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早衰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衰老,最终因动脉硬化或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项国际研究最新发现,一种基因疗法或许可以成为治疗早衰症的新选择。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和意大利癌症研究基金会米兰分子肿瘤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报告说,他们对患者细胞的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反义寡核苷酸疗法可以改善早衰症病人的状况,延长他们的寿命。

在小鼠实验中,对患有早衰症的小鼠使用反义寡核苷酸疗法后,研究人员将小鼠的最高寿命和平均寿命分别提高了44%和24%。

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发布:成果涵盖农组等领域

11月20日,“2019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业功能基因在江苏南京举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在论坛上发布了《2019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19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遴选出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这10项成果涵盖农业功能基因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防控、黏菌素耐药性、植物抗病性机理等研究领域。

广东成立大湾区量子技术创新研究院 正开展芯片和基因计量研究

11月16日,量子信息与传感技术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专家透露,广东省已设立量子技术重点专项,同时在深圳成立了量子技术创新研究院,正与行业巨头开展芯片和基因计量研究。

让农作物“吃”下更多阳光 科学家找到光合作用关键基因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人类食物和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我国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张立新研究员集聚八家单位开展了“光合作用分子机制与作物高光效品种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合作攻关终于发现了光合生物的基因资源,这对于理解光合作用原理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

要不要测基因?陈润生院士提醒:97%可测 但不可分析

关于要不要进行基因检测,11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首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上,中国较早从事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非编码RNA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的建议是:“要测也不要测”。陈润生院士解释道,我们真能够分析的遗传密码只能分析3%,也就是说,97%可测,但不可分析。”陈润生说。

复旦大学解开五种感觉受体的最后一个谜团

五种感官中,介导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的受体基因早已被相继确定,但是,声音感知的核心——负责听觉转导的离子通道是由哪个基因编码的,一直是个谜。最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闫致强团队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服部素之团队、东京大学教授濡木理团队合作,最终确认了TMC1/2为位于耳蜗毛细胞中真正的听觉转导离子通道,解决了已困扰听觉领域近40年的问题。

我国科学家发现两个最新单细胞绿藻的基因组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合成生物学中心程时锋团队联合德国、加拿大、俄罗斯与深圳华大基因的科学家发布一项重大成果,联合团队发现了两个最新单细胞绿藻的基因组,揭示了其与陆地植物共同祖先在5亿年前突破了干旱适应成功登陆的分子机制。该成果已于11月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上。

华大基因9位科学家入选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9年11月19日,路透社旗下科睿唯安学术研究事业部公布了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近60个国家的6216人次来自各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入榜,其中,凭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华大共有9名科学家入选该榜单。

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修正案

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20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订的议案》,同意对《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进行修订,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以特别决议事项审议通过。

贝瑞基因子公司基因测序仪获延续注册

11月20日,贝瑞基因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贝瑞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NextSeqCN500基因测序仪获得延续注册。基因测序仪NextSeqCN500用于人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这些基因序列变化可能导致存在疾病或易感性。

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两年内走出伦理困境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日报道,苏格兰阿伯泰大学生物伦理学家凯文·史密斯上周在《生物伦理》(Bioethics)期刊发表文章称,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不断降低,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可应用于人类胚胎。史密斯表示,通过改变基因组成,可以预防婴儿在出生后患有与基因相关的疾病。他们的研究在伦理上是正当的,这项技术将给更多带有致病基因的家庭带来希望。

全球首个血友病基因疗法申请上市:获欧洲药监局加速审批资格

世界上首个用于治疗A型血友病基因疗法进入上市申请阶段,即将开启该病的基因治疗时代。11月21日,美国制药企业拜玛林(BioMarin Pharmaceutical)对外宣布,其已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了基因疗法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的销售授权申请(MAA),该基因疗法将被用于治疗病症较为严重的A型血友病成年患者。

环状染色体外DNA促进癌基因高表达

环状的染色体外DNA(ecDNA)促进可及染色质和癌基因高表达,这一成果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Paul S. Mischel、Vineet Bafna、任兵(Bing Ren)和斯坦福大学Howard Y. Chang等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相关论文2019年11月2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泛癌分析显示,在ecDNA上编码的癌基因是肿瘤转录组中表达最高的基因之一,将增加的拷贝数与高转录水平联系起来。

