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新旧能源的博弈中,众多国家已经宣布不再建设煤电项目,而欧洲是最为坚决的——欧洲早前已经宣布于2030年关停所有火电厂,但俄乌危机导致欧洲天然气供应“气短”,让欧洲关停火电的决心似乎有所动摇。最新消息称,按照目前的退煤进程,欧洲324座燃煤电厂其中一半将在2030年前退役,远远迟于所设目标。
面对能源供应的紧张,欧洲国家会怎样平衡清洁能源转型和能源独立的关系?
3月23-24日,国际能源署在巴黎举行成员国与欧盟能源部长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实施年:加快清洁能源和能源安全全球行动”,强调能源安全并加速清洁能源转型。这是近七年来首次召开如此大规模、高层次的部长级会议。
与此同时,在欧盟提出“REPower EU”计划之外,德国、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欧洲国家陆续出台新政策,明确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
德国一直是欧洲清洁能源使用的倡导者,在当前这场欧洲能源危机中,德国似乎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3月底,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MG集团旗下可再生能源公司FFI宣布,每年将向德国意昂集团供应500万吨绿氢至2030年。
在4月20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FMG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福瑞斯特(Andrew Forrest)也表示,要大力发展绿电和绿氢,来取代化石能源。“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能源储备,另一方面要使用多元化的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避免对某一种能源的依赖。”
论坛上的另外一位发言嘉宾,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透露:“远景将和澳大利亚FMG集团到2030年合作实现开发1000万吨绿氢。”
在全球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中国绿色科技企业正在成为不可缺少的力量。
10年100个:
零碳产业园为全球减排贡献中国方案
通过技术创新让风电和储能成为“新煤炭”,电池和氢能成为“新石油”,智能物联网成为“新电网”,是张雷对新能源发展的主张。显然,氢能作为“新石油”的角色正在登场。
然而,居高不下的绿氢价格掣肘其大规模应用——2021年中国绿氢成本约为20元/公斤。技术创新能否快速降低绿氢价格?
张雷在博鳌论坛上表示,现在的绿氢相比天然气已经具备成本的优越性。远景在内蒙古利用当地丰富且低价的绿电,可以把绿氢的生产成本降低到10元/公斤,背后的关键是通过零碳产业园的形态进行离网的氢能开发。
“远景开创的零碳产业园,以低成本的绿电来生产绿氢,以及其他绿色零碳化工产品,让绿氢成为‘新石油’参与到全球贸易中去。”张雷表示。
博鳌论坛两天后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也是远景每年发布碳中和报告的日子。
在《2022年碳中和行动报告》(下称《报告》)中,远景从减排路径、零碳产品、全球伙伴等层面晒出了过去一年的碳中和成绩单,同时依据《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企业净零标准》制定净零长期减排目标。
零碳产业园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报告中的重点:远景打造的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产。
远景科技集团高级战略总监张元表示,远景正基于“新型电力系统”、 “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打造零碳产业园。
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基于绿氢的零碳能源岛,鄂尔多斯零碳园区80%能源由本地的风电、光伏直供,20%与电网交易,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的同时,电价低于自治区工商业标准电价。这意味着,这一方案把原本传统能源不太可能实现的三角平衡——高比例绿电、低电价、稳定变成了可能。
基于远景 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和远景方舟能碳管理平台打造的零碳数字认证体系,赋予园区内产品可追踪溯源、符合各类国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无惧碳关税壁垒,通行全球。
据悉,到“十四五”末,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为鄂尔多斯实现“三千亿绿色新工业产值、十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一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的目标。以鄂尔多斯为起点,为“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市场贡献着中国的零碳解决方案。
凭借零碳产业园的创新模式,远景在今年年初登上哈佛商学院MBA“全球气候变化”课程,成为入选该教学案例中来自中国的绿色科技企业。用哈佛商学院教授Gunnar Trumbull的话来说,“远景建设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创新模式为全球零碳转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已经打造了可以在全球复制、因地制宜应用的模块化产品。我们是带着三个模块‘走出去’,让零碳产业园这个能源转型先立后破的载体在更多的地方开花结果。”张元这样说。
