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香港老戏骨不仅是演员,而是一个符号。
如今,当人们再谈起香港老戏骨,这个符号化成了五味杂陈的八个字: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那些记忆中的经典角色、应接不暇的花边绯闻、疲于奔命的专业敬业,最终都散落成了唏嘘的诗句:
他们在灿烂中走进我们的记忆
带着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果实
而我们却在寒冬中围炉夜话
感慨着他们的落魄和唏嘘
11月11日晚,“细龟”黄一山在社交平台贴了一组照片,并配文:“今天是个好日子,在横店白天遇到达哥、家仁哥、杨明哥、颜导、耀景兄;晚上开机宴遇到大俠徐少强、徐伟栋两父子、袁祥仁老师……”
仅是一天,黄一山就偶遇了这么多的老戏骨。那么我们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横店影视城到底有多少个香港老戏骨?
看到这种“盛况”,真的不禁让人感叹:横店影视城成了香港老戏骨的“养老院”!
这句话尽管有些尖酸刻薄,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光黄一山罗列出来的这些人:吴孟达67岁、徐少强70岁、袁祥仁74岁、颜光兴65岁……这些被叫哥、兄、老师的演员们,有很多从五六十年代起,就已经开始拍戏。毫不夸张地说,他们见证了香港电影的崛起、辉煌和没落,但如今他们都把横店当成了家。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现年65岁的颜光兴,他从“南国艺员训练班”毕业,进入影视圈之后,辗转了电懋、邵氏、嘉禾、新艺城、中国星、英皇等多家影视公司,如今漂泊到了横店;而徐少强则从邵氏、丽的、亚视、TVB……从大荧幕跑到电视台,再从电视台跑到横店;吴孟达则合作了郑少秋、周星驰、刘德华、吴京等各个时代的巨星,现在的“归宿”竟然也是横店……
扒姐并非是看碟下菜、看图说话。
集表演、口才、主持等多项才华于一身的多栖香港艺人楼南光,跟林正英、钱小豪、午马等人一起在八十年代掀起了灵幻僵尸片的热潮。现如今,他常驻横店,不仅租有房子,还配备了电瓶车。
关海山徒弟,TVB“绿叶王”艾威,近年来把演艺事业放到内地之后,在横店拍戏一直拍到大年二十八,才回香港。
被誉为“新加坡第一古装小生”、“最帅花无缺”的吴岱融,直言:“近年来,有一大半的戏都是在横店拍的!”
如果不打省略号,继续盘点下去,你还会觉得“横店影视城成了香港老戏骨的养老院”是一件危言耸听的事情吗?
如果你觉得“正说”还是无法说服你,那么我们反着来看。
今年的6月份,香港ViuTV(娱乐电视)做了一档聚焦中老年艺人生存现状的综艺节目——《中佬唔易做》,请的嘉宾既有古明华、袁富华这样的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也有麦长青、敖嘉年这样刚步入中年的多栖艺人。
这几位大家印象深刻吧,仿佛他们昨天还在演戏。但这些演技有目共睹,且已经得到过专业认可的老戏骨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们:“我由旧历年之前已经开始没工作了!”
简单对比之后,我们会发现:如今的香港电影市场已是哀鸿遍野!
举得这几位例子已经算比较“正面”的了,如果再罗列一些摆地摊的关聪、付不起医药费的卢海鹏、当保安的李中宁这样的例子,估计大家会觉得更唏嘘。
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横店养老院”的良好待遇,黄一山在十月份跟“花花影业”一口气签下了15部电影的合约,预计要拍到明年的一月底。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一边拍戏的黄一山,一边还在运营着自己的自媒体平台。
短短的几个月,收获了400万粉丝。
而且他还要搞直播带货,还要开演唱会。
同时,他还会接二连三地请假,出席商业活动。
今年10月底刚签下15部戏约,拍到明年的1月底,也就3个月的时间。
这三个月内,黄一山要一边拍戏,一边做直播带货;一边要运营自媒体,一边还要出席商业活动?
请问,你们不是把横店影视城当成养老院,还是当成什么?
你以为黄一山是个例吗?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因拍《天蚕变》中途跑去和古龙拼酒的徐少强,遭到香港娱乐圈的多年封杀,一度沦落到要拍风月片才能维持生计。
转战内地之后,其光在2020年就参演了三四十部影视剧之多,光豆瓣就收录了十三部!
电影拍得快、拍得多,并不是罪过,但问题是本来演技不俗的这些老戏骨们拍了些什么?有几部及格分(6.0分)以上的吗?
黄一山和徐少强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演员,如果再举一些冷门的、小众香港老戏骨的例子,估计情况更会超乎你的想象。在内地的网剧、网大市场上,你总是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红不红,网剧网大露一露!
客观地说,香港电影式微,香港电影人“北上”,这是大势所趋;现如今,内地影视行业的薪资待遇要比香港好,这也是事实;网剧、网大需要采用“以旧带新——流量明星当主角、香港老戏骨做配”,这也是行业的发展需要。
但这些老戏骨们,到底有没有肩负起重振香港电影雄风的重任?到底有没有担得起“老戏骨”这个称号?到底是为了捞金,还是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他们和我们都心知肚明!
同时,这个现象也引起了我们另外的思考:一边是香港老戏骨一年要拍几十部戏,疲于奔命;一边却是内地演员抱怨没有资源、没有机会,叫苦不迭,那么,问题出在哪了呢?
2018年,内地重拍《英雄本色》时请狄龙参演,狄龙挥挥手:“你上哪再去给我找一个张国荣?”
或许狄龙永远无法想象,纵使重拍《英雄本色》没有狄龙,他们还可以找王龙、赵龙、李龙;纵使重拍《英雄本色》没有张国荣,他们还可以找到王国荣、赵国荣、李国荣;纵使内地老戏骨无戏可拍,他们还会找到香港老戏骨。
扒姐并非尖酸刻薄之徒,香港老戏骨们的北上,恰恰证明了内地电影的崛起。他们的专业、敬业和演技,值得内地电影人学习。有很多六七十岁、甚至八九十岁的他们,至今仍然奔波于各个剧组,这又怎能不让人感动和钦佩呢?
但电影这门艺术,毕竟是需要用作品说话的;华语影视的崛起,也不仅仅是要在数量上取胜。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批香港老戏骨凋零了之后,谁又会来接棒呢?
刚刚过去的疫情,让电影市场遭遇了重创。短短的几个月之后,中国电影便恢复了元气,且有了欣欣向荣之势。这是祖国的强大使然,也是所有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使然。
只是华语电影走向世界之路,任重而道远。
但愿多年以后的这些老戏骨们,能够无愧于心,能够拍拍胸脯说:“我在横店影视城养老了多年,我曾为华语电影尽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