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枸杞真能明目?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好?告诉你真相

不管男女老少,“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法,已逐渐成为流行。

张女士是一位90后上班族,上班经常拿枸杞菊花泡水喝,平时也爱吃些梨子、冰咖啡,结果某天开始,张女士开始反复腹泻,三四个月大便仍然不能成形。

谈到“食补、养生”,枸杞绝对占一个重要角色。但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枸杞吗?枸杞的功效有哪些?生吃好还是泡水吃好?小九一一为你解答!

美国研究:枸杞真能明目?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好?告诉你真相

一、美国研究:枸杞真能明目?

《本草纲目》曾记载,枸杞有明目安神之效果,是真的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研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每周5天日服28g枸杞,3个月就可有效补充类胡萝卜素。

发达国家老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是年龄相关黄斑变性,而类胡萝卜素水平与年龄相关视网膜黄斑变性息息相关。

研究人员招募了31名平均年龄56岁的健康成人,并将他们分成了2组。一组每周有5天日服28g宁夏干枸杞,另一组服用每份含有6mg叶黄素和4mg玉米黄质的补充剂。

美国研究:枸杞真能明目?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好?告诉你真相

在试验的第45天和第90天,研究人员分别测试了两组的黄斑色素光密度和皮肤类胡萝卜素评分。结果发现,吃枸杞组的黄斑色素光密度和皮肤类胡萝卜素评分都显著增加,吃补充剂组效果却并不明显。

从结果上看,枸杞或有助于防止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该实验是一项小型临床研究,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每天吃点枸杞,会怎么样?

枸杞已被列入我国“药食同源”物质名单,既具有食用和药物的功效,重点是可以长期服用,副作用低。

古来,《本草纲目》记载枸杞“甘平而润, 性滋而补, 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

枸杞子中的活性成分包括有枸杞多糖类的大分子成分外,还包括了约180多种小分子化学成分,例如:脂类、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绿原酸类、黄酮类、含氮类以及有机酸等。

现代研究发现,枸杞中含有的多糖、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成分对人体十分有益。在多种疾病模型中,枸杞多糖也被发现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衰老等功效。另外,一些报告指出,多糖类物质具有降血压、降血糖、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所以,每天吃点枸杞,有益于身体健康。当然,枸杞的营养价值虽然高,但是不应该过于地期待它的保健效果

美国研究:枸杞真能明目?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好?告诉你真相

三、枸杞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好?

去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一项发表在Eur J Nutr的研究分析了枸杞的养生效果,重点分析了干枸杞子与枸杞提取物的效果对比。结果发现,总体上来说,干枸杞的养生效果更为突出,对于降低甘油三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一定的效果。

营养师顾中一则表示,干枸杞比较难嚼碎,长期咀嚼坚硬干涩的食物,可能对颞下颌关节不友好,认为最方便的还是泡枸杞水。

另外,在枸杞水里加一片维生素C,可以更多的保留枸杞中的红色素不被氧化破坏。当然,用枸杞泡水不能只喝水,真正有营养的还是枸杞本身,所以最好将枸杞也吃掉。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买到的往往是经过了层层加工的干枸杞,在加工的过程中,枸杞的大量营养成分可能已经流失。所以,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鲜枸杞榨汁,既能最大程度保留枸杞中的营养物质,又容易消化吸收。

美国研究:枸杞真能明目?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好?告诉你真相

四、枸杞虽好,注意几点

最后,提醒大家,枸杞虽然很不错,但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哪些人不宜吃

感冒发烧患者、炎症患者、腹泻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肠胃虚弱者等,以免加重病情。

2. 吃多少适宜

《中国中药杂志》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g左右枸杞即可,不宜吃太多。

3.心血管药+枸杞茶,可能中毒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份病例报告指出,服用心血管药物期间,如果饮用枸杞茶,可能会导致中毒,引发恶心、头晕、疲劳、晕厥等不适症状。因此,服用心血管药期间应禁饮枸杞茶。

美国研究:枸杞真能明目?是干吃好,还是泡水好?告诉你真相

枸杞确实是性价比很高的养生佳品,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吃枸杞要看个人体质,同时不能盲目地吃,应保持合理的量,以免适得其反,没有达到养生的目的不说,反而引起其他问题。

参考资料

[1]《枸杞养生真的不是说着玩,但要这么吃,降脂效果会更好! | 一周资讯》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2021-12-11

[2]《这类药和枸杞茶可能是“致命”组合!3亿国人都该警惕》 .生命时报. 2021-09-08

[3]《【食为天】睡前嚼几粒枸杞有大益 但8类人不宜多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16-11-25

[4]《枸杞真能明目!加州大学临床研究发现,每天28g枸杞或有助于防止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效果比保健品好丨奇点过大年》.起点网. 2022-02-05

[5]车招娣,周正群,肖佳.宁夏枸杞子治疗肝脏疾病的作用机制[J].科学通报.2022(065):351 – 36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