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变前沿,重庆在“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多了,世界生意做到“家门口”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今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重庆专场媒体吹风会上传来消息,近3年来,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均保持在1100亿元以上规模,今年一季度再增长34.6%,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21.9%。与此同时,重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友好城市达到14个。

内陆变前沿,重庆在“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多了,世界生意做到“家门口”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致行动,既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为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内陆城市主动融入全球发展大格局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广受沿线人民拥护和社会各界好评。

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也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著名文化名城,肩负着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重庆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效。

会上介绍,重庆加快构建贯通“一带一路”的出海出境大通道,推动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和跨境公路运输常态化运行。从目前各项运行数据表明,综合立体的国际物流通道有机贯通和畅通,有力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更加频繁,推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崛起。

重庆市还正在建设水、空、铁等全方位、立体化口岸体系,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通关合作,共同推进国际口岸大通关。目前,已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实现关区全覆盖,实现7×24小时通关常态化,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2以上。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重庆在巩固发展传统贸易的基础上,大力创新贸易业态,优化贸易结构,拓展贸易合作新空间。会上介绍,借助“保税+展示交易”、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等新兴业态,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近3年均保持在1100亿元以上规模,今年一季度再增长34.6%,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21.9%。其中,对俄罗斯、捷克、沙特阿拉伯、波兰等国家的进出口均增长了40%以上,对伊拉克进出口增长了3.8倍。

接下来,重庆市将紧紧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要求,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造、重庆自贸区和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为核心抓手,加快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体系建设,增强物流通道互联互通能力,健全投资贸易便利化机制,拓展国际产能合作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积极发挥好带动作用。

【开放·新动向】

多维开放平台融合 重庆内陆开放按下“加速键”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打造投资贸易合作高地。多维开放平台融合,加速孕育发展新动能。

“陆海新通道”:

推动渝企赴东盟建物流分拨中心、海外仓

随着“陆海新通道”日渐成熟,西部地区之间、西部地区与东南亚之间货物流通、资金融通、信息沟通不断提速,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活力,也让“一带”和“一路”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沙坪坝成功交汇。

4月25日,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陆海新通道”主要物流组织形式均实现常态化开行,通道复合运行格局全面形成,构建起国际互联互通发展格局。

内陆变前沿,重庆在“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多了,世界生意做到“家门口”

截至今年3月底,国际铁海联运累计开行901班,其中“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854班(2019年197班),目的地通达新加坡等全球71个国家、166个港口;国际铁路联运(重庆—河内)班列,累计开行67班,其中2019年开行12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846车次,其中2019年开行185车次,服务网络从越南、老挝和缅甸延伸至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此外,“兰渝”“陇渝”“桂陇”“黔桂”“青渝桂新”等班列相继开行,形成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运行格局。

与此同时,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也进展顺利。截至3月底,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累计签约156个合作项目、总金额逾224亿美元。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一批战略性、示范性项目落地,合作空间将逐步拓展到各个领域。

“针对“陆海新通道”规模和品质有待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中新两国政府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为契机,发挥好重庆和新加坡的“双枢纽”作用,扩大辐射和带动效应,助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为了更好地发挥好互联互通带动作用,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方面透露,我市正在推动中新双方聚焦“一带一路”等战略,加强战略研究,聚焦问题导向、项目导向,根据需要向国家部委和新方争取创新举措,共同拓展合作新空间。

具体路径来看,将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推动重庆企业通过投资、租赁、技术合作等方式参与海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加强物流供应链合作,借助新加坡叶水福等物流企业在东南亚的已有布局,推动重庆物流企业在东盟地区建设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和海外仓,完善国际供应链体系,助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和“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与新方共建工业园区等形式,推动重庆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开放发展。

果园港:

多式联运“版图”愈加清晰 力争年底获批口岸开放

3月12日上午10点,一列满载货物的班列从果园港铁路专用线徐徐驶出,将沿着“陆海贸易新通道”直通广西钦州港,随车商品将陆续走进东盟各国,并运往西贡、海防、雅加达、印度钦奈等地。这标志着陆海贸易新通道(果园港)班列正式开通运行。去年11月18日,中欧班列(重庆)“德国曼海姆港—重庆果园港”首个班列搭载着汽车零配件等货物抵达重庆果园港。

内陆变前沿,重庆在“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多了,世界生意做到“家门口”

这“一出一进”意义非凡。“这意味着,果园港已基本打造成为中欧(重庆)国际班列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的第二始发港站。”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港航经营部副部长张水平称,以此为标志,陆海贸易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重庆)等国际物流通道在果园港实现了无缝贯通。

通过这种方式,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综合交通枢纽港—果园港,已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要支点,并逐渐成为“世界的中转站”——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连接太平洋,可达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西,经兰渝铁路,通过中欧(重庆)国际班列连可达中亚、欧洲;向南,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陆海贸易新通道国际班列连接印度洋,可达东盟、南亚。

截至目前,果园港码头前沿16个5000吨级泊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港区“前港后园”和“铁公水”联运基本实现,并形成集装箱80万TEU、件散货600万吨、滚装商品车70万辆和铁路1000万吨的通过能力。去程回程货物达到200单。

“预计今年5月中旬,新设海关监管设施设备将进行验收,将进一步助推‘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欧国际(重庆)班列在果园港的常态化运行。”张水平说。

与此同时,果园港多式联运的“版图”正愈加清晰。果园港正在打造“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我们将力争果园港在今年年底实现口岸开放,同时正在积极策划申请设立进口水果、肉类、粮食、整车等指定口岸功能。”张水平说。

张水平还透露,目前,果园港正在积极申请设置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以构建果园港进出口货物的快速通关模式,提升多式联运贸易便利化,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自由换装。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 严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