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文职招考:探索走开面向社会延揽优秀人才新路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出版中心融媒体 作者:邹维荣 韩阜业 谭 安

探索走开面向社会延揽优秀人才新路

—2018年度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特别报道(上)

编者按 2018年6月全军统一部署改革后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工作,严格按照网上报名、统一考试、面试体检、政审考察、公示审批等程序组织实施。据了解,这次招考,14万余人竞争9000多个岗位,平均招考比1∶15,最高的一个岗位招考比1∶754。截至目前,全军新聘文职人员5700余人已全部到岗工作,开启了他们军旅人生的新篇章。

新录用人员中,高学历群体、“二次入伍”群体、具有公务员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群体等格外引人注目。这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优秀人才献身国防、为军队建设服务的机制壁垒已彻底打破,标志着我军人才引进工作的开放性、竞争力大大增强,标志着新的文职人员制度“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各类优秀人才竞相报考文职人员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

绿色方阵追寻“诗和远方”

—航天工程大学新招录“海归”学子考生一席谈

■本报记者 邹维荣 韩阜业 通讯员 谭 安

“我就是奔着中国航天来的。”春节刚过,记者前来航天工程大学采访。座谈一开始,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李子扬开门见山地说,去年报考军队文职人员时,一看到有航天工程大学的岗位志愿,他就马上办理了报名手续。

“我知道航天工程大学前身在‘两弹一星’伟业中诞生,伴随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壮大。”如今李子扬已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等招考程序,成为航天工程大学航天测控通信系的一名教员。他骄傲地说:“这里是中国航天人才的摇篮。”

“报考的人非常多。”回忆起当时报考文职人员的场景,李子扬依然满脸兴奋。他说,就因为考虑了一天,原本挺多的考位一下子变得非常紧张,家在长春的他无奈只能去西安参加考试。

“考试期间长春阴雨连绵,为了稳妥,我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奔赴考场。”李子扬说,“真像一名上战场的战士。”

其实,对于像李子扬这样的“海归”研究生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很多。“2018年毕业时,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公司打算聘用我,还承诺为我解决北京户口。”李子扬坦言,他并不在意那些,自己是一名铁骨铮铮的男子汉,理所应当为国家作些贡献。

“航天是我国科学发现最活跃、尖端技术最集中、工程实践最复杂、产业带动最强劲的领域之一。”李子扬认为自己的决定务实理性,“紧跟时代、搏击浪潮才是人生价值所在。”

春节期间,李子扬收到了不少祝福信息,其中一条发自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朋友的信息令他非常感动:“我为你能离国家荣誉如此之近而感到骄傲,我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祝你一切安好,祝祖国繁荣昌盛!”

“我姥爷是一名军人,他告诫我要懂得知恩图报、饮水思源,一定要学成报国。”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赵雪倩,当年就是带着家人“学成报国”的叮咛嘱托登机飞往英国的。

刚到英国时,赵雪倩参观了大英博物馆。烧制精美的瓷器、斑驳神秘的壁画、笔墨灵韵的书法……无数件中国文物美到极致,却令人看着心痛。赵雪倩说:“刚到国外时,一想起中华民族曾经受的浩劫,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总会有点抬不起头的感觉。”

“现在的情况截然不同!”赵雪倩说,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近些年,“中国创造”亮点频出,大国重器惊艳亮相,不少外国朋友都主动过来打招呼,就因为自己是中国人。

“走出苦难、实现解放,中国靠的就是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赵雪倩说,在海外的日子越长,学成报国的心情就越迫切。

2018年7月,还在准备毕业答辩的赵雪倩获知军队招考文职人员的消息,与家人不谋而合:回国报考文职,投身绿色方阵书写“诗和远方”。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学成报国不需要任何理由,而且也不容任何借口。”赵雪倩去年向学校请假回国参加了文职人员考试,一考完就马不停蹄地飞回英国,继续准备研究生毕业答辩。

虽为女儿身,但有男儿志。赵雪倩说,能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为强军事业作贡献,感到很骄傲,也很满足。

春节前,赵雪倩领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第一份工资要全部给父母,意为尽孝。”赵雪倩说,未来的路上,使命召唤、重任在肩,为了强军梦、中国梦,将来可能会忠孝难两全。当此之时,我一定会做到尽职尽责尽忠。

“我觉得军队文职人员有广阔天地,必将大有作为。”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肖雪已经工作3年了。2015年毕业后,她在大连海事大学任教,去年看到军队文职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就萌生了“跳槽”的想法。

“为什么不继续留在大连海事大学工作?”很多人都问肖雪。

“我比较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想普普通通过一辈子。”肖雪直言不讳地说,“同样都是当老师,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有发展前景、更有意义的岗位?”

