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100万元的三口之家,如何买保险

年收入100万元的三口之家,如何买保险

本文为「尹娜」的第 236 篇原创

最近在梳理为客户做过的规划,发现生活在一线城市、年收入100万左右的家庭,反倒比年收入五六十万的家庭,有更强的危机意识。

有的家庭是男方收入高些,有的则是女方收入高,他们要么是互联网或金融大厂职员,要么是企业中层干部,在事业上比普通人有更强的进取心,工作普遍比较辛苦。

他们赚着高收入,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需要使用某些手段保护奋斗成果。小林和叶子家就是这样。

一、家庭背景

男主小林33岁,女主叶子31岁,他们有个2岁的儿子。

小林在某互联网公司做架构师,年收入70万,工作相当辛苦,几乎每天都是夜里10:00以后回家。

叶子在某国企做经理,年收入30万,虽然不像小林那么辛苦,但因为通勤时间长,每天到家也是八点以后了。孩子都靠老人帮着照看。

他们都是老北京人,父母本来给准备好了婚房,过着无债一身轻的生活。但儿子出生后,他们贷款200万置换了学区房。

小林说:有了贷款,他才认识到赚钱太重要了,于是从原来的小公司跳槽到大厂,收入提升了30%。

在北京,中产家庭开销不小。日常生活费用一年10来万,他们每个月房贷1万多,儿子报了个英语班,每年2万多,马上要上幼儿园,每个月费用平均下来要4000多块钱。“幸亏老人给力,不用请保姆看娃,一年30万成本能兜住。”

因为刚换完房子,手里没有多少余钱,他们在每个月通过基金定投房市积攒财富。

小林和叶子已经有一些保险了,我帮他们整理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父母都很有金融头脑,从90年代末,他们还不到10岁,就已经在用保险工具给孩子储存资产了。

小林妈妈给他买的是年金保险,从20岁开始,每隔一年都能从保单里取到4000多块钱,虽然不算多,但每次收到都特别开心。

他说,后来从讲理财的书里看到“被动收入”、“现金流”的概念时,就感慨老妈当年就已经懂这些概念了。

叶子妈妈在她上初中的时候,给她买了20万保额重大疾病保险,所以她从小就知道,有一种保险,得了大病就给钱。于是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她就给自己买了30万保额的重疾险。

叶子说,她最近开始关注保险的事儿,知道自己家虽然有保险,但是保额不够,也不全面。“上一代人,像我妈、我婆婆,能买保险就是很不错的了,我们这一代必须买足够有用的保险。”

他们希望拿出一笔钱,来保障一下家人的生活,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要发生点风吹草动就一夜回到解放前。同时也像自己父母一样,早点用保险的形式给孩子存上一点钱。

二、风险分析

1、收入损失风险

这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学区房,也不是他们买的基金,而是小林和叶子这两个家庭经济支柱,特别是小林。

最大的风险也不是学区房新政、股市波动,而是两个人因为某些风险不得不中断工作,果真如此,整个家庭的财务将立马陷入困局。

叶子对未来是很乐观的,“我们都刚30岁出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上升期,我们这一代不像父母,不会死守在某一个单位一辈子,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就会通过跳槽来提升收入。”

小林连连点头,补充说:“除非有什么意外。”

一家三口,不管哪个家人,发生意外事故、重大疾病、伤残,都可能导致这对年轻人失去工作能力、机会、收入。如果家庭经济支柱不幸身故,更是永久性失去了收入。

意外险、重疾险、寿险是解决收入损失风险的。

2、医疗支出风险

网上有句话说:中产和赤贫之间只隔着一场大病。大病可能带来大的医疗支出,摧毁中产家庭辛苦奋斗才积累起来的资产。

小林问我:根据您的从业经验,大病要花多少钱?

很惭愧,我很难回答好这样的问题。

我家亲人在某三甲医院做搭桥手术、开颅手术的费用都不高于10万元;

也有朋友的小孩,得了肺炎,为了能尽快住院,去私立医院,几天花去10多万;

还有同事乳腺癌,为了最好的治疗效果,去新加坡治疗花去130多万;

更有同事得了室管膜瘤,住院3年多,花去几百万;

最近还有客户家孩子和老人同时确诊了癌症,医疗花费就像无底洞,不可预估……

我写过一篇文章:《月入2万的北漂,要不要给肺癌晚期父亲买每月3万的靶向药?》其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往往吓倒一个家庭的,不是医疗费用要100万、200万,而是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解决医疗支出风险,不能靠准备几十万、一二百万,因为我们不知道发生什么样的大病;

更不知道这个大病会去哪里治疗,可能是公立三甲医院,也可能会去国际部,还可能要去国外,毕竟,只要有机会,每个中产之家都会尽力的;

