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李光耀突然问:如果你出生在新加坡会怎样

  • 前言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

访问期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问邓小平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出生在新加坡,我出生在中国,会怎么样?我敢肯定你将会成为新加坡的领导人。但如果我在中国,我很有可能走到半路就被人推开了,我能走到一半就不错了。”

这句话是李光耀的自谦,同时也是对邓小平政治能力的一种肯定。而类似的对话,在邓小平1978年的访问新加坡之行中还有很多….

李光耀曾在《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一书中,着重描写了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全部经过。今天,我们就从李光耀的视角,来回忆这次改变东亚未来的一次访问。

【李光耀对邓小平使用“激将法”】

2009年,当记者问到李光耀,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他的感受时,年迈的李光耀依然用“记忆犹新”来形容。他永远忘不了1978年11月,一位74岁高龄的老者,从巴耶利巴机场的一架波音707客机上走下来。他脚步轻快,5英尺不到的身高掩盖不住他的气场与精神。

这一幕让李光耀印象颇深。

而邓小平与李光耀的此次会面,与其说是领导人会面,倒更像是阔别多年的老友。

早在1976年,李光耀就曾在中国与邓小平有过简短的交谈,从那时起,李光耀就将邓小平视为偶像,他由衷希望邓小平有朝一日能够来到新加坡。两年后,邓小平如约而至,李光耀亲自接机,迎上前来于小平同志郑重地握手。

虽然1978年中国与新加坡尚未建交,但新加坡拿出了最高级别的外交礼仪迎接邓小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得到了新加坡总理级别的接待,可谓是诚意满满,这在世界外交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检阅完仪仗队之后,邓小平同李光耀乘车到总统府宾馆去了,那里有专门为他准备的迎宾别墅,只有国际上知名的领导人,才能住到这里。

随后,李光耀在总理办公室与邓小平展开三个小时左右的会谈。

虽然已经是11月,但新加坡的总理办公室依然需要开冷气。李光耀曾规定,冷气房内不允许吸烟,但今天李光耀却破了例,他将烟灰缸和痰盂摆到邓小平面前,示意可以在这里吸烟。

然而直到会谈结束,烟灰缸里依旧空空如也。会谈结束前李光耀问邓小平,你烟瘾那么大,为什么没有吸烟?能憋得住吗?

邓小平只是笑呵呵地回答说,上年纪了,自己的夫人与医生都建议我少抽一点烟,我听闻李先生对香烟的味道很敏感,索性就不抽了。

邓小平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李光耀再一次产生敬畏之心。

白天,邓小平提议想要看一看新加坡的小康家庭,于是李光耀派新加坡外交部长李炯才陪同,与邓一起前往大巴窑公共居民区。

进入大巴窑后,邓小平顿时感慨万千。

50多年前,自己去法国马赛留学的时候,曾在新加坡中转过,当时新加坡给他的印象是又破又烂的渔人码头,公共环境又脏又差,百姓生活艰苦。而到50年后,新加坡华人居住的公共居民区虽说不算富有,但也着实达到了小康水平。

邓小平进入一户人家,打开冰箱,看见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一应俱全,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他说:“为什么同样是华裔,你们却如此富有,而我们却还很穷?”

这个深入灵魂的问题,的确是70年代中国的痛点。那时候中国经济水平不高,工业得不到发展,百姓收入与物质生活比较匮乏。能让中国人过上物质富足的好日子,是邓小平夙兴夜寐思考的问题。

彼时,改革开放还在雏形阶段,但经过大巴窑的参观,邓小平下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

晚上,李光耀在总统府宾馆备下晚宴。按照外交规矩,两位领导人应该坐在对面,然而这次,邓小平选择带着翻译做到李光耀的身旁。

席间,邓小平回想起白天的所见所闻,面带微笑地称赞李光耀,这让李光耀受宠若惊。

当李光耀问及原因时,邓小平讲述了自己当年留学法国马赛途经新加坡的时光。李光耀将一个贫瘠的小渔村改变成集服务业、金融、环境优美于一身的花园城市国家,是真的不容易。

此时的李光耀大概能明白邓小平的心境,也清楚中国未来一定要发展经济,于是他对邓公使用了“激将法”。

李光耀说,新加坡是一个小国,这样的成绩只算得上很小的成就。凡是我们能做到的,你们一定能做到,而且会更好。因为新加坡人大多都是南华农民的后裔,中国有那么多“状元”(指知识分子),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人才,有诗人,有艺术家……相比于新加坡人,我们就是目不识丁的务农汉,没有办法与中国比较。

这句谦虚话,给邓小平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诚然,中国幅员辽阔,有土地、有资源、有劳动力,天然良港无数,铁路交通发达,如果真的要搞经济的话,还真不能与新加坡看齐,一个渔村尚且能发展到这一地步,按照中国的条件,只能发展得比新加坡更好。

李光耀这招“激将法”,成功激起了邓小平改革中国经济的斗志与决心。

晚宴上,二人还对东南亚政治局势交换了意见,相谈甚欢。期间李光耀频频点头,对邓小平的局势分析表示充分认可。

晚宴结束前,邓小平诚挚邀请李光耀再访问一次中国,他希望下一次访问时,能给李光耀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李光耀答应了,他称自己一定会去。

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行程只有两天,这两天对于李光耀而言是不可忘却的记忆,尤其是第二天的访问,李光耀中肯地说,那一天我才知道什么才是优秀的国家领导人。

