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举行的 “创意无限”全国儿童故事创作大赛颁奖典礼上,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主席颜晓芳女士为小学生推出了新的中文阅读资源。
名为《记 “疫”宝盒》的读本的故事题材包括比赛中的36个获奖作品,今年的全国儿童故事创作大赛共收到超过1200个来自小学至高等学府的文学作品,从小学到高等院校都有。该资源分为六个不同的阅读级别,将从9月中旬开始向所有小学分发。
在这次活动中,国务部长甘秀煌女士还为首届“我们是小网红”全国小学生短视频制作比赛的获奖者颁奖,这次比赛吸引了来自60所学校的360多份作品。
为了鼓励使用中文进行交流,并培养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比赛要求学生组成最多5人的团队,制作3分钟的视频短片,创造性地表达他们对 “家 ”和 “爱 ”主题的看法。
这些比赛由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和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联合举办,向学生灌输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和欣赏。
从1987年起,新加坡逐步统一了语文源流学校,所有学生都以英语为第一语文,其他语文为第二语文。
虽然新加坡华裔占总人口的77%,在语言使用上英语终究还是超过华语,但是这不代表新加坡放弃华文教育,不如说双语教育才是未来的主流,中美两大强国的世界格局下,双语能力已是人才竞争中的必备能力。
教育部和学界2004年开始高度关注本地家庭用语逐渐倾向英语的社会语言现象,2010年的母语教育改革提出“乐学善用”的理念和具体落实改革的方法,并跟着语言环境的改变来调整与配合,这包括融入更口语化、生活化的教材,以及采用更真实、更多元的本土生活题材等。
图片来源: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
这些年来,同时通晓英语和母语的比率也有所增加。华人从10年前的58%增加至62.3%,4.3个百分点的增幅在新加坡华巫印三大族群当中是最高的。
大部分家长肯定也是愿意自家孩子掌握多种语言,更好的适应未来赢得更好的发展,官方也呼吁家长们在家多讲母语,为孩子的语言教育提供有力支援。
当新加坡社会风气整体过度崇尚西方文化时,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开始推行以“儒家运动”和“共同价值”为代表的华语运动。
某种程度上,新加坡人的认同感就来源于这种对多元种族和文化的开放包容。新加坡政府在孩子学习华文,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道路上在不断努力。
而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盛行的当下,新加坡马六甲海峡“一港垄断”的优势,在逐渐地慢慢缩小。
中国作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国家重要合作伙伴,新时期下的协同发展,是他们一个重要的合作议题。出于经济贸易方面的考虑因素,新加坡政府也在大力推广华文教育。
而除了积极推动华文教材的革新外,新加坡对华语教育的重视还体现在其他的许多方面。
那么,新加坡的华语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新加坡,华文老师一般会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们口语表达的能力:
1、鼓励不同回应方式
新加坡的教师们会尊重和接纳孩子不同的回应方式,鼓励没有华文基础的孩子用表情、动作或短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2、创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教师会经常与孩子们进行交谈,话题一般是他们感兴趣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教师也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和家人、身边熟悉的人多用华语交谈。
3、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
教师为孩子们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引导他们体验用华文表达的乐趣。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用自己准备的一张和家人吃饭的照片或图画,分享与家人一同用餐的感受。
此外,新加坡的老师一般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习汉字:
1、认读环境中的标记和文字
教师们会在学前教育中心和教室的角落、墙壁贴上标记和文字,有选择和目的性地在孩子的个人物品上写上名字或物品名称,辅助孩子认读。
2、运用形象法了解汉字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看图猜字谜”的方法,让孩子认识简单的象形文字(如口、人、日、月)。教师也可以用图画或颜色来表示偏旁的意思。
3、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
教师会经常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绘本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们也会提供其他内容丰富的绘本,鼓励孩子们自主选读。
关于新加坡疫情入境最新政策及留学院校申请等问题,欢迎留言分享哦~或者私信小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