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新飞冰箱推向深渊?

谁把新飞冰箱推向深渊?

从1984年新飞冰箱厂建厂以来,新飞冰箱在创始人——集团总裁刘炳银的带领下,以“国内争第一,国际创一流”为企业奋斗目标,从一无所有、濒临倒闭的地方国营小厂,开始了进军国内白电第一阵营、第一品牌的创业史。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从中原河南传遍大江南北;新飞,一个在质量中求生存、求发展,在技术创新中求突破求跃进的大型现代化国企,终于在一万多名新飞人不懈地打造下,成为中国名牌、驰名商标。

1996年,新飞率先在中国第一家推出无氟绿色冰箱,更是一度奠定了行业排头兵的重量级地位。更一度让其时的海尔、科龙难以招架。由此,一场冰箱行业的技术升级战拉开序幕,由此,一场艰苦卓绝不凡的发展史跃然浮出河南新乡,引起全国关注,各行各业的参观者、学习取经者络绎不绝。人们在探究:一个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濒临倒闭的地方国营小厂(前身是军工无线电通讯厂),一个曾经封闭落后的中原地方小企,在没有国家和地方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是如何在九十年代末就实现年产销量高达200余台冰箱柜,从而华丽地转变为国有大型现代化白色家电的领头羊。

然而,当刘炳银率领一万名新飞将士擘划白色家电的版图,筹谋打造新飞电器集团之后的产业扩张之时,殊不知一场浩大的阴云,一场不期而遇的浩劫将就此改写新飞的命运,将新飞品牌和一万名将士推向无底的深渊,而这场斗争从刘炳银未竞事业身先卒的2006年后,越发的诡异,越发的激烈,直至2011年赤裸裸地演变成为创业元老集体下课,先后被迫离职出走的悲惨结局。

2011年,让无数关注新飞人心痛的事实是,新飞已经成为国内白电黑电竞相收购的对象。如若新飞的创始人、受美国通用GE杰克·韦尔奇尊敬的著名企业家刘炳银得知身后的新飞惨局,那么性格如此刚正、强硬、豪迈的刘炳银定会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他也绝不会让新飞这个全体新飞人呕心沥血打造出的驰名品牌、大好河山就此沦落败落,就此被他人重拾归于囊中。

强扭的姻缘:外资控股,四两拨千金

历史重新翻回到1994年,那是一个让一万名新飞将士至今不能释怀、刻骨铭心的年份。这一年十月,新飞集团挂牌成立,与此同时,一个新飞人自1984年上下求索、艰苦奋斗以来从未听说过的两个名字也和新飞电器、新飞集团一起挂牌成立,新飞由此由一个大型现代化国企转变为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入主新飞的是新加坡丰隆集团、新加坡裕新集团。二者的出现是如此的神秘,是如此的蹊跷,一夜之间,新飞电器的产权由新飞集团股份全资控股改写成为:新加坡丰隆、裕新占新飞51%股份,而新飞电器仅占49%股份。新加坡丰隆、裕新究竟为何方来历?以何方背景直接入主控股新飞,占据天机,至今也是一个外人难知的秘密。我们只知道,新加坡丰隆和裕新实际上为父子公司,远不是当年官方所述,新加坡丰隆和裕新实为独立的两家公司仅占51%,新飞占49%一股独大的事实。

那么,新飞集团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刘炳银为什么同意和新加坡合资呢?

以刘炳银的刚正不阿的个性和耿直朴实的为人,一万名新飞员工和他们最亲密的将帅断不会将新飞拱手让人。更何况,1984年初刘炳银曾经和飞利浦有过短暂的合资,深知外资入主新飞的真正动意。和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海尔的张瑞敏一样,合资对中国企业几无完败的先例。

在河南新乡,新飞是一个无上级主管单位的企业,刘炳银白手起家,没有要过国家一分钱为国家创业,为国家创造出一个行业第二的冰箱名牌,其个人魅力、企业影响力,断不是一般地市官员和地方行政力量能强迫新飞再次走合资的不归路。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迫使新飞一万名员工和他们的将帅不得不服从,或者说不得不屈从合资的铁定安排呢?

