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流域涵盖山东省南部,最北端衔接泰山。通常淮河以北、黄河以南被称为“黄淮”,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被称为“江淮”。 诗经云:鼓钟将将,淮水汤汤。淮河的源头今天在河南与湖北两省的交界处的桐柏山。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千里淮河就是在此进入东海的征程。
淮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4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16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21条。《尔雅•释水》中的“四渎”是指中国古代的黄河、淮河、济河、沂河四条入海河流。 唐代开始淮河为东渎,长江为南渎,黄河为西渎,济水为北渎。不过四渎没有五岳这么出名。淮河水神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也曾描述过。
功曹笑道:大圣宽怀,小神想起一处精兵,请来断然可降。适才大圣至武当,是南赡部洲之地。这枝兵也在南赡部洲盱眙山蠙城,即今泗洲是也。那里有个大圣国师王菩萨,神通广大。他手下有一个徒弟,唤名小张太子,还有四大神将,昔年曾降伏水母娘娘。你今若去请他,他来施恩相助,准可捉怪救师也。行者心喜道:你且去保护我师父,勿令伤他,待老孙去请也。行者纵起筋斗云,躲离怪处,直奔盱眙山。见那国师王道:你今日之事,诚我佛教之兴隆,理当亲去,奈时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今着小徒领四将和你去助力,炼魔收伏罢。行者称谢。
而明朝吴承恩时代还在的泗州城已经在清朝康熙年间已经彻底沉入洪泽湖湖底了,所谓的大圣国师王菩萨的庙宇估计也已经变成了龙宫。淮河本来属于外流入海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但由于淮河流域水系地貌加上黄河夺淮河水道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明朝万历年间又人为地把黄河引入泗水南流和淮河一起入海。由于黄河水强淮河水弱,淮河下游积沙渐高,形成地上河。淮河不再成为一条畅通的水道,而在淮河较低地方,首先积水成一湖泊,把宋代以前各小湖连起来,成为洪泽湖。黄河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河不能流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迫淮河从洪泽湖决口流入长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
淮河夜景
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8-1589年),由潘季驯主治黄河。总理河道前后历嘉靖四十四年直到万历二十年退休,前后历时合计二十七年之久。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河南郑州以下至海口的黄河两岸堤防建设。他的“束水攻沙”规划思想在徐州至淮安黄淮交汇的清口间防洪工程建设和洪水调度中得以实现。通过加筑高家堰堤防,形成洪泽湖水库,逼使淮河清水出清口,黄淮合流达到刷深黄河河床的目的。高家堰合计有620里建成后,洪泽湖成为淮河洪水停蓄的空间,由此带来了新的防洪问题,即洪泽湖水位上升,回水使湖区上游的泗州城和明祖陵被淹。
淮河新貌
万历二十年(1592年),泗州积水久不消退,潘季驯因此被削职为民。潘季驯采取”蓄清、刷黄、济运”的治河方针,大筑黄河两岸堤防,堵塞决口,束水攻沙,同时修筑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迫淮水入黄河攻沙。他大修黄河北岸的太行堤,又修筑黄河南岸堤防,把黄河两岸堤防向下延伸到淮阴。经过这次大规模治理,黄河一时趋于稳定。但以后由于河床不断淤高,黄河两岸决口增多。
在明万历统治时期的二十三年(1596-1619年)中,黄河决口18次,几乎年年决口。在明朝统治期间,淮河流域的变化,除黄河主流由向南转而向东,经徐州夺泗夺淮,灾区下移到江苏和山东。潘季驯 的“束水攻沙”的方略遭到朝廷上下的质疑,甚至有人提议废毁高家堰。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继任总理河道的杨一魁为缓解泗州的水灾,动用民工20万,实施了分黄入海的工程。杨一魁在清河以上开新河,分流黄河入海;在高家堰建闸,导淮入运河;并疏浚清口,恢复淮河清口出水能力。杨一魁为黄河和淮河下游的水流找到新的出路。而此后淮河经过高邮进入长江。 清朝咸丰5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决口往北流入渤海,终于结束了黄河夺淮的局面。
而万历帝及整个明朝官僚为什么会修筑高家堰这个洪泽湖大堤,而不是让黄河水从北部直接流入到渤海呢?因为泗州城北13里的杨家墩是明祖陵的所在地。在明朝的时候是当时的政治圣地。保护明祖陵不被水淹是当时的重大任务。因此在治水的时候,维护明祖陵才是头等大事。当时工部上奏折称:祖陵水患为第一,其次是运河,再次是民生。而明朝万历帝及到崇祯帝,都是为了维护龙脉之地,而牺牲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且元朝时候主要是运用海运将南方粮米运往北方,但是到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废弃海运,全部改用大运河这一成本高昂,关卡众多的运输方式。这必然要让淮河各个水系的水为大运河不断补水,更加深了淮河水患。明朝万历固守成规并没有达到保护祖陵的目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不仅后来明祖陵被淹,而且造成了江淮地区水患灾荒不断。
另一方面黄河在淮河口注入东海,它携带的大量泥沙则是江苏省中北部一带沿海制造陆地的主力部队。如今的连云港和盐城市的大量陆地就是黄河制造的。在历史上,黄河从淮河口入海的时期,江苏省中北部的海岸线是一直在向东海延伸的,后来黄河改成在渤海入海,江苏省中北部的海岸线曾经一度向西退缩,不过幅度较小,而淮河水也一直在推动着海岸线的向东延伸,在江苏南部的长江口一带,由于长江巨大的水流量,携带的泥沙不断的在长江三角洲沉积,使得江苏省南部沿海面积一直在变大,南通市陆地就主要是由长江制造的。
盐城滩涂
如今江苏省的很多沿海地县级城市都是新城市,有些城市的出现不过才几百年,有些乡镇和村落出现的时间就更晚了,有的甚至不足百年。比如江苏省阜宁县,清朝雍正九年建县,距离海岸线只有十余里,但是现在距离海岸线则近200里,盐城的射阳县的土地从清朝时期才出现,直到1942年才设县,如今面积达2776平方公里,接近四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历史名城扬州和淮安在古时候距离海岸线也不远,曾经算是沿海城市。未来搞不好江苏省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而这一现象的原因也跟万历朝及之后淮河治理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