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导语】

未来中国向世界出口的最有影响力的产品不是衣服、鞋子、彩电、汽车等有形物,而是中国文化及国学。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到如今,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有近5万中外专兼职教师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做着积极的贡献。陈佩英就是孔子学院这广阔大海中的一员。

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一脉相承做交流使者

2017年4月27~29日,第十二屆潮学国际研讨会在印尼孔子学院召开。近100名来自印度尼西亚、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潮学专家学者、国际潮团总会、印尼潮州总会、印尼西加潮州同乡会、印尼西加孔教华社总会等华人华侨机构的商贾贤达齐聚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对于这样一次国际性的盛会能花落孔子学院,陈佩英说:“潮阳《陈氏有庆堂族谱》明确指出,’陈姓宗族文化,以孝、悌、忠、信、仁、义、礼、智、和善、慎睦、忍让、俭朴为中心’。潮安沈氏家训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纵观潮汕家训,其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尊重兄长、崇尚仁义、重礼节、倡谦逊、讲求诚信、知廉懂耻。这与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是一脉相承的。”

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对于成立不到6年的孔子学院能够承办这样的盛会,陈佩英既感到荣幸又有几分忐忑。毕竟孔子学院没有过承办国际性盛会的经验,这对于孔子学院与陈佩英来说,都是一场严格的考验。

为了能让这场国际性的盛会圆满举办,陈佩英考量每一个细节,筹备工作中的每一个具体事项。为了不辜负国际潮团总会对孔子学院的信任,她夜以继日地查资料、写方案,与国际潮团总会积极沟通,当第十二屆潮学国际研讨会落下帷幕时,陈佩英那一颗不安的心才缓缓落下来。

潮汕人就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无论被风吹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同时将潮汕人的精神与文化带到他们所到的每一个地方,还会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在多元种族交融下,身在印尼的华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和印尼文化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

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作为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陈佩英说:“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与印尼政府提出的将印尼打造成‘海上高速公路’的战略相吻合,在中印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情景下,印尼的汉语教学为两国培养了更多的汉语人才,为中印文化的交流增进了理解和尊重,从而架起了两国沟通的桥梁。”

鸿鹄之志展大显宏图

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陈佩英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却对汉语的方块字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她一听到别人说汉语,便站在旁边静静地听,她觉得汉语就像一首轻灵飘逸的诗,充满了神秘感。可惜当时,印尼政府禁止华文教育,陈佩英只能望洋兴叹。

直到1998年印尼政府全面解禁,陈佩英才开始接触汉语。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5年,陈佩英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中国攻读硕士。十多年后,再谈起当时带着梦想飞往北京时,陈佩英说:“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8月28日,当我踏入向往已久的北京语言大学的校园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梦想实现后,是又一个梦想的启航,陈佩英虽然出生在印尼,骨子里却有着潮汕人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她不知满足,更不懂停留,她的字典里只有“努力”两个字。

毕业后,陈佩英没有留在中国,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另一个梦想已在心中生根发芽,那就是回到印尼推广汉语教学。

潮汕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他们将中国人坚韧的优良品质发扬到极致,既可以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又能在湍流中乘风破浪。对于在印尼长大的陈佩英来说,家乡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无论身处何地,她都不会忘记家乡的优良传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这首诗道尽了一个异乡人的思乡之情。侨居在外的中国人时刻牵挂着祖国,祖国的强大将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近些年来,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突显,人们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

随着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落成,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国建立起来。

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这与陈佩英的理念不谋而合。当陈佩英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十分兴奋,期盼着孔子学院能够早日来到印尼。

2009年,陈佩英再一次踏上中国的国土,这一次她是来攻读博士学位的。这一年,她获得了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返回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从接触汉语到攻读博士学位,那个在印尼推广汉语教学的梦一直在陈佩英心中发酵。

2011年11月26日,广西民族大学与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在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标志着孔子学院的正式成立。当她得知这个消息时,夜不成寐,当即拨通了国际长途告诉母亲,毕业后,她要到孔子学院工作。

然后,她利用一切资源千方百计地找到院领导的联系方式,在国际长途中诉说了自己想到孔子学院工作的愿望。

许多留学生觉得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学业完成后,都愿意留在中国,不仅可以拿到高薪,还能得到更快地提升。陈佩英一毕业便踏上了飞往印尼的飞机,她迫不及待地要去看一看那个梦想中的地方。经过一番严格的考察与激烈的竞争,陈佩英最终得到了孔子学院院长的职位。人生就像打王者荣耀,永远不知道下一步等待你的是惊喜还是悲剧,命运给了陈佩英一个惊喜,为了这个惊喜,陈佩英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

朋友们都说陈佩英是幸运的,一路走来都是顺风顺水,却忽视了陈佩英一路走来流下的汗水与付出的辛劳。

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谈到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时,陈佩英说:“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从此孔子的学说开始在西方传播。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刚柔并济显巾帼本色

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陈佩英

有人说,女强人是以牺牲家庭和孩子为代价的。很多女强人都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使得家庭处于岌岌可危的边缘。

既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又能家庭和睦确实是一种愿望,不过这种愿望对于陈佩英来说实现起来并不难。

在工作中,陈佩英以女性特有的刚柔并济,常常轻松地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活动,陈佩英从来都不唯唯诺诺、优柔寡断,而是果断干脆地做出决策。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她也敢于坚持。

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行政管理,陈佩英却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有的管理方法。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她会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员工做的不足的地方,她也会给予一些指点和激励,鼓励他们做得更好。生活中,陈佩英更像是一个邻家大姐姐,与员工们经常拉家常、聊心事。时间长了,谁遇到了困难,谁有了什么心事,第一时间想到的人便是陈佩英,陈佩英从来不觉得麻烦,而是积极地伸出援手,帮助员工们排扰解难。

渐渐地,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知心姐姐”。正是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员工们的尊重与爱护。

在工作中,她是一位人人可敬的女强人,在家庭里,她又是一位贤淑的妻子和能干的母亲。

婚后,陈佩英常常忙于工作,却从来不以工作为借口而忽视家人。无论工作多么忙,无论下班有多晚,她总是会和先生共同承担家中的一切事务。遇到大事情,二人还会开个小型家庭会议来共同商讨。

陈佩英说自己是个比较传统的女性,所以做家务、做饭对她来说驾轻就熟。每逢家人过生日,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她都会亲自下厨为他们做喜欢吃的饭菜。陈佩英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烘焙,可以轻松地做出供几个朋友共享的下午茶。

潮汕人有着爱老敬老尊老的优良传统,每逢周末,陈佩英就和先生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有时还会一起出去旅游,共享天伦之乐。

有着中国文化情结的陈佩英,孩子的启蒙教育都是从中国的《三字经》开始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正是陈佩英这种默默奉献的使者。作为一名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陈佩英的理想已实现,但是对于将拥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印尼传播下去,让中印民族建立起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人文交流,陈佩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自《世界潮商》第49期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