九十年代,从广东刮来一股歪风,人们耳熟能详的“靓女先嫁”就是针对国企而言。一时间,全国加快速度卖国企成为风潮。谁卖得快、谁卖得多说明其改革有闯劲,敢于打破坛坛坛罐罐,敢为天下先。更有知名经济学家上下咶噪,什么市场经济国企改革理应为民企让道,国企迟早是个死,晚死不如早死;什么国企改革推动迟缓,要向外资企业学习,加快步伐推进兼并重组。在广东、在东北、在山东、在河南,国企无论经营好坏,谁先改制必是改革急先锋,必是改革领头羊,更为甚者,不少经济学家四处宣扬MBO,为曲线贩卖国企,将国企改制为私企,改制为自己家人的企业鼓而呼,全国各地MBO讲座成疯。外资、游资,往往以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便能收购一家地方企业,并进而炒卖地皮,解散产业工人,造成大量的国企工人下岗失业和破产倒闭潮。

九十年代,仅在新飞所在的城市,不少曾经是优质资产的地方国有企业被解散、被倒闭,大量产业工人无依无靠,街道上成群的退休和未退休的工人静坐示威,表达诉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飞电器成了这场运动、改革秀的牺牲品。公开的资料显示,新加坡丰隆、裕新投入合资资金人民币三亿多元;不公开的事实是这样的吗?

1996年,新飞在全国第一家上马无氟绿色冰箱,新加坡投资方宣称以三亿多的资产投入到年产60万台无氯冰箱39号现代化新厂房的建设当中,然而,这笔资金,新飞人从来没有指望也没有在外方的一次性地投资中落到实处。

1996年的六月夏季,在新飞月度的高档化质量金杯竞赛颁奖仪式上,新飞董事长刘炳银向全体代表员工高兴地说:现在不少企业经营业绩不好,工人发不出工资,向银行举债;我们新飞不仅没有向银行借一分钱,而且我们市中行借了我们新飞五亿元!台下掌声雷动,欢呼雀跃。

试想,一个质量优异、品牌响亮、市场成熟、渠道健康,产销两旺、资产优良的新飞,凭什么、为什么要和新加坡合资?从1984年建厂到1994年以来,无数国家领导人、行业协会、各地政府来新飞取经学习,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经验。

1999年,笔者曾经在新飞集团广场,亲自接待来自TCL的学习观摩团,TCL李东生站在第一排认真听取新飞的经验介绍,并参观厂区和现代化的生产线。

1996年,新飞投资千万上马ERP项目,当年,又在全国推出中国第一台无氯绿色冰箱,让海尔、科龙倍感压力,以至于发展成为不正当竞争,闹成行业官司。以今天的眼光看,即使把1996年的新飞放在今天的沿海放在广东,新飞仍然处于现代化企业的领先地位,其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创新理念、研发技术也远非广东一些企业能相提并论。

然而,新飞的刘炳银这个北方硬汉,一个爱厂如家,勤俭节约,热爱工人,吃住在办公室,忘我工作的卓越企业领导人,却不得不服从或者屈从最高行政力量,被迫接受合资的现实。

在内部的中干会上,刘炳银不止一次地说:合资不是我的主意,我也不愿意,但是我没有办法,是×××让我们合资的。将来,希望同志们不要怪罪于我。一个预知先机的企业领导人,从那时起,似乎也预感了新飞的未来。

1984年,身为河南人的刘炳银,他有种气有骨气,在跑遍市里省里审批冰箱项目备受奚落时,他不放弃,不退缩,硬是拿下了冰箱项目,敢为天下先地在河南在中原造出了第一台冰箱。仅仅12年的时间,他就带领全体新飞人引领新飞进入发展快车道。

一个事实是,1996年上半年,新飞推出无氟冰箱后,上半年产销量排名是:海尔80万台,新飞65万台。新飞一跃成为冰箱行业产销第二名。于此同时,刘炳银已经启动了收购深圳某空调厂谈判(中干选拨培训完毕),投资新乡开发区扩建冰箱柜,投资上马洗衣机、空调,进而上市的伟大产业扩张步伐。他要实现1994年的承诺:三年时间让新飞人成为年收入十万、成为当地富翁。

然而,让全体新飞人日日激昂、夜夜奋斗的梦想,却全被合资这一突如其来的棍棒打得支离破碎。一度曾经参观新飞并支持刘炳银这一河南“二百五”大胆改革大胆发展的声音,如今,却在时代的裹挟下强扭新飞和外资合资。其时,新飞经国家品牌机构认证,其品牌资产已高达数十亿元,一个没有完全现金投入的外资,却以区区过亿元的实物就完成了收购新飞上百亿资产的创举。四两拨千金的控股,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两拨千金。

时至今日,那些最先喊出“靓女先嫁”而走红调任的大人们,孰不知,你们跟风一句话,让多少家庭在其时、在今后仍将背负下岗失业、倒闭破产的沉重包袱而难以逾越。天地有知,慨而怒指!

