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应届毕业生:有压力,但各界都在帮忙

每年的5月,是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冲刺月”。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以上海为例,上海不少高校从3月初开始闭环管理至今,已经整整“足不出校”两个多月。这关键的两个多月里,有的学生面临考研后的面试环节,有的学生正在准备出国读研,还有的学生要在不能出校的情况下面试就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发现,疫情下的上海应届生们,一方面面临较大的读研、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得到来自各界的帮助,他们正努力在特殊情况下闯出一条新路子。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一共22.7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万人,增量是5年来最多的,截至5月6日毕业去向落实率是36.47%,比2020年同期高了10.03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同期降低了6.54个百分点。陈群在发布会上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倾向稳定职业就业,外省HR为在沪应届生开辟线上通道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应届生吴红霞已经在学校里的“实验B楼”住了50多天了。3月初,原本租住在校外公寓的她,决定冒险回实验室录制一段视频找工作。

“我想当高中生物老师,但我应聘的学校要我上传一段在实验室讲课的视频。”她告诉记者,自己那天接到学校要临时封控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逆行冲进了实验室。如今,她已经在实验室住了50多天,期间,她还成了实验动植物养殖的志愿者,每天一边捧着电脑投简历、做视频,一边帮学弟学妹养殖实验动植物。

疫情下的上海应届毕业生:有压力,但各界都在帮忙

图为吴红霞住在实验B楼帮学弟学妹养动植物,她正给番茄浇水。

吴红霞告诉记者,生物类专业的应届生以往都喜欢去生物制药类企业做研发,这些企业工资高、工作环境好,是学生们的首选。但今年的形势明显不同,与她一届的生物专业学生都把“当生物老师”列入了重要求职领域,有的甚至拿到教师offer后拒绝了生物制药企业的邀约。

“毕竟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疫情封控了。我们发现,当老师疫情期间还能有工资拿,去企业可就不一定了。有的小微企业有可能疫情结束就倒闭了。”吴红霞告诉记者,她也因为疫情封控的关系,错过了老家浙江的高中生物老师岗位,“浙江当老师要去笔试,现在从上海过去要先隔离14天,我想想算了代价太大。”

但好在,上海的高中招聘教师都可以采取线上面试的方式,这使得吴红霞的机会又多了起来。目前,已有2所初中、1所高中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选择了那所高中。尽管如此,吴红霞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因为疫情关系流程还没走完、没签约,心里落不定。”

4月19日,BOSS直聘研究院开展了一项有关00后就业选择偏好的调研,结果显示,尽管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留存比例能达到65%以上,但今年毕业的00后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较90后高7%。今年的毕业生们不再扎堆一线城市。

疫情下的上海应届毕业生:有压力,但各界都在帮忙

图为BOSS直聘对00后择业的调研报告部分图

浙江德清一家护肤品公司的HR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浙江公司都为上海应届生开通了“线上面试”这一渠道,“我们总体的招聘计划不会有太大改变,上海应届生向来是我们过去招揽的重点,今年为他们特别开通线上渠道。等他们解封,就可以来上班。”

但这名HR同时表示,今年能继续为应届生提供岗位的公司在减少,“我有几个HR朋友,特别是进出口行当的,受疫情影响损失了很多业务,连自己都想跳槽了,别说再招人了。”

校领导“直播带人”,辅导员一个一个帮助学生就业

就业形势严峻,上海的高校老师们也一直在努力。

“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综合能力强,很有后劲,用人单位可以考虑选择……”早在3月30日,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就带着20名毕业生亮相直播间,通过B站、抖音、视频号向企业推介学生。而这样的直播,截至5月他进行了12场次。

“我们从去年冬天到开春都在走访企业,现在到了签约面谈的关键时期,突然遭遇疫情,我们不能等解封了再做工作,怕来不及。”王宏舟告诉记者,这场“直播带人”活动原定5家企业参加在线集体面试,“直播到后阶段,企业HR们开始抢人了,甚至有‘潜伏’在观众群里的其他企业HR直接给我们学生发了意向签约信息”。

疫情下的上海应届毕业生:有压力,但各界都在帮忙

图为王宏舟最近一次“直播带人”

据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红刚介绍,学校此前形成了12份调研报告,跟企业对接确定了15类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涵盖了755家单位,“根据调研的情况,我们筹划推出第二阶段直播,有针对性地邀请企业参与。直播推介要更加聚焦,人岗匹配度更高。”