据悉,远景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将在欧洲、澳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复制推广,未来十年将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到2030年每年将为地球减碳10亿吨。
不仅以身作则,更要赋能上下游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15年前从风机企业起家的远景,把产业链持续从智能风机向动力电池、智能物联网和氢能业务延伸。
应用全产业链新能源技术能力,远景首先为自身设定了极具挑战的减排目标:2021年4月22日,远景承诺将在2022年实现运营的碳中和,在2028年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成为最早承诺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之一。
2022年度的碳中和行动报告展示了其宣布2022/2028目标后的减排成果:全年运营层面减少了约5万吨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年运营碳排放量的39%。相比于2020年,远景2021年交付的每MW风机的碳排强度下降了65%,交付的每GW电池的碳排强度下降了16%。
远景科技集团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预测,远景2022年的运营碳排放将比2020年高出2倍以上。为了实现2022年运营碳中和的目标,远景将采用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绿电交易和绿证采购、碳抵消和碳消除四大手段减排。其中的一大举措,就是在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实现绿色电力直供,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即典型代表。
2021年,远景科技集团全价值链碳排放(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为1,856,648吨,其中约94%温室气体来自于运营以外的价值链排放(范围三)。
为了更好地优化上下游的碳排放,远景为各业务板块下超过100家价值链企业上线了“方舟能碳管理系统”,并提供零碳系统解决方案。比如基于方舟系统,远景为德国轴承技术公司舍弗勒集团提供了包含分布式光伏投资、充电、储能、绿电采购、绿证交易等在内的综合零碳解决方案。
对于价值链上高碳排的钢铁企业等,远景还创新地提供了“绿氢”炼钢方案,助力钢铁企业从碳排放、碳冶金到氢冶金的绿色转型升级。绿氢炼钢采用绿色电力电解水制氢和氧,再将氢气输送给炼铁/炼钢工序作为还原性气体用以取代煤、焦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将氧气输送给高炉使用,可以实现吨钢碳排放量由目前的1765公斤降至接近零。
与此同时,多家锂电与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已入驻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依托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驱动整体的减碳行动,形成绿色供应链,进而推动整个工业体系的变革。
到2022年底实现自身碳中和时,远景赋能减排的价值链企业将超过350家。
和全世界做伙伴
“远景仅仅做一个行业先锋是不够的,更要成为零碳技术伙伴,帮助更多的企业和政府一起实现碳中和。”张雷在2021年的422地球日上这样说道。
碳中和行动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这家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践行上述战略,零碳朋友圈覆盖多个国家,多个领域:
在能源发电侧,远景助力打造全球最大“源网荷储”项目、协助国家电投集团搭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业数据中台,并与国家电网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帮助电力行业打造碳减排的极佳路径。
在基础设施领域,同剑桥大学等加速楼宇建筑零碳转型,与德国电信合作打造绿色能源整体充电解决方案,并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安特卫普港等国际知名港口打造港口零碳解决方案,与全球知名的航空领域IT供应商SITA为全球机场构建端到端的零碳解决方案。
在消费侧,与星巴克、苹果供应链企业立讯精密和丰田通商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同向而行,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同样是在一年前,远景和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并于过去一年中携手在零碳技术产业园等方面积极构筑应用场景,助力构建零碳经济体系。
埃森哲、必维集团、仲量联行(JLL)、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等众多全球领先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出现在了远景2022年度的碳中和行动报告中。
正如前文所说,在全球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中国绿色科技企业正在成为不可缺少的力量。
过去十年的能源转型推动了中国的风电、光伏、动力电池和储能制造业在全球占据关键地位。如今,一批像远景这样具备高成长性的绿色科技企业正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通过绿氢、产业园等一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活跃在全球各国的绿色和数字化转型领域。
就像欧洲不会因为“气荒”减慢新能源转型的速度一样,一场全球性的行动不可阻挡,其中中国公司所代表的创新力,已经并将持续成为全球绿色转型中最值得期待的力量。
转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