始乱终弃:谁在觊觎,谁在抛弃?

合资,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梦醒时分,万事皆空。

1994年,新飞和新加坡合资后,实际控制权沦为外方所有。刘炳银的性格和个性,一度让新加坡安排的高层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新飞创业元老和新飞万名员工仍在忠实地沿着新飞“国内争第一、国际创一流”而奋发进取。

1998年,新飞推出“奋进者”冰箱,是刘炳银和全体新飞人梦想的真实写照,其后,新飞又推出“金鹰”、“银鹰”节能冰箱,日耗电不到一度。新飞推出新品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刘炳银更是喊出了“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口号,从基层工人每周必提的合理化建议,到全公司大规模的技改,到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创建,新飞仍然引领着冰箱行业的发展趋势。直到1996年无氟冰箱上市后,遭遇海尔、科龙的四面围剿和不正当竞争后,新飞略受打击,但也就在四处围堵新飞无氟冰箱的背后,海尔和科龙抓紧上马一度不看好的无氟冰箱项目,也就是在两家后起之秀完成紧随新飞无氟冰箱的生产布局之后,对新飞的口诛笔伐终于告于段落。

人们不会忘记,第一台绿色无氟冰箱出产河南,出产新飞;新飞人不会忘记来自全国各大百货、商超的大量录音影带佐证了冰箱行业的另两位骄子不正当竞争四处诋毁新飞无氟冰箱的证据事实。1996年,原轻工总会会长于珍面对海尔和新飞的争执,以“手心手背都是肉”和了两家争斗的稀泥。

2001年,刘炳银在未完成其和团队提出的“二次创业”的宏伟蓝图后,静静地离开了他奋斗不息的新飞,离开了他热爱的厂区和万名新飞员工。他或许知道身后将要或可能发生的事实;他或许可能不知道,曾经和他并肩奋斗的将士们最终会遭遇扫地出门、革职拿下的悲惨境遇。

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一切都正在发生。

2006年以来,新加坡控股方完成了对新飞团队的调整撤并,及至2011年8月以新飞元老曾经的销售副总经理的离任为标志,大规模的洗牌和清理在新飞如入无人之境而开展。这让多少曾经希望新飞倒下的竞争者大快朵颐。到此,最后的收盘工作已经结束,新飞断无能以团队或元老面貌出现的中方集体与新加坡进行利益的维护和抗争。

时下搜索各大网络,跃入眼帘的关于新飞的最新近况,记者的分析报道不在少数。从媒体的言论,人们不难发现,收购新飞只是新加坡的第一步,最终目标是把新飞卖出去,卖个好价钱。7亿美元的收购价吓倒了美的、格力、TCL、长虹。在守着新飞这个金品牌,完成控股后,资方新加坡没有沿续新飞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路子,在没有投入的情况下,新飞不断地消耗自身积蓄的体能;更是由于新飞有外资控股的事实,早在1996年就被驳回了A股上市的请求,理由是新飞不是国企,外资比例过大。

荒唐的是,外资比例过大不能上市,是谁造成的?断不是新飞过错。

新飞和新加坡的合资,现在重新审视,的确是始乱终弃。合资便宜了谁?又是谁在觊觎?又是谁在抛弃?

壮士唏嘘:永不磨灭的图腾

新飞是一只鹰,一只中原冲出、杀出血路的神鹰。新飞集团的厂区,步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只高高在上的雄鹰雕塑群。他俯视着地球,俯视着神州,他那锐利的目光,那振翅欲飞的英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飞人,实现他们的格言文化,实现他们的伟大志向。新飞厂区,那一句句振聋发聩的格言:“誓于新飞共存亡”,“新飞的用人原则:不上就下”,“不重视质量的工人不是好工人,不重视质量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重视质量的干部不能当干部”,“泥鳅干部不能用、胳膊肘儿外拐干部不能用、弄虚作假干部不能用”……

这一句句格言是刘炳银留给新飞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新飞的今天,让所有关注国企命运的人壮士唏嘘不已,他在所有新飞人的心目中,永远是:永不磨灭的图腾!

2011年截止8月,先后有五位原新飞高层离任新飞出走他方,在媒体人的眼中,时下的新飞军心不稳,人心波动,工人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下一个谈收购的买家又会是谁?他们欲哭无泪,欲辩无处,欲逃无路,也许是被7亿美金卖掉还是1亿美金卖掉,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2019年4月3日15时36分,位于河南新乡的原新飞电器销售大楼被爆破拆除,大楼轰然倒塌仅用时3秒。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