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棚改一样“定向印钱”鼓励生育?专家:到2032年生5000万个孩子

为了鼓励生育出谋划策,经济学家们脑洞大开。

任泽平最近发文称: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这笔钱,可以支持生育家庭现金补贴、个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减免、购房租房补贴、建设托儿所等。

可以参考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最终由央行印钱,不增加地方赤字和企业负担,让更多的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敢生。

他的“惊人之语”不少,近几年,也确实一直呼吁出台加码鼓励生育的政策。

像棚改一样“定向印钱”鼓励生育?专家:到2032年生5000万个孩子

暂不提这个建议是否太过离谱,目前的生育形势,确实不妙。

最近几年,出生率和新生儿数量持续在下降,尤其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包括初婚人数减少、“光棍”越来越多、养老金连年“收不抵支”,一代独居家庭日益增长,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已经“张开獠牙”。

但问题是,仅靠印钱,就能提振生育意愿吗?

当然不能。

我记得同为经济学家的连平发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个观点我很认同:人口生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民生工程,将其异化为“奖励锦标赛”,本质上仍是计划经济思维和“运动式”思维,有可能埋下新的问题隐患。

原因有三:

1,从历史经验来看,韩国、新加坡等生育率较低的国家都曾实行过各种奖励生育措施,但最终效果乏善可陈。

2,全球范围内人口向大城市和都市圈流动已成趋势,“运动式”刺激生育,将导致中西部地方付出的成本与收益严重不对等,最终政策推行积极性难以持续,这反过来会弱化当地的公信力。

3,奖励力度太小,不足以影响公众的生育意愿;但奖励金额加大,又将让部分中西部地区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雪上加霜,可谓得不偿失。

因此,真正能提振生育意愿的措施,绝不只是发钱而已,而是如何营造民众愿意“生、养、教”的氛围。

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今年从高层到地方,鼓励生育政策频出的背景。

教育领域:双减试点到全国推广,从多校划片到教师轮岗,从课外培训到课后服务,从教师待遇到学校考核。

像棚改一样“定向印钱”鼓励生育?专家:到2032年生5000万个孩子

住房领域:房企三道红线,银行限贷两条红线,推进房地产税试点,二手房参考价、约谈问责、22个城市集中供地,直接把房地产锤到地板上。

医疗和养老领域:医药集采,养老金全国统筹。

发钱的地方当然也有,比如四川攀枝花、甘肃临泽,还有31个省份都准备增设育儿假,延长产假。

但可以看出,政策的侧重点,并不仅仅是“印钱、发钱”。

如果只靠印钱就能解决,那生育率也不会成为各国都头疼的问题了。

我看了下原文,任泽平的逻辑是:“过去我们印钞票刺激房地产,留下高房价。如果转变为印钞票鼓励生育,将在未来留下一批年轻人,为爱而生,酝酿下一个希望,生就对了。”

嗯,“为爱而生”这词都整出来了。

蓝白觉得,他把棚改和碳减排工具的机制,跟“生育”划等号,值得商榷。

先说棚改。

在2014年底,我国房地产积压的库存达到了7亿平米,去化率不断走低,中小城市的库存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随后,在棚改货币化(拆迁给钱不给房)的助推下,央行通过PSL向楼市注入货币,大量地市、县城的房价迅速抬升,库存大幅降低,施工面积、土地储备各项指标迅速增长。

这就是央行印钱,“定向放水”的威力。

还有碳减排。

去年11月份的时候,央行创新性地推出了碳减排工具,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会带来极大的资金需求。

从机制上来说,不仅仅是多增了一个新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更意味着中国货币-信用体系的重构。

双碳、绿色经济,即将替代过去地产的作用,成为主要的增量引擎。

根据央行数据,目前所有绿色贷款的余额已经接近15万亿,超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的12万亿。而且绿色贷款的余额增速高达30%,远高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零增长。

但是,“生孩子”这件事,能跟棚改、碳减排相提并论么?

也不能。

棚改,是央行创设PSL(抵押补充贷款)工具,通过国开行等机构发放棚改贷款,可以成为货币蓄水池,从而起到“楼市去库存”的作用,代价是推高房价,现在已经变成了专项债的形式。

像棚改一样“定向印钱”鼓励生育?专家:到2032年生5000万个孩子

碳减排,可以成为货币信用的“放大器”,以前是央行给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再通过银行触及实体,货币沉淀在房地产里。

有了碳减排工具,银行先放给和绿电相关的领域,放出去的贷款利率与LPR持平。再来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

从“先借后贷”,到“先贷后借”,额度还不限,绿色经济相关领域的印钱速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快。

所谓加印两万亿的“生育基金”,并没有棚改这样“货币沉淀”的特性,也没有碳减排“货币加速扩张”的机制。

鼓励大家多生孩子,钱是肯定少不了的,但把所有希望寄托到“印钱”上,并不现实。

吉林除了最高20万的婚育贷,谁会为了生孩子去贷这个钱?

就算有人贷了,人家生不生孩子,难道还能写进合同强制不成?

在大城市每天通勤3个小时的90后、00后们,会不考虑彩礼、房子、教育,只是为了奔着五花八门的现金补贴,相亲结婚生孩子吗?

遍地光棍的农村,性别比失衡的中西部地区,结婚都是难题,发点钱就能生孩子了?

生育环境的改善,生育意愿的改变,不是靠发钱就能解决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