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屋的“高价”光环还能照耀多久?

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之屋”)从2021年12月递交主板IPO申报材料以来,备受媒体关注。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1年,燕之屋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2421.56万、95052.38万、129897.19万、149879.31万,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330.66万、7869.84万、12177.58万、17177.59万。燕之屋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都出现了增长,但是两者增长的幅度并不同。

燕之屋的“高价”光环还能照耀多久?

从以上折线图走势来看,燕之屋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说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其相应的成本也随着增长导致净利润增幅不明显。此前,有媒体指出,燕之屋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主要是由于其大量的广告投入,毕竟燕窝属于终端消费保健品,打广告无可厚非。小财米儿梳理燕之屋2018年至2021年经营活动结构图发现,其主要成本在于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其中营业成本主要为原材料成本,销售费用主要为广告宣传费。

燕之屋的“高价”光环还能照耀多久?

燕之屋2018年至2021年,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合计占营业总成本的比例一直在80%上下徘徊,而剩余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营业税及附加占比总体相对稳定,最后与净利润相对应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率也是在10%上下。燕之屋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却缓慢是因为被大量的销售费用及营业成本所拖累。

目前,燕窝主要产地东起菲律宾西至缅甸沿海附近荒岛的山洞里,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山打根、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一带海域及我国南海诸岛居多。据香港贸易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印尼燕窝占全球燕窝产量的85%-90%、马来西亚占5%-10%、泰国3%、越南、菲律宾等地2%左右。所以,燕之屋主要原材料进口方为印尼公司。但是由于原材料来源单一,导致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据《2020年度燕窝溯源报告》显示,2020年燕窝相关的企业新增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国内加工厂75家、国内进口商657家、国内经销商14381家。从注册资本来看,如今我国9成的燕窝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以内,其中75%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15%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这个区间。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则占总量的5%。行业集中度偏低。

燕之屋的“高价”光环还能照耀多久?

目前,国家对燕窝行业并未制定统一标准。在此背景下,燕窝品牌商们通过资本运作、互联网广告推广等方式,与消费者高价认同归属的观念之间形成了一条“暴利裂缝”,正是依靠着这条裂缝,赛道内的玩家赚取了一波又一波的利润。这一裂缝也是业界秘而不宣的财富密码。

2021年3月26日,燕窝标委会的成立,将推动国家燕窝标准的制定。此前,燕之屋与小仙炖两家头部燕窝销售企业的破坏性竞争,使这一“财富密码”活脱脱的暴露在消费者面前,“高价=高营养”的光环退却,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也进一步的推高燕窝的进口价格,压缩燕窝企业的利润空间。燕之屋未来的盈利情况可能会受到影响。燕之屋的“高价”光环还能照耀多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