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一千多年的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自4世纪开始,汉族就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南迁,到粤东、闽西、赣南等地定居,被当地人称为“客家”。客家人不仅带来了异乡习俗,还带来了中原古汉乐乐谱,像“中州古调”、“汉皋旧谱”就是世代相传的旧有乐谱。根据史料的考证,在广东大埔流传的客家汉乐已经有1600多年历史,即使是从宋亡前后,客家人第三次大举向南迁移算起也有700多年了。

传承一千多年的广东汉乐

大埔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汉调音乐最兴盛的地方之一,明嘉靖九年(1534年),大埔最早的县志当中就有记载说,大埔在汉乐方面的兴盛可以嬗美古时“中原音乐”鼎盛时期的邹国和鲁国。除此之外,还记载祭祀礼乐栏目,详载了琴、瑟、钟、磬、笙、箫等乐器,并附迎神、祭奠、送神用的”钟、吕”文字古乐谱五首。以后,各个时期大埔的县志也同样记载着大埔的风俗是家家户户都会演奏客家汉乐。正因为这样,所以大埔也被人们称为“汉乐之乡”。

为什么大埔汉乐最出名呢,因为当年客家男人都要漂洋过海,从十三四岁就去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打工,难得回来一趟,客家妇女就不让他们下田干活,他们就在家弹弹乐器、唱唱曲子,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习惯,这也是大埔成为“汉乐之乡”的原因。随着客家人的移居海外,客家汉乐也慢慢走出了大埔,传播到了海外,在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有客家汉乐社团组织,大埔这个“汉乐之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汉乐以演奏形式可分丝弦和吹打两大类。广东汉乐传统曲目十分丰富,典雅古朴,瑰丽多姿的丝弦乐《翠子登潭》、筝曲《出水莲》等早就誉满全国乐坛。

广东汉乐曲目丰富,从已整理出版的《广东汉乐曲目集》来看,共有曲目612首,其中丝弦乐430首,清乐56首,汉乐大锣鼓23首,中军班音乐62首,庙堂音乐31首。代表曲目有丝弦曲《单点尾》、《玉山坡》、《思夫》,唢呐曲《粉叠》、《普天乐》、《玉芙蓉》,庙堂音乐有《一封书》、《水底鱼》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