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缺房子住吗?经济学家:住房空置率不高,房价也没有大量泡沫

来源:光宇吐楼市

有时候觉得也很无奈很悲哀,我们每天都在谈论房价到底高不高,每天都在争辩房子到底缺不缺。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也恰恰说明,同一件事,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大家看到的感受到的可能就不同。大家天天口水仗,究竟谁赢了谁不知道,只知道输的总是普通老百姓。

房子到底多不多?房子到底够不够住?表面上看,几乎没有谁睡在大街上,但是我们却每天都在为住房奔命。如果你问大家,没有谁说嫌自己家房子多的。没房子的想买房子,有房子的想多买房子,于是,房价上涨房子紧缺就成了一个常态话题。意思就是房地产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房价还得大涨。

不少专家也总是时不时站出来,“房地产是最大的实体经济,没有房地产就救不了中国经济,没有房地产就拉动不了内需”。总之,他们怕房地产被搁置,其实房地产从来没有被搁置,更不是过去没有发展房地产,而是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

实话实说,这房地产才哪到哪啊?我认为还只是青春期,现在的问题就是青春期烦恼。急躁冒进并不能否定其未来的成长空间,将来也会越来越成熟和理性。但并不能任由青春期胡来,房地产也一样,不仅仅是多盖房子,还要多盖好房子,更重要的是要分配合理。如果说市场经济下,有钱决定分配合理,那么炒房者有一个杠杆它能撬动整个地球。而普通百姓可能连这个杠杆都没有,买房时动用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家庭六个钱包,有时候还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客观地说,很多人还真的是缺房子,缺住的房子。否则为何会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新定位呢?如果不是缺真正用来住的房子,也就不会这么说了,更不会这么要求了。

有一种说法,虽然我们每个人总感觉房子不够住,可实际上很多房子被少数人占据着,总量上应该不缺。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就表示,中国房地产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人今天已经不缺房子,户均比已达1.05;人均居住面积达36平米,核心问题在于住宅产品供应和人口变化之间的实际差异巨大。

另外,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也曾表示,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尚低于1.1,并不存在总量过剩问题。至于任泽平和左晖说得对不对,我们无需争辩,因为他们说房子总量缺不缺跟老百姓关系不大,你说总量不缺,可是我们老百姓还是买不起房子,你说总量缺,可是同意你盖再多的房子也轮不到他们头上,还是买不起。

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咨询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的观点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他认为,中国的房产空置情形应该很普遍,空置率比多数国家都大,但严重性好像被高估,房地产没有大量泡沫。

他解释称,根据用电的空置,包括合理的空置,例如旅行、维修、待售等情形。还有,中国有比较特殊的为孩子将来读书与结婚而买房的情形,也大量增加非投机性的空置。真正“不合理”的空置,并没有太严重。如果房价有大量的泡沫,房价的上涨不可持续,则在房价泡沫破裂后,投机者也会损失。而且他还认为,炒房者不要租房的麻烦,房租的损失是他自己承担,他的选择是他的权衡,不能对他空置征税,这样会使住房供应减少,反而促使房价长期上涨。

其实,对于黄有光的解释,不管你认同不认同,他说出了一个事实,楼市有很大问题。虽然他不承认有泡沫,但是没破不代表没有泡沫。我们没破谁心里都清楚,我们的调控不断在防范市场出大问题。适时调控也是为了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最终实现稳着陆。幸亏有了调控,才能让市场稳定过渡。而不能拿着这个说事,就认为楼市没泡沫了。没有大量泡沫?多大量才叫大量啊?是不是以为孩子让父母受了委屈,父母没有哭出来没有说出来就真的不痛了?是不是以为父母说不爱吃还是给孩子吃吧就是因为他们真的不爱吃了?那是靠一股什么强大的力量在撑着?

房地产还有春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不是高房价的春天,而应该是老百姓的住房春天。所以大家谈的根本不是一个话题,房子缺,缺的是好房子,缺的是大家住得起的房子,缺的是老百姓的房子又如何给到老百姓手里的机制。谁能为老百姓解决住房问题,谁能为老百姓盖住得起的房子,谁能为大家提供高品质的房子,谁就能赢得老百姓们的信任。辩论总量缺不缺意义不大,缺的不是房子本身,缺的是让百姓住得起的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