也不知道这个病要治疗多久,1年、2年,还是要3年、5年。

所以大病到底要花多少钱,很难提前预知。医疗险解决的就是医疗支出无法预测的风险,每年的报销额度都有几百万、上千万,周而复始。

3、教育传承风险

无论是中产还是高净值家庭,真正的希望在于教育。

美国劳伦·A.里韦拉的畅销书《出身》中,这有这样一句话:“以往,美国精英再生产的形式是父母将对公司的掌管权或者是家庭财富移交给成年子女。今天,经济特权从一代传给下一代采用的是更间接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通过教育体系完成。”

财富可以传承,但成功没办法传承。教育投入,就像一个转换器,将父母的财富资源,在最大限度内,转化为子女成功的基础。

中产家庭父母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能力范围内,舍得投入大量资金在孩子的教育上。

胡润百富《2017新中产大调查》中的数据显示,中产阶层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平均年支出为9万元。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险,父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投资结果好,子女教育自然能保证。

然而父母也是孩子最大的风险,一旦父母发生意外事件,而子女的教育费用又没准备好,孩子无法完成原定的教育规划,命运都有可能被改写。

在我的书《保险应该这样买》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刘坤豪的父母早年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但因劳累过度双双得了大病,还丧失了劳动能力。父母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导致女儿到了上高中、大学的年纪,只能靠国家资助勉强继续学业。

老师们本来建议外形条件不错的刘坤豪选择艺术类专业,但由于学费高昂,懂事的她选择了学费更少、更容易就业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

所以很多中产之家,都会提前准备孩子的教育费用,防备万一,确保孩子用到这笔钱时一定有,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未来。

4、养老风险

小林和叶子的单位每月都足额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他们的缴费基数在北京地区都是最高的。

虽然现在每个月自己要缴纳2000多元,比很多人都多,但将来也能比大部分人领更多的养老金。

但叶子也关注到,今年国家在养老、生育方面频出政策,确实不能只靠社保养老。

就算北京地区最高的社保养老金,现在也就是每月9000元左右,相比现在的收入还是太少了。如果自己不做任何准备,将来退休后,生活质量肯定大幅下降。

而且平均寿命越来越长,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会从现在的77岁提升到85岁。

在漫长的养老生活中,没有了创造收入的能力,社保养老金又面临巨大压力,叶子说:“自己不准备的话生活应该很悲催。”

小林和叶子希望首先解决前三大风险,他们觉得养老规划也很有必要,希望尽早落实,但因为刚换完房子,希望缓上两年再做规划,林子说:“35岁之前肯定搞定”。

三、规划思路

1重大疾病带来的收入损失风险

发生重疾,比如癌症、脑中风等,至少需要治疗、休养三五年时间,工薪阶层就不得不停下工作。

所以,一般建议配置保额相当于3—5倍年收入的重疾险,所以小林的保额应该在200-300万左右,叶子的保额在100-150万左右。

重疾险保额最少也不应低于相当于3—5倍年生活支出,以确保治病、养病期间生活还能运转的开。

对于双职工家庭,理论上妻子生病,丈夫还有收入可以养家,生活应该还可运转。可实际上,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得了大病,另一个人也会大量影响工作。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在患乳腺癌后写了一本书:《此生未完成》,详细记录了得乳腺癌之后丈夫、母亲对她的照顾。丈夫“光头”从她患乳腺癌开始,几乎是全程陪伴了她所有的治疗,想必也耽误了很多工作。

摘自《此生未完成》:

在化疗的时候光头一直在病房陪我……晚上光头照例等我睡下,自己去护士台工 作写报告。 我继续打赫塞汀,光头把心提到嗓子眼守在床边寸步不离。

光头借了志军大哥的商务车,晃晃悠悠带着全身骨转移的我,去了那个距离上海开车差不多一 天的黄山深处。

光头背我下楼呼吸新鲜空气……

所以不管每个人收入多还是少,家庭每个人的重疾险保额,都不应低于家庭生活支出,以保证家人即便放下工作来照顾病人,生活仍然能继续。

小林和叶子家每年的生活费用约为30万元,所以一家三口的保费都不应该低于100万元(3年左右生活费),最好能达到150万元(5年左右生活费)。

2、意外伤残带来的收入损失风险

意外伤残和重疾一样,也会影响工作,带来收入损失。所以配置保额也应该考虑覆盖几年的生活支出,或收入。

发生意外伤残,意外险会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一定比例赔付。

比如“一肢缺失”,是5级伤残,赔付60%。为了获得较充足的赔付金额,意外险保障一般按照年收入或是年支出的8—10倍配置,或是按照重疾险保额的2倍配置。

3、家庭经济支柱离世带来的收入损失风险

身故能赔付的险种是寿险。

寿险的保额,第一是要覆盖贷款,第二是考虑家人5—10年的生活支出,第三是考虑孩子的教育、结婚费用,以及赡养老人的费用等。

小林和叶子的父母都有退休金,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子女赡养。他们主要考虑房贷和抚养孩子的责任,所以保额设定在每人300万元。

