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博弈下东南亚的窘境

中美大博弈下东南亚的窘境

文:石齐平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辖下的亚细安研究中心不久前发表了一份《2020东南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了东南亚国家面对中美两强博弈下的窘境。

这份信息量很大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在2019年底,受访者为东盟10个成员国1308名散布在各界的专业人士;调查目的,主要是进行两年的比较,即将2020年这一次的调查与2019年进行比较。调查的核心内容是想了解东盟国家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区内的影响力。影响力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济影响力”,一种是“政治与战略影响力”。

报告中显示的主要调查结果有:

(一)就谁在区内最具“经济影响力”来看,79.2%的受访者认为是中国,比一年前的73.3%上升约6个百分点;认为美国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只有7.9%,与前一年持平。可以看到,认为中国更有“经济影响力”的受访者比例远大于美国,且两年之间,还在明显上升。

(二)就“政治与战略影响力”,无论2019或2020年,认为美国更具有“政治及战略影响力”的受访者都明显少于选择中国的,且选择中国的比率还在上升(从45.2%上升到52.2%),选择美国的则在下降(从30.5%下降到26.7%)。

(三)认为中国在“政治和战略影响力”高于美国的受访者(即52.2%)中,有高达85%的比例,对此一趋势表示忧虑。主要的忧虑是,有73%的受访者认为东南亚正在成为大国斗争的舞台,而区内国家或将成为其中一方的代理人。与早一年的62%相比,担心的受访者比例快速增加了11个百分点。

(四)对于“万一被迫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话,会如何选择?”这一关键性问题,有54%的受访者选择美国,46%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如就国别来看(视各国内部受访者的选择倾向而定),10个东盟国家选边站时选择中国的有7个,选择美国的有3个(越南、菲律宾、新加坡)。

中美大博弈下东南亚的窘境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认为,新加坡不希望在美中两国之间被迫选边站,希望两个大国不要给小国施加压力。

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可作如下几点分析评论:

(一)调查结果比较的是2019年与2020年,也就是一年之中的变化。可以看到,仅仅在“一年”之中,各种趋势的变化已相当显著,此一现象,折射了中美两强在区内博弈的力道之强,超乎一般想象。

(二)与一般传统印象(中国在经济影响力占优势,美国在政治及战略影响力占优势)不同,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经济还是政治与战略两种影响力,中方均大于美方,且中方的强度还在持续上升。

(三)调查2019正值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力遏制中国及丑化中国期间,此一两强博弈态势,相信对受访者会产生相当的压力,进一步强化“被迫在两强之间选边站”的焦虑感。

(四)对于“两大之间难为小”的窘境,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年频繁在各种场合表达看法。他说,新加坡不希望在美中两国之间被迫选边站,希望两个大国不要给小国施加压力。又说,“东盟国家有朝一日,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但希望这一天晚一点到来”。李显龙对形势与趋势看得很清楚,但显然也很无奈。

(五)的确,东盟国家不希望被迫选边站,但会不会被迫选边站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选边站的逻辑是什么?何时会出现李显龙口中的“有朝一日”?

闽南话有俚语曰:“西瓜偎大边。”西瓜难得正圆平衡,总会倾向一边,这取决于哪边更大,此所谓“偎”。主“边大,边小”的边,具体的,就是指“经济”“政治及战略”等影响力。三四十年前,相信美国在区内无论哪一种影响力均大于中国,是以当时区内国家不存在选边站的问题,但随着中国崛起,影响力日增,甚至如本调查结果所示,均已大于美国,且还与时俱增,这当然就出现选边站的压力与忧虑了。

中美大博弈下东南亚的窘境

中美两强博弈日益激烈的境况下,东南亚国家不得不面对选边的窘境。

那么李显龙说的“有朝一日”又是何日?关键或许在调查报告中有意无意遗漏的一个指标,即军事。如果中美军力在西太平洋的对比,也逐渐由原本的美强中弱,向势均力敌,甚至向中强于美发展的话,对区内所有国家而言,就真得面对不得不选边的窘境了。

(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