  • 【洞悉一切的智慧老人】

邓小平这次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访问新加坡,为的就是考察新加坡的经济模式。新加坡作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底气和骄傲还是有的。

第二天,邓一行人要参观新加坡的外资企业,也是这次行程的重头戏。

新加坡给外人展示的,一直都是环境优美、开放包容的东南亚大都市形象,无数外国资本在新加坡入住,港口贸易与金融服务占新加坡收入的很大比重。即便如此,当时的李光耀心里还是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想学到新加坡的“精髓”,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在考察期间,邓小平问了李光耀几个问题,让李光耀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在参观企业时,邓小平问:新加坡是如何处理外来资本与国内劳动力关系的?同时又问:新加坡劳工在外企的收入能否保证他们自己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在外来资本与国内劳动关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三个问题字字珠玑,让李光耀惊愕的同时,也对邓小平深感佩服。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是要走的,但怎么走?以什么方式走?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中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国际局势依然在往极端化发展,要么是苏联模式下纯粹的社会主义,要么是欧美模式下纯粹的资本主义。

像邓公那样,既要保留社会主义体制,又要借鉴市场经济长处,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一条符合中国的“折中路线”,李光耀还是第一次见到。

的确,新加坡真正引以为傲的,并不是表面上繁华干净的都市,而是在于妥善处理好外来资本与国内民生的关系。放眼整个东南亚,既让人民生活福利提高,又能让经济稳步向前的国家,只有新加坡这一个。

邓小平向李光耀问出的这三个问题,正是新加坡的关键,这不得不让李光耀感到佩服。

后来,李光耀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回忆道,邓小平是一位高瞻远瞩的老人,他考虑的是中国人民实际需求,削弱了无意义的极端意识形态论战,将中国的改革让邓掌舵,没有比这更让人放心的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需要外资引进,但自己相信,中国一定会处理好外资与国内人民的关系。

于是,在第二天的考察接近尾声的时候,李光耀就向邓小平问出了文章开头的问题。虽然李光耀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结束了问话,但这是一位成功的小船船长对另一位大船掌舵人的肯定。

两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临别之际,李光耀亲自前往机场告别邓小平。接机与送机,都有国家总理亲自出席,在新加坡的外交史上也是少有的。

1979年,邓小平将新加坡的所见所闻在一次讲话中提了出来:

“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结果发现新加坡也能从外国人建设的工厂中获得利润。第一,外国企业在新获得的净利润有35%的税额要归新加坡国家所有;第二,新加坡劳工的收入会完全归于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新加坡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国家收入。”

新加坡的底牌,被这位智慧的老人洞悉了。中国对新加坡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新加坡也通过邓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 【再会老人】

1980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两次访问中国。

4月,李光耀访问武汉,成为武汉开放后“第一位外国国家级领导人”访客。

11月,李光耀携家眷再次访问中国,这一次他见到了邓小平。

再次见面,二人郑重握手,阔别两年又像老友重逢。由于彼时两国尚未建交,李光耀这次访华是以个人名义,他带着夫人与女儿游遍了中国。

在武汉,他们看见武汉大学内书生朗朗;在厦门,他们吃到了当地最正宗的薄饼。中国的希望与唇齿间的美味给李光耀的家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月11日上午,邓小平与李光耀第二次会谈中,李光耀由衷感谢邓小平遵守了当初在新加坡时许下的诺言,他看到了一个正在改变的中国,并对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成功表示祝贺,这对亚洲及东南亚在新加坡都有好处,中国经济开放了,其他国家就又多了一个好的贸易伙伴。

邓小平与李光耀就东南亚局势充分交换了意见,邓小平指出:

现在有一部分国家认为,东南亚最大的威胁是中国。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彼此之间就不能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中国地大物博,要东南亚的地盘干什么?当务之急是摆脱中国的贫困。摆脱中国人的贫困并不只是20世纪末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要花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中国目前的国策,就是永远不称霸。所以还请李光耀先生多做一做东南亚方面的工作,让他们了解一下真正的中国呀。

李光耀深感同意,并再一次赞叹邓小平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这次访问中,他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中国变得更自信了,也变得更坚强了。同时李光耀更加坚信,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 【尾声】

1997年2月19日,中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中,邓小平逝世。消息一出,世界震惊。李光耀在第一时间得知邓小平去世后,立刻走到大使馆,对邓小平的辞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在悼词中,李光耀这样写道:“邓小平是世界领袖中的巨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拯救了12亿人口。”

根据后来的统计,截止至2月22日,每日来到大使馆门前悼念邓小平的人数达到3000多人。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而言,已经是不小的数字了。邓小平不但是中国的掌舵人,也是全球华人的精神领袖。

不久,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紧急声明,邓小平的逝世是世界的损失。联合国总部降半旗致哀,27日联合国会议中,参会人员集体为邓小平默哀。

2009年,当记者杨澜询问李光耀,当年为何对邓小平采用“激将法”的时候,年迈的李光耀似乎又将思绪回到了从前,他说自己只不过是随口一说,没想到邓先生真的把我的话听进去了,对于中国而言,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我也相信中国一定能做到。

2010年,应李光耀要求,在新加坡湖畔上,矗立了一座新落成的邓小平纪念碑,碑上的老人目光深邃,仿佛永远注视着未来。这是李光耀对邓小平同志的缅怀,对他成就的认可,对中新两国友谊的祝福,对华夏民族迈向世界的自信。

一位老人的新加坡之行,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新加坡。邓小平与李光耀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互相勉励,造就了中国与东南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