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辅导员顾益江最近一直在为264位毕业生的前途奔忙。

有的学生3月初考研初试成绩不理想,准备放弃。他第一时间拿着学生的成绩单,查阅、整理目标院校的往年录取分数、复试比、复试要求等信息,逐一和这些同学交流。这种“交流”实打实,他把相关高校的调剂信息推送给符合条件的同学,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准备复试。最终,学院有9名同学调剂成功,约占年级考研总录取人数的1/3。

“答题和科研并不是你的优势所在,你个性活泼,擅长跟人打交道,可以多考虑下市场或销售方向的岗位。”刘同学考研失利、错过秋招,顾益江推荐他参加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的线上求职训练营,重整旗鼓,转战“云端”求职。如今小刘已顺利签约上海电气集团。

“我当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真不知道怎么办!感谢老师给我指明了方向。”小刘说。

疫情下的上海应届毕业生:有压力,但各界都在帮忙

图为顾益江给同学们上求职课程

“其实,有些同学的求职是因为对用人单位不了解而被耽误的。”在各种微信群、QQ群里,顾益江一边向学生推发人才政策、岗位需求等信息,一边还会对相关行业前景、岗位性质等加以阐释。他还邀请优秀校友开展线上讲座,宣讲所在单位,分享求职技巧和职场体悟,以增加学生对职场世界的认识。

这个老师不仅管学生,还管学生家长。吉林省程同学的家长向他求助,孩子考研失利,临近毕业却又找不到工作,家长焦虑万分。

顾益江一边帮助小程分析就业形势,鼓励他“找个工作先干起来”,另一边同家长分析孩子特长、专业优势,介绍学院目前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等。最终,小程收到了万华化学的录用通知。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全力推动应届生就业工作。一是出台各种政策性岗位、企业税收减免、社保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聘用应届生;二是加强网络招聘和岗位募集,市级层面直接组织毕业生线上招聘会持续到8月底;三是优化毕业生就业落户政策,第一批落户从疫情平稳后开放并受理至8月底,第二批将于2022年底开放受理。

出国、读研与往年相比受影响不大,难在签证和机票

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刚告诉记者,就政法类高校而言,今年学生的就业、考研情况与往年区别不大。“我们政法类毕业生,主要就是考公务员、考研,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比较明显。学生们今年考不上,档案留在学校,明年继续’二战’。”他介绍,学校每年二战考公、考研成功的人数与“一战”成功人数几乎相当。

此外,由于是文科类院校,毕业班学生大多并未在疫情前返校,“下半年毕业实习、设计不需要在校内完成,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回来。他们很多人已经在单位上班了。答辩也是网上答辩,受影响不大。”

小黄是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疫情下,她通过Zoom会议面试、网上递交申请、录制视频等方式,拿到了多所欧洲和美国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出国留学至少在面试阶段,受影响不大。”她告诉记者,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外很多高校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线上面试,“有时是线上会议,直接与你聊;有时让你在对方网站上直接做题,针对某个话题即兴发挥直接录制视频。早就没有当面面试这个通道了。”

小黄介绍,今年“混申”出国留学的学生明显增多了。“混申”是指不仅申请某个单个国家的研究生就读名额,而是针对多个国家的不同高校进行混合申请。

“一方面今年就业不易,大家想要通过读研寻找机会,缓冲一下。另一方面,大家都对各国防疫政策、签证政策有一个大致预判,避免因各种原因耽误。”小黄感觉到,身边同学们更加倾向申请英国、新加坡、美国的高校。

对于那些已经拿到国外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而言,5月份他们就要开始准备起来了。

据小黄介绍,上海交大目前已有部分申请到美国高校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读研机会的学生离校了。“先坐火车去南京或者杭州隔离14天,再在当地办理签证。”小黄告诉记者,以往申请美国高校要为签证准备4-8周时间做签证核查,因为美国签证处要对赴美就读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要进行重新核查等工作。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同学们普遍把核查的时间余量多留了1个月。因此,他们的签证申请时间也都提前至5月,这样到8月下旬、9月上旬入学,还有3个多月的“准备期”。

“学校很照顾我们,只要提出申请,都予以支持。”小黄说。

小黄本人拿到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国际政治学院的offer,也将在8月下旬入学。她告诉记者,她的第一学年是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的校区就读,“我们开过签证指导会了,欧洲签证影响不大,主要是机票和租房会比较麻烦。”

小黄希望上海尽快恢复,“目前,到意大利的机票还抢不到。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8月能顺利出行。”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来源:作者:中国青年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