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建筑介绍——莲石 山房

鼓浪屿乌埭路36号,是座一落二榉三合院的红砖民居,约建于清代中期,至今已200多年了,是鼓浪屿最老的红砖古厝之一,这里是杰出的经济学家黄望青的故居。

黄望青于1913年3月3日出生在莲石山房。黄家原为望族,后家道中落。他父亲希望他成为家中的栋梁,为他取名“国魂”。稍长,他感到名字过于夸张,遂以厦门语的谐音“谷云代之。中年后,又觉“黄”有枯黄之意,应望其青,故正式改名“望青”,笔名有耶鲁、郭安、李秋、阁薰等。

他五岁时,父亲独自到印尼谋生,家计全靠祖母、母亲操持。他在中学就参加了学生运动,后考人厦门大学法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因家庭经济困难,他只能半工半读,到思明戏院翻译西片,所得用以接济家用和支付学费。他在厦大就读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加入“反帝大同盟”,创办了《展望》、《鹭华)月刊,曾得到鲁迅的赞许。

厦大毕业后,他告别年迈的祖母和新婚的妻子,于 1935 年6月只身赴缅甸推销肥皂。因发表反英国殖民统治的文章,殖民当局欲加害于他,他只得急转到新加坡邵氏影业公司工作。在这里,他担任“抗日后援会”常委,并加人了马来亚共产党。1941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遭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判苦役-年。同年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释放而转人地下,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42年4月,他又被内奸出卖,遭日本宪兵逮捕,被判刑 10年。

抗战胜利后,黄望青出狱,先到水厂工作,后来进了集华船务公司。他在那里工作了 10 年,学会了国际贸易和远洋航运业务,又因兼任英文秘书而与渣打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日后成为渣打的高级顾问,前后达15年。他利用船务公司的业务便利,观察世界许多港口的情况,为自己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7 年,黄望青创建“集诚有限公司”,经营船务和土特产进出口业务,发展迅速。1965 年当选为“星洲船务公会主席”1966 年与友人合作在新加坡合资创设亚洲最大的“联合朱古力制造厂广”,1973 年在吉隆坡合营全马最大的“速好棕油厂”。于他具有渊博的经济学知识和娴熟的航运业务能力,在新加坡航运、金融保险、工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均拥有实体或股份,成为知名的实业家。

1959 年,新加坡实行自治,他投身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进程,信誉卓著,担任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轻工业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华总商会董事。其间,他出版发行了《工商时报》、《它山之石》,还到大学、财经机构讲授世界经济,为新加坡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出巨资赞助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声望颇隆。

1973~1980 年,新加坡政府委派他出任驻日本全权大使,兼任驻韩国大使,促成田中首相访问新加坡,对促进新加坡与日本的经济往来有很大贡献,因此得到总统特颁的“高级勋绩奖章”。1980 年应李光耀之邀,出任新加坡广播局主席,他对广播局进行了重大改革,《雾锁南洋》就是他实施改革后出版的作品。他以“新加坡写作人协会”名誉会长的名义,设立“亚细安剧本小说创作奖”,广征反映东南亚现实的作品。他还出版了一本《樱都杂忆》,介绍在日本的见闻,叙说自己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看法,文笔犀利,逻辑严密。

1984年,72岁的黄望青退休后,七次回祖国访问,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到北京、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武汉、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讲学,介绍世界特别是日本、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受聘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西南师大、河北财经学院的客座教授,成为从鼓浪屿走出去的有杰出成就的经济学家。2003 年6 月,他在香港逝世,享年 91岁。

莲石山房如今已十分老旧,三合院内建有不相称的临时搭盖,石埕上筑有围墙,中间为门兜,顶库上嵌人原来的“莲石山房”石匾。墙内的水井依然清澈,装上了抽水设备,当年的洗衣石盆则弃置墙角。整座古厝,只有主厝、榉头的短墙和砖埕还是当年的原貌。1984 年 10 月,黄望青携夫人回到阔别了半个多世纪的故居。当他看到了这个 50 年不见的出生地时,情感难平,写下《回到娘家鼓浪屿》一文。文中他深情地写道:“赶到我在那儿出生的莲石山房,庭前那座石和池塘还在,但你显得苍老破旧了!当时的青春少女如今竟成老太婆了!”真可谓感慨万千。当他看到油条摊正在炸的油条时,抢上一步,抓起一根就往嘴里送,宛如小孩一样。他又写道:“回忆在故乡的 22 年间,我曾经热爱过这小东西,而 50 年后的今天,它却是我走遍世界也尝不到的珍品啊!”

莲石山房虽然简朴,但环境颇佳,砖埕前原有一泓水池,1984 年黄望青回来时还看到它,但不知什么时候被填平了。居住于此,出门抬眼就能看到日光岩。山房四周是曲折的小巷,多幢小洋楼分列两旁,也已老旧,墙面斑驳,雕塑里长满了野花杂草,隐约透出当年小巷的繁华和中西建筑融合的风采。如今穿行于这静谧清爽的小巷里,还能深深地呼吸到鼓浪屿特有的中西交融的小巷文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