基因编辑技术可将凝胶转化为智能变形材料

最近,在《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种能随意变形的新材料。该研究由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工程师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ollins)领导。柯林斯的团队主要研究由DNA链交联在一起的、富含水的聚合物,即DNA水凝胶。为了改变这类材料的性质,柯林斯和他的团队把注意力转向了一种使用Cas12a DNA剪切酶的CRISPR技术。

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的基因变异 会影响饮酒模式和所饮酒精种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最新展开一项研究发现,更高的学历——即受教育年限更长——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饮酒行为,并降低其产生酒精依赖的风险。研究人员分析了大约78万参与者的数据,发现那些与受教育年限多3.61年相关的基因变异,与酒精依赖风险降低约50%也相关。换句话说,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的基因变异,同时也会影响饮酒模式和所饮酒精的种类。

Cell警示:基于身高或智商等特征的胚胎选择并不现实

11月21日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通过多基因(而不是由单一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筛选性状特征其实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要复杂得多。研究团队模拟分析了根据智商和身高等多个基因导致的性状来筛选胚胎的可行性,结果发现我们目前对这些类型的性状的遗传学知识可能不足以在IVF胚胎选择中大幅增加所需的性状。

Nature重大发现:癌基因竟不在染色体上?

11月22日凌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Ludwig癌症研究所的Paul Mischel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大量的癌基因并不在染色体上,而是会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变成一种小型的DNA,称为染色体外DNA(ecDNA)。文章以《Circular ecDNA promotes accessible chromatin and high oncogene expression》为题发表在Nature《自然》杂志上。

《自然》发表论文称:喝酒基因和选择伴侣相关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通过对4万余对配偶的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后,报告了一种与饮酒水平相关的遗传变异,而这种遗传变异反过来可能与伴侣选择存在关联。过去的研究认为,酒精相关的行为(如饮酒和酒精依赖)在配偶之间存在关联。但是一直未知的是,这是因为社会或遗传因素、共同的环境还是酒精行为对伴侣选择的影响。

彭博社曝赛默飞欲斥巨资收购QIAGEN

据彭博社报道,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正在考虑收购分子诊断公司QIAGEN,这一消息使得纽约证券交易所中QIAGEN的股价节节攀升,从上周三的32.42美元涨至本周的41.05美元,涨幅超过20%。有知情人士透露,赛默飞世尔已就收购事宜与QIAGEN进行了接触,目前尚不确定商讨结果,也可能出现其他竞争对手。

孟加拉或成全球首个种植黄金大米国家

据《Science》报道,孟加拉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种植转基因黄金大米的国家。目前,该国生物安全核心委员会正在评估环境风险,如果后续审查工作进行顺利,黄金大米将获准在2021年开始种植。

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赛乐基因”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专注于向医疗、基因测序及科研机构提供生物信息解决方案的赛乐基因已在2019年1月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梅花创投、新势能基金。目前,它正展开新一轮融资,用于新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

新加坡基因测序医学公司Lucence获2000万美元A轮融资

新加坡基因测序医学公司Lucence获2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马来西亚私人医疗保健集团IHH Healthcare领投。2016年,Lucence从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分离出来,潜心研发早期癌症筛查的相关技术。2018年,Lucenc推出了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技术——LiquidHALLMARK。LiquidHALLMARK目前可以检测14种癌症的早期临床突变,包括亚洲常见的肺癌、乳腺癌、直肠癌、胰腺癌、鼻咽癌和肝癌等。

GenapSys完成9000万美元C轮融资 推动其基因测序仪全球商业化

当地时间2019年11月20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红木城的基因测序企业GenapSys宣布完成9000万美元C轮融资。迄今为止,该公司筹集到的资金总额已达到1.66亿美元。据了解,本轮融资由风投公司Foresite Capital独家领投。GenapSys计划利用此笔资金推动其首款基因测序仪GenapSys Sequencer全球商业化的进程,扩大团队规模和增强产品研发能力。

