年,青少年近视率下降了5%。一条条的硬杠杠,让“用眼健康”的呼声具象为考核压力,必将有效敦成良性循环。
据悉,我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近期将正式印发实施。我们期待,更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出台,更有效的实招硬招落地。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极目远眺、仰望星空,去发现更清晰的世界,享受更美丽的生活,创造更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