报名考试、选择志愿,当然要提前做功课。当看到航天工程大学的简介时,肖雪被深深震撼:大学拥有一支以院士领衔、以名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承担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级和军队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科技成果奖420余项;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拥有航天模拟训练中心、航天试验训练中心、航天测控站等一批重点专业实验室;走出了180多位共和国将军……

“这不正是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吗?”肖雪说,要是能在航天工程大学当老师,虽然不能亲自奔赴国防一线,但自己的学生可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自己也算是国防和军队事业的“助攻手”,太有意义了。

面试那天,肖雪和母亲一起来到航天工程大学。校园中,“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12个大字让肖雪感触颇深。“感觉自己立刻就和国防事业有了联系,一种家国情怀顿时被激发出来。”肖雪说,母亲对自己的选择也十分赞同。

“报考军队文职人员在我们留学生圈子里是非常时髦的,我的不少‘海归’朋友都在向我询问报考的情况。”肖雪说,已经有好几个朋友约好一起“组团入列”。

激越青春与军旗同飞扬

—海军军医大学新招录两名公务员考生的入职经历

■本报特约记者 王泽锋

曾在竞争入岗的行政单位,身处令人羡慕的政府机关,有着稳定舒适的工作岗位……在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中,海军军医大学两名女文职人员张凡和冯亚平的履历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她们入职前都从事着被称为“铁饭碗”的职业——国家公务员。

“为什么放弃公务员工作,加入军队文职人员队伍?”这是张凡和冯亚平从报考到面试再到入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报考的岗位和专业也各不相同,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却出奇一致:为了圆一个军旅梦。

出生于甘肃陇南市的张凡,本科就读于南京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由于成绩突出,被保送本校研究生,硕士毕业后被列入当年的省级选调生计划,分配到陇南市武都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进入公务员系统。工作不久后,她又被组织派往陇南山区某村挂职驻村第一书记,定点开展帮扶工作。

“食药局可是众所周知的好单位啊”“在本地有这样一份稳定工作多舒服啊”……在众多亲朋好友的钦佩和祝福中,张凡却悄然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片视野——军队文职人员。张凡告诉记者,从小最疼她的姑父是一名军人,常带她玩耍的表姐也是身着军装英姿飒爽,这在年幼的张凡心里种下了军人情结。“穿不成军装,当文职人员也行。”看到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的消息后,她萌生了报考的念头。

张凡去年看到文职人员招考的岗位目录时,真的动了心。在众多部队招录岗位中,张凡一眼就看到海军军医大学的助教岗位。她说,自己最崇拜的人是军人,最向往的职业是老师。这个岗位的报考条件她完全符合,当一名军校教员既能圆军旅梦,也能圆教师梦。

“你是选调生,又有‘村官’代职经历,是列入局里的后备干部人选,在公务员系统可是大有前途啊!”局领导的话,让已在报考路上的张凡产生了思想交锋。反复斟酌后,她决定依从初心:海军军医大学招考的这个岗位亦教亦研,十分符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也让自己学了7年的专业大有用武之地。再说,到部队院校工作,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走职称一直评到正高职,职业发展空间较大。

今年1月,张凡以报考岗位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顺利进入海军军医大学海医系环境卫生教研室工作。在这所军校里,她遇见了同样离开公务员岗位、加入文职人员队伍的冯亚平。

出生于山东临沂市的冯亚平,今年刚满30岁,从小成长在沂蒙革命老区,内心深处最认同的职业就是军人。从华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她经过“省考”统招进入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在家人看来,能从沂蒙山区走出去,成为公务员,已是非常了不起。

“身为革命老区子女,心里撇不下这份爱军拥军的感情,特别希望能用自己所学为部队做点事情。”冯亚平的话语真诚而朴实。谈及报考文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是为了能和爱人在一地。”

冯亚平的爱人也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现在上海IT行业担任程序员。这些年,夫妻俩一直分居青岛、上海两地。看到位于上海的海军军医大学招一名法学专业文职人员后,冯亚平动了报考念头。然而,精通知识产权业务的她,已然是局里法制科处理产权纠纷的骨干,前途一片大好。

“不论在公务员系统,还是到部队,都是为党工作。”“以你的业务能力,即使到部队也会有不错的发展。”冯亚平所在局里的不少领导曾是转业军人,对她报考部队文职十分赞同。最终,冯亚平同样以报考岗位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来到海军军医大学工作,在该校与中科院合作成立的转化医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转化医学成果的专利申请、产权保护等工作。她说:“现在既圆了自己的军旅梦,和爱人也不再分居两地,事业还有了一个好平台,我很幸运。”

两人华丽转身,逐梦一座军营。谈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张凡和冯亚平都信心满满。她们表示,虽然离开了公务员系统,但在新的岗位上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机遇。上学期期末,刚到海军军医大学工作数天,她们就见证了这所军校一举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骄人成绩,并观看了“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为该校老院士、军事医学专家等创下的业绩而惊叹。

新学期伊始,两位新入职的女孩即将赴校外参加岗前培训。她们说,会分享更多从公务员到文职人员的心路历程,为新时代军队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注入正能量。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出版中心融媒体出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