研发掌上型基因检测仪 比格飞序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分子检测仪器及试剂公司比格飞序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创东方领投,老股东连力资本跟投。据悉,本轮资金将用于分子检测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团队扩充、相关仪器试剂产品报证,以及加强供应链的建设。比格飞序的核心产品是适用于基层的分子POCT(掌上型基因检测仪)。

“泛生子”获得逾五亿元新融资

泛生子近日宣布完成逾五亿元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资金将用于深化癌症早筛、诊断与监测、药企服务三大业务领域的转化医学研究、产品研发及商业化,以用于构建覆盖癌症全周期的精准医疗闭环。泛生子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基因检测领域早期入局者。目前泛生子是为数极少的累计融资额超10亿人民币的癌症基因检测公司。

基于基因的精准医疗科技公司志诺维思获6000万元B轮融资

志诺维思已完成6000万元B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志诺维思是一家基于基因的精准医疗科技服务提供商,将应用其独有的AI算法体系,解决下一代肿瘤病理诊断革新(NGPD)的病理信息结构化、病理图像定量化和生信分析智能化等三大痛点。

Immunitas完成3900万美元A轮融资 开发肿瘤单克隆抗体疗法

Therapeutics(Immunitas)宣布完成390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拜耳(Bayer)和诺华(Novartis)的风险投资部门领投。Immunitas计划利用这笔资金将其首个疗法开发计划推向临床研究,针对肿瘤学研发单克隆抗体疗法。此外,该公司还将继续完善其以免疫学为重点的药物开发平台。Immunitas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是一家基于单细胞基因组学的药物发现公司。

和度生物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专注细菌载体基因治疗药物研发

专注细菌载体基因治疗新药研发的和度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幂方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将加速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细菌基因治疗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基因治疗是目前最受关注和最有前景的新药研发方向之一,相比于传统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具有明显的疾病和靶点优势。

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泛生子申请纳斯达克上市 计划至多筹集1亿美元资金

11月21日,泛生子向美国证交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计划筹集至多1亿美元资金。在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12个月内,泛生子实现了4200万美元的销售额,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号为GTH。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和中金公司(CICC)是这笔交易的联合账簿管理人,没有透露定价条款。

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全球基因检测市场2018年达117亿美元 2020年或达138亿美元

根据BBC Research的统计,全球基因检测市场2018年达117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138亿美元,市场增长迅速。随之,基因检测技术在2010年后,也呈现快速增长,以研发生产检测平台为经营主体的国际龙头企业已经形成。

基因检测成本呈现超摩尔定律的趋势下降 2014年降至1000 美元以下

基因检测成本呈现超摩尔定律的趋势下降。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数据显示,2001年平均每兆数据量基因测序成本是5292.4美元,单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是9526.3万美元。自2006年新一代测序技术推出,平均每兆数据量基因测序成本下降至581.9美元,单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下降至1047.5万美元,2013年下降至5000美元;2014年1月,Illumina推出HiSeq X Ten 更是将单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1000 美元以下。

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什么是黄金大米?

最近,一则《孟加拉或成全球首个种植黄金大米国家》让销声已久的黄金大米再回公众视野。其实,黄金大米作为一款实验室产品不为公众所熟知。那么黄金大米究竟是什么呢?

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水稻,它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由德国植物科学家英戈•珀特里库斯和彼得•拜尔研发的,目的是对抗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维生素A缺乏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估计有 1.9 亿儿童和 1900 万孕妇患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症(VAD),每年发展中国家有 35 万儿童因 VAD 而失明,67 万儿童因 VAD 导致免疫力低下和继发感染而死亡。

因此,黄金大米在诞生之初被称为是造福穷人的利器。

从 2000 年初开始,经过反复努力,科学家们将维生素A合成的前体—β-胡萝卜素的基因导入了水稻,这些基因的产物能够在稻米主要食用部分胚乳中富集,从而使大米带有胡萝卜素的金黄色,故被人们称作“黄金大米”。

但由于转基因食品涉及的食用安全问题,自近20年前首次登上新闻头条以来,黄金大米一直是转基因作物争论的焦点。因此关于它的落地一直悬而未决。

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46期:新基因疗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身上得到验证

2019-2024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2019-2024年中国基因修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19-2024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19-2024年中国基因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