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在第三届“亚洲医学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三场精彩纷呈、“大咖”云集的专科论坛正在进行。与既往学术研讨会不同的是,本次论坛更加聚焦学科发展策略和科室管理创新,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如何继续保持学科高速发展、继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2月12日至13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指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办的第三届“亚洲医学周——亚洲医学创新与发展论坛”在中山医院举行。在全球疫情持续告急的阴霾下,第三届亚洲医学周的如期举办如一缕阳光,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医务工作者注入信心与活力。
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说,尽管受疫情影响,对外交流工作遇到诸多困难,但在多方努力下,第三届亚洲医学周仍如期举行。本次论坛在“全力以赴、携手共进”的主题引领下,以新时代、新形势、新常态下医院管理和学科发展为主要内容,聚焦疫情防控、智慧医疗、肿瘤防治、检验医学、心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为各国医疗机构与创新型医疗企业提供有效交流平台。
论坛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分别致辞,介绍了医院、学校和上海市的抗疫工作,高度赞赏中山医院为亚洲医学事业发展、尤其是为全球抗疫作出的努力。
本次会议的主论坛主要围绕新冠肺炎时期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医院管理面临的挑战、策略的转变展开。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Charles Wiener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兑现21世纪信息造福患者的承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防控新冠疫情专家组成员吴凡教授的报告《COVID-19的中国响应》、来自尼泊尔的Dr.Shail Rupakhet和巴基斯坦的Dr. Zulfiqar Ali Soomro分别介绍了各自医院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四个报告凝聚了各国医院管理专家的智慧、信心和思考。中山医院副院长阎作勤、周俭先后主持了主题报告环节。
圆桌讨论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进行,由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和尼泊尔的专家围绕新冠疫情常态化与医院管理创新开展热烈讨论。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位嘉宾中不少都曾带领医疗队逆行武汉、指挥一线抗疫,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共同的不平凡经历让各位专家产生强烈共鸣。
在随后举行的三场专科论坛上,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等学者专家围绕检验管理、肿瘤管理和泛血管学科的建设展开交流和讨论。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亚洲医学周交流平台和“一带一路”肿瘤防治联盟对国际抗疫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次与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视频交流、线上会诊和病例讨论。2020年4月8日,应对新冠肺炎复旦中山网络国际论坛暨《新冠肺炎防治复旦中山方案》全球发布会在中山医院成功举办,并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直播,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各国卫生健康界的广泛关注。5月9日,中山医院与新加坡肿瘤协会共同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癌症管理中国经验分享”。就在不久前,我国某国有大型企业驻外项目部工作人员发现新冠阳性,通过亚洲医学周平台联系中山医院,借助视频连线,院方给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作科普讲座,为轻症患者作一对一咨询,并远程参与一位重症患者的院前救治。
本届论坛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据悉,亚洲医学周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8年创建的亚洲医学交流平台。旨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助力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凝聚亚洲力量、分享国际经验,探讨研究新时代医院管理新策略。前两届亚洲医学周以“创新、合作、发展”和“协同创新,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医院品质管理、团队建设、绩效制度、人文关怀、医疗服务、肿瘤防治等重点领域,并成立了“复旦中山‘一带一路’肿瘤防治联盟”,吸引了来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近40家医疗机构的专家参与。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