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三个“决心不会变”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这是习近平连续第四年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一些在现场聆听的外企代表纷纷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们“倍感振奋”“(演讲)掷地有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首届进博会上,中国领导人庄严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如今连续四年如期举办,不仅持续释放中国建设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明确信号,更是中国践行承诺的鲜明例证。本届进博会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诸多阻碍之际,《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能够感受到,参会企业对进博会“满怀期待”。在观察人士看来,这场盛会称得上“为世界瞩目,是希望所在”,将给全球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

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三个“决心不会变”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

三个“决心不会变”

“习近平:反对保护主义,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韩国SBS电视台4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有分析认为,面对美国为遏制中国而纠集盟友试图将中国排除出国际尖端产业链,该讲话再次强调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是对美国的正面牵制。

俄罗斯塔斯社4日称,中国领导人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指出,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包容性发展,支持发展中成员合法权益。报道称,进博会是政府大规模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正尝试将重心从出口导向模式转向更加平衡的国际贸易实践,这意味着中国采取更加开放并增加进口的政策。

韩联社关注习近平的另一番话: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习主席还表达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议题的意愿,他表示,‘中国将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丹麦乐高集团首席执行官倪志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习主席的演讲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对于中国开放的、继续改善的营商环境,作为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我们深表感谢。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业务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对记者说,演讲中的三个“决心不会变”坚定了特斯拉积极开放本土交流合作、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决心与信心。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遭受巨大冲击。中国高效应对疫情的同时,坚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地位毋庸置疑。

三个“决心不会变”指的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据报道,阿根廷、哈萨克斯坦等多国首脑及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视频致辞,来自10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33位部级以上嘉宾线上出席开幕式。5日,进博会正式迎客,持续至10日,其间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主题为“百年变局下的世界经济: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合作”,另外还将举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周年:互利共赢 共创未来”高层论坛等。

他们“满怀期待”

4日早上,《环球时报》记者乘班车进入进博会区域后,安保人员给每名乘客和司机测量体温,以确保没有发烧人员。场馆入口搭有白色小帐篷,每名进入人员都要检测体温。今年的核酸检测要求往往是48小时甚至24小时内有效。

香港常康健工房董事黄达胜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从2018年起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今年对参展商和展品的隔离防疫有很高要求,比去年还严格”。他说,他的展品主要是保健品,检查延长了两周,“这表明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巨大努力……为大会及大家安全,这是应该的”。

今年的展品和主题特别契合“双碳”主题,首次辟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展览区域,汇集数十家全球企业最新的低碳展品。记者看到,很多企业在墙上贴出低碳承诺,比如计划未来几年减少多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疫情挡不住外企的参与热情。本届进博会共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线上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多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回头率超过80%。

“30多家俄罗斯企业将参加进博会。”“今日俄罗斯”4日称,俄企业将展示食品、消费品以及汽车领域的产品。俄出口中心总经理尼基申娜表示,2021年俄中贸易额将达约1300亿美元。俄“大亚洲”网还专门报道俄糖果公司参加历届进博会并在中国收获大量粉丝的情况。

韩联社称,韩国大企业中,三星电子、SK海力士、现代起亚、爱茉莉太平洋等均准备大规模参展,111家中小型企业将在韩国馆设展位。阿塞拜疆“caliber”网援引阿经济部的信息称,15家阿塞拜疆制造商将展示300种不同类型的商品。

有德国企业高管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们本想派出德国经理人和专业人士到中国,但因疫情带来不便,最终基本都让在华分公司参展。尽管如此,他们准备得非常充分,一些展品从德国早早运到上海。

“我们始终对进博会满怀期待。”墨西哥驻华大使赫苏斯·塞亚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所有国家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面临挑战,但墨西哥仍继续参加每一届进博会。过去二三十年,欧洲和北美地区对墨西哥食品和文化产生巨大兴趣,这种兴趣也定会在中国扎根,就像中国市场对墨西哥进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样。我们希望继续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墨西哥产品的多样和优质。在本届进博会上,大家将看到来自墨西哥的咖啡、巧克力、美味的酱料、啤酒、果汁甚至一些珠宝。

“我们需要这样一件大事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德国家具企业如意之家负责人康斯坦汀首次作为参展商参加进博会,他刚结束21天隔离。“2019年我参观了进博会,当时我就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进博会在同类展会中最负盛名,就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而言,中国的潜力全球最大。”康斯坦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在疫情期间进行国际旅行很不容易——一个人待在一个房间,不与外界接触度过21天,但这些牺牲是值得的。

这是很多外企的心声。德国西门子医疗亚太区总裁陶琳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博会是企业、地区和国家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交流并开展合作的绝佳平台。从第一届开始,进博会就成为西门子医疗品牌宣传、展示产品和技术的机会。

美国爱德华生命科学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该公司是第二次参加进博会。进博会作为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能够进一步释放大量中国机遇。得益于这一舞台和强大溢出效应,爱德华对于进一步提升旗下产品在华审评审批及商业上市速度抱有信心。

“尽管需要面对旅行限制,中国依旧是本地企业首选经商目的地。”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历年来至少一次参与进博会的本地企业,超过60%将再次在今年参加,它们都期望随着中国经济强力回弹,在中国争取新商机和业务增长。“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航运公司之一,我们会继续支持新加坡和中国之间强劲经济关系。”太平船务连续四届参展,该公司执行主席张松声说。

“疫情导致世界经济低迷,中国的进博会举办时机很好。”希腊航运新闻网援引泰国开泰银行高管蔡伟才的话称,“我们需要这样一件大事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魏建国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疫情尚未结束,全球经济仍在恢复。中国这时举办进博会,等于给全球经济打一剂强心针。“进博会是世界各国希望所在,是全球最瞩目的一个亮点。”

【环球时报记者 余 希 谢 隽 黄兰岚 戚席佳 褚大业 环球时报驻韩国、德国特约记者 张 静 青 木 任 重 柳玉鹏】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