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2月8日晚上7点05分,与疾病顽强斗争了12年多的竺盛祥没有扛住病魔的折磨,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他终究没有等到儿子,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出成绩的日子,疾病让他的生命定格在57岁。他走了,却将大爱留在了人间,这个“全国最美家庭”的顶梁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作出了一个最美的决定,在得知器官不能捐献时,家人按照竺盛祥生前意愿,捐献了他的遗体供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学和科研事业,至此,竺盛祥成为海宁第8例遗体捐献者。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竺盛祥儿子竺子健发的朋友圈

生命的最后 他的选择让人泪崩…

12月9日上午9点多,竺盛祥的遗体安静地躺在太平间,没有丧服,没有哀乐,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喊,亲人们深深地静默着,向竺盛祥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

“老竺,你一路走好!你一定要放心,我会坚强的。如果有来世,你肯定会很幸福,不会像今世这么受苦。”站在丈夫的遗体前,妻子谢晓曼双手合十,强忍着热泪但眼角已经湿润。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工作人员随后赶到,竺盛祥的儿子竺子健和医护人员低声交谈,签署父亲遗体捐献的交接单。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12月9日上午10点54分,竺盛祥的遗体被抬上汽车,亲人们开车跟在后面,想亲自送他到杭州。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与病魔斗争12年 他先后至少拿到5次病危通知单

很多人对海宁这个“全国最美家庭”并不陌生。

竺盛祥是宁波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下肢残疾,从来没有过双脚自如行走的感觉。妻子谢晓曼来自湖州,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从来没有过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理的缺陷让两人历尽挫折,共同的追求又让两人走到一起并把美妙的歌曲传唱,他们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歌曲,把优美的歌声带到了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竺盛祥与谢晓曼

然而,故事刚开始,这个家庭就“命运多舛”,先是儿子一出生就查出先天性白内障,而且还伴有先天性小儿哮喘,在出生后不久接连做了两次手术,才得以让视力恢复到0.2,但从此必须戴上1500多度的眼镜。

在很多人眼中,这个家庭非常脆弱。然而,这家人相互支撑,用顽强的意志、博大的爱,与命运顽强对抗,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舞台梦想,成了全国有名的“残疾三宝”。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竺盛祥(中)一家

命运的考验,仍然没放过这个家庭。

从2008年起,竺盛祥经历了多次生死关:脑溢血、重度肝硬化晚期、脾脏肿大切除、上消化道大出血、癫痫……由于肝硬化引发肝萎缩,他的肝脏已只有正常人的1/4那么大。

他有好几次,一只脚几乎踏进了鬼门关,前前后后拿到至少5张病危通知单。

即使病痛折磨着他,但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竺盛祥总是鼓励自己不能倒下。在他写的诗歌里有这样一句,“明天不可预测,今日可以把握,物质可以贫乏,心灵不可堕落,肢体可以击垮,信心不能倒下,爱心温暖心窝,笑对人生如歌。”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竺盛祥生前接受采访时的照片

为了照顾丈夫,谢晓曼关掉自己的盲人按摩店,陪伴着他闯过一道又一道生死关口。虽然竺盛祥夫妇承受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他也由此创造了生命奇迹:顽强地活了12年。

“老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谢晓曼说。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竺盛祥在2018年12月31日发的朋友圈

感恩社会,也是这个家庭一贯的家风。

汶川大地震时,谢晓曼随残疾人艺术团奔赴外地义演10多场募捐。

平时,一家人也经常到校园进行励志讲座和演唱,以切身经历鼓励学生们自立自强。

他们经常到康复乐园、敬老院,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给老人送上慰问表演、免费按摩。

疫情期间,竺盛祥在病房里写下诗歌《中国战“疫”》……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竺盛祥曾感激地说:“我生了这么多年病,没有残联、妇联和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和慷慨解囊,撑不到现在。对我来说,活一天就是赚一天。”

在病床上录下遗嘱——捐献遗体“我感觉很值得”

今年9月,竺盛祥原本打算做肝移植,但经过专家检查后,发现他的身体条件不允许做肝移植了。之后,他转到杭州树兰医院做了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发现各项指标在好转。

9月20日是竺盛祥的生日,谢晓曼特地为他买来一个小小的蛋糕,在病房里过了一个生日,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和往常一样,让别人帮他们拍了一张合照,没想到,这成了他们的最后一张合照。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本想过完元旦做第二个疗程的干细胞移植,中途病情却出现恶化。”谢晓曼介绍,回海宁住院的那段时间,老竺又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出血量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拉出来的都是鲜血,血色素很低。”

由于大出血,也不能进食,在生命最后的阶段,人已经瘦得脱相了。即使是这样,竺盛祥积极配合治疗,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哪怕有时接近休克的血压,他都没有昏迷。医生说,这跟老竺的坚强乐观,有着很大的关系。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要相信医学会进步,最终会攻克疾病,可以造福像我这样患肝硬化的病人。”11月30日晚上8点多,在病床上,竺盛祥感觉死神离自己很近。他当着家人的面,并通过儿子的手机,录下了一段话。录音中可以听到,他的声音略带虚弱却很坚定,一旁,监测仪不时发出“滴滴”的声音。

△竺盛祥的语音

“我这个病有12年多了,有时候真的是生不如死,前前后后算下来估计有20多次大出血,但是一次次的信念让我坚强起来。我考虑了再三,也征求家里人的意见,我想实现这样一个愿望:一个是捐献眼角膜,这样可以让两个人见到光明,因为我对光明的理解,比一般人要深,我的妻子本身是个盲人……还有一个心愿是把遗体捐出去,供医学研究,因为我的病很特殊,本身自己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如果人生走到最后,能够为社会医学也做点贡献,我感觉也值得。”

然而,让他遗憾的是,由于患肝硬化晚期,其他组织和器官无法用于移植,再加上患有小儿麻痹症,这对眼角膜也不能用。不过,遗体可以成为医学生的重要教材,有助于医疗人才的培训和医学的发展。

“无言良师碑”会记住他的名字 儿子说会常去“看”父亲

“其实,老竺已经跟我提过要捐献遗体很多次了。他决定的事情,我一定会帮助他实现。”妻子谢晓曼说。

为何选择将遗体捐给浙江大学医学院呢?儿子竺子健道出了其中的原由——父亲曾自学考试8年拿到了浙大本科学位,而他也考入了浙江大学,因此父亲对浙大有着特殊的情感。

在浙大医学院里,有一块“无言良师碑”。所谓“无语良师”,是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宁愿让医学生在我身上划上千刀,也不想见到他们未来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这些“无语良师”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让医学生真切直观地接触到解剖学。

年仅57岁!海宁很多人认识他,他临终的选择让人泪崩……

竺子健说,到时,父亲的名字也会刻在无言良师碑上,“我以后一定会经常来这里看看。”他还说,将来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也想像父亲这样,捐献器官和遗体。

有一句歌词“你是我的眼睛,我是你的双脚”,就是指盛祥是晓曼的眼睛,晓曼是盛祥的双脚。如今,竺盛祥走了,谢晓曼失去了“眼睛”,接下来的日子该往哪里走?

“我会继续唱歌。”谢晓曼这样说,因为老竺在走之前,曾拉着她的手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和儿子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你还是要歌唱,这是你的特长,不要因为我的离去,你就不唱了。”谢晓曼当场答应他,“我打算唱到70岁。”

△一家人曾演唱过的歌曲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老竺,一路走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