一旦一人发生这种极端风险,另一个人可以用寿险赔付的钱还掉200万元房贷,剩余的100万元用来抚养孩子,可以很好的缓解经济压力。

4、医疗费用支出风险

小林和叶子除了社保外,单位都有团体医疗保险,门诊费用可以报销2-4万元,日常感冒发烧的就医费用都可以报销。但团体保险中的住院额度比较低,只有10-20万元,发生大风险是不够用的。

我建议选择高端医疗险来转嫁医疗费用支出风险。

每人每年都有高达1000万元的住院费用报销额度,而且自由度比较高,如果公立三甲医院没有床位,可以去特需、国际部,床位宽松,环境好,家人陪护压力也比较小。

根据《柳叶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医疗排名第48位,而离我们的邻国日本排名第12位、新加坡排名第22位,平均来说新药在中国上市的时间要落后海外4-5年。

如果某些大病在国内治疗手段不理想,中产家庭会考虑出国治疗的。所以配置高端医疗险,可以真正帮助中产家庭转嫁医疗支出风险。

5、孩子教育风险

存钱、投资可以采用很多种理财工具,比如股票、基金、信托理财、国债、银行理财、银行定存、年金保险等。

但储备基础的教育金,最好是选择利益非常确定的工具:保本、保收益,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对确定性要求非常高的需求——孩子教育。

教育金保险是中长期里完全确定的储蓄形式,是非常适合规划孩子教育费用的工具。

给孩子储存多少教育费用,要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丰俭由人。但有一个基础线,就是考虑在国内一线城市读大学所需的学费、生活费。小林希望至少给儿子至少准备本科、研究生共计7年的教育费用。

如果在国内读书,最低限度要给孩子准备5万元/年的教育费用。现在大学阶段孩子,教育费用每年大约2.5万元—5万元,小林的儿子要16年之后才读大学,还要适度考虑通货膨胀。

但小林和叶子都希望,还是要给儿子出国读书的选择权,那么,就要准备每年30-40万的教育费用。

四、具体方案

综合考虑保费支出,小林和叶子落地的保障方案如下:

1、重疾险

年收入100万元的三口之家,如何买保险

小林200万保额,叶子100万保额(已有50万,新配置50万),儿子100万保额。

小林和叶子选择保终身、储蓄型重疾险。

储蓄型重疾险包含身故赔付,一生未患重疾,可以将300万元保额赔付给受益人——儿子,利益是确定的。

儿子选择保终身、消费型重疾险。

消费型重疾险只有发生疾病时赔付,身故不赔付(或只赔很少一部分),儿子身上没有家庭责任,所以选择消费型产品。

他们都选择了多次赔付重疾险,以免发生一次重疾之后再无保障。

而且他们选择的是不分组多次赔付重疾险,和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相比,不分组多次赔付重疾险对第二次重疾的赔付概率更大,更符合现代医学技术进步趋势。

2、意外险

年收入100万元的三口之家,如何买保险

小林和叶子各配置300万保额意外险,儿子配置20万保额意外险。

全部选择一年期产品,意外身故、伤残保额300万元(儿子20万元),同时包括意外医疗责任,能报销社保之外的意外就医费用。

3、定期寿险

年收入100万元的三口之家,如何买保险

现在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家庭责任问题,所以配置定期寿险,日后再规划终身寿险。

儿子现在2岁,选择保障30年的定期寿险,寿险保障到期时,儿子已经32岁,经济上独立了,小林和叶子也该退休养老了。

夫妻二人各配置300万保额定期寿险。

4、高端医疗险

年收入100万元的三口之家,如何买保险

单位已经有可以报销门诊费用的团体医疗险,再配置一份只保障住院费用的高端医疗险,包含公立国际部、私立医院,涵盖国外医院。

为控制保费预算,设置8000元免赔额。

5、孩子教育金

分10年交费,每年交10万,总保费100万元。

儿子从18岁起每年领取30万元作为留学费用,领4年。到孩子28岁,还可以领出48.4万元作为创业基金或者结婚费用。

年收入100万元的三口之家,如何买保险

全家人身险总保费10.9万元,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将大病、伤残、身故三大人身意外风险足额转嫁给保险公司。

保费支出以家庭经济支柱为主,小林保费占比67.63%,叶子保费占比22.08%,儿子保费占比10.28%。

如果小林发生重疾、身故,获赔之后,一家三口重疾险总保费每年10.9万元不必再交,保障继续有效。

儿子的教育金每年保费10万元,每年保费占家庭结余的16%,妥善解决儿子将来的读书、结婚费用。

有人说:敢于冒险才能赢。而这些年收入上百万的家庭告诉我:有后路,才敢冒险。

– The End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