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又称海底通讯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于设立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电信或电力传输。
首批海底通讯电缆提供电报通讯,后来开始引入电话通讯,以及互联网通讯。现代的电缆还使用了光纤技术,并且设立更先进的电话通讯、互联网与私人数据通讯,被称为海底光缆。海底光缆对比通讯卫星来传输数据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虽然人造卫星的方案看似容易不少,但是通信卫星均部属在3.5万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或甚至更远的闪电轨道上,封包来回花费的时间与海底光缆相比会长很多,通讯品质和速度也无法相比。
截至2005年时,除南极洲之外,海底电缆已经覆盖可联通地球上所有洲。
结构
典型海底光缆的结构解析
-
聚乙烯层
-
聚酯树酯或沥青层
-
钢绞线层
-
铝制防水层
-
聚碳酸酯层
-
铜管或铝管
-
石蜡,烷烃层
-
光纤束
历史
海底光纤通讯电缆中继器的解析图
1839年,William Cooke和Charles Wheatstone开始进行第一次试验,用一条铜线,加上简单的包裹,纯试验性质。
商业电缆
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50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的,那是由John Watkins Brett的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Anglo-French Telegraph Company)开设的一条穿越英吉利海峡的电缆,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电缆品质粗劣,没有其他任何保障。1851年11月13日,第一次架设了拥有受保护核心的电缆,即真正的电缆,1852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被连接在一起。1852年海底电报公司第一次用缆线将伦敦到巴黎连接在一起。1853年,英格兰一个电缆横跨北海,被架设到荷兰。
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
1858年赛勒斯由西场(Cyrus West Field)说服英国工业家基金第一次尝试建立一条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但完成后只维持了1个月。这项技术一直存在不少问题。于是科学家们不断尝试更新的技术,1865年和1866年大东电报局则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并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跨大西洋电缆。1870年在印度用了这项新的技术。
海底电缆,以印度,新加坡,远东和澳洲
1863年电缆从孟买连结到阿拉伯半岛。
跨太平洋的海底电缆
1902年至1903年,海底电缆从美国大陆连接到夏威夷,1902年连接到了关岛,1903年连接到菲律宾。1902年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斐济也完成了连线。
南极洲
南极洲是唯一没有海底电缆联结的洲。所有电话,影片和电子邮件流量必须通过卫星,因为光纤电缆必须要能承受南极洲10米深冰流,-80˚C低温以及大量的突发状况。
中国内地
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为中国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淡水之间,长177海里,现已停用。
海南联网工程为连接广东湛江徐闻和海南海口林诗岛的500kV交流海底电缆,是目前中国最长的海底电缆,2009年6月投运,由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负责建设、运行、维护。海缆全长30公里,终端站分别是徐闻终端站和林诗岛终端站。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7年完成:
-
台湾至日本:台湾淡水与日本长崎之间。(已停用)
台南至澎湖:
-
清朝时期台湾台南安平通往澎湖,长53海里。
金门至厦门︰
-
共2条线,一条从金门县金宁乡古宁头到福建省大嶝岛;另1条从金门县金宁乡慈湖乌山头到福建省厦门观音山。2条光缆系统是金厦专用线路,互为备用,能确保通讯品质与可靠性。
国际电缆登陆点:
-
宜兰头城:电缆从宜兰县头城镇连结美国、日本、东北亚、东南亚、澳洲、新西兰、菲律宾等地。
-
新北淡水:电缆从新北市淡水区连结。
-
屏东枫港:电缆从屏东县枋山乡枫港连结中国内地、琉球、日本、韩国、关岛,以迄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和奥勒冈州。
技术的发展
1980年代,开始有了光纤电缆的发展。1988年,跨大西洋电话电缆第一次使用了光学纤维TAT-8。
损坏
光缆修复的动画
电缆往往容易遭到渔船的拖网、船锚或海洋生物的意外破坏,有时也会在战时被敌军破坏。1929年纽芬兰大地震所引发大规模的海底崩塌,使得多条海底电缆同时受损。海底电缆受损有可能导致区域性互联网和长途电话服务的中断,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例如2006年恒春地震正是一例。
修理深海电缆,首先要定位出损坏的位置,损坏的部分将带到水面上修理。深水带的电缆必须剪断被破坏的部分,再带到水面上与另一头对接,重新修复的部分会较原来的更长一些。
加拿大新斯科细亚哈利法克斯附近有设立像 CS Cyrus West Field等数家修复公司,拥有专门修复电缆的修复船。有些大型的电信业者如法国电信、日本电信电话等也拥有自己的海缆船。
电缆铺设船
法国电信的勒内·笛卡儿号海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