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六使:胶叶大亨创办南洋大学。事无巨细,尴尬离场

陈六使:胶叶大亨创办南洋大学。事无巨细,尴尬离场

文/张北

陈六使出身贫寒,白手起家,是新加坡华人中卓越的胶业巨子与侨商领袖。他热心兴学,带头创办了华人南洋大学,遗憾的是因身处反殖浪潮高涨的大时代,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更加上他老派侨商经营思想与新经济环境格格不入,最终落到其一手创办的益和公司终究被新型企业所取代的尴尬结局。

走投无路下南洋

1897年6月,陈六使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乡,贫寒的陈家,世代以务农捕鱼为生。父母育有七子,大哥文倚,二哥文寝,三哥文确,四哥科斗,五哥文知以及七弟文章,他排行第六故名六使。七兄弟中只有三哥文确、六使以及七弟文章进学堂受过小学教育,其他兄长都因家贫失学。陈六使六岁时,父母因一场瘟疫双双去世,不久其大哥与大嫂也相继染疫病过世。这给贫苦无依的陈家造成重大打击,幸而陈六使与七弟因堂叔陈嘉庚的照顾在后者创办的集美小学免费就读。

父母兄长的相继去世使家中一下少了经济支柱。人多田少,未来的生计成了问题。兄弟几人商议,先由三哥出洋谋生,成为陈家移民南洋的开端。继而四哥科斗南赴南洋,接着是五哥文知,六使,七弟文章相继到新加坡打天下。陈六使于1916年下南洋,当时只有19岁。

陈家兄弟初到南洋时举目无亲,靠同乡和同宗的关系先后进入陈嘉庚的胶园或胶厂工作。陈六使抵新加坡后不久,随即被派到谦益公司旗下之马来亚树胶园工作,经理见其工作勤快,颇为赏识,半年后调派他到新加坡一胶厂当小工头。在胶厂的陈六使只穿木屐及短裤做工,起初工资每月四元,吃住由东家供应。他非常节俭,每月只花一块多钱买香烟与理发,剩下的余钱都存起来。1921年,25岁的陈六使娶原配夫人张金莺为妻。

陈六使:胶叶大亨创办南洋大学。事无巨细,尴尬离场

右一为陈六使

陈家兄弟聪敏好学,他们在陈嘉庚胶厂胶园不仅熟练掌握了割胶、制作胶片、树胶加工的制作技术也学得不少经营管理的经验。1925年前后世界胶市大好,涨至每担马币二百元或每磅一元八角,吸引了陈嘉庚公司在新马的十多名旧职员相继离去独自创业,陈家兄弟也在这种浪潮下于1923年创设第一间公司——联和树胶公司。

为保险起见,陈家兄弟不敢贸然辞职,只聘用一个退休的经理来主持联和的树胶业务。但这位经理年事已高,精力和魄力均达不到要求,即使在胶市高峰期公司仍亏蚀。陈家兄弟经商议后决定由七弟文章先离职出去主持业务,但他年轻经验不足,联和业务仍无起色,此后陈文确与陈六使先后离开胶园胶厂,专注搞好联和业务。

1924年,陈六使和兄文确又合资自创了一家橡胶公司,命名为益和,由陈六使任总经理,公司生意大有起色。1928年,益和橡胶已经属头盘商,包含一家店铺和两间胶厂,而联和规模也升至二盘商。

时势造英雄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大胶商和英资华资大胶园主都损失惨重,陈嘉庚和林义顺的树胶王国也在这次经济风暴侵袭下受到沉重打击。英美工厂破产者不计其数,对树胶需求大减,胶价一落千丈。由1925年高峰期每磅一元八角滑落到1932年的每磅七分,东南亚大部分胶园因无利可图而停割,胶厂关闭,工人失业,胶产大减。

虽然市场萎缩无法供养大胶商及园主,但也造成树胶业竟争者减少,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方法下,益和这样的小胶厂业务反而发展稳健。1933年,陈嘉庚有限公司收缩业务,把新马各胶厂租给其旧职员,其麻坡胶厂租给陈六使的益和公司,合约中签订全部盈利充当厦门大学及集美学校的经费。

1938年,益和已跻身新马大胶商行列,当年10月改组为益和(私人)有限公司,注册及缴足资本为一百万元。公司在市区的店址也迁至大坡沙球劳路31号。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作为战略物资的树股受欧、美苏联竟相争购囤积,造成空前的树胶黄金时代。胶价由战前(1950年6月)的每磅九角半,迅速上升至一元二角(七月),一元四角七分(八月)。1951年1月胶价更跃升至二元一角八分。朝鲜战争期间,益和胶厂被人纵火。幸亏该厂曾向纽西兰保险公司、四海保险公司、亚洲保险公司及永安保险公司投保七百万元,益和仅损失三百多万元。陈家兄弟不久即向英资有利银行贷款七百万元重建该厂。

益和在朝鲜战争时获巨大盈利,使其成为世界级的大胶商之一。它除了利用公司及联号宜昌有限公司在槟城、椰加达、棉兰及马辰的分行收购树股及土产外,也向各地的头二三盘商及小园主买胶,马来亚及印尼的湿胶运来新加坡的益和胶厂,加工装配后才输出到欧美。泰国胶则由曼谷直接出口。益和战前就已经在伦敦和纽约设置代理商,直接出口树胶到英美去。20世纪五十年代,陈六使的事业达到高峰。而陈家兄弟在战前也开始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因此陈六使成为华侨银行董事。

在殖民时代,世界树胶交易中心是伦敦和纽约。树胶品质的检定及交易条件都由英美树胶公会及新加坡西人树胶商会订立,产胶国的胶商无权过问。争取新马胶商在国际贸易中有更大的主动权以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便成为陈六使主要的目标。他为争取把国际树胶交易中心由消费国的纽约和伦敦转移到产胶国的新加坡和吉隆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过后,华商抬头,终于控制了树胶贸易。

家族企业中央集权

白手起家的陈六使是位传统固执的企业家,以其自己的方式管理业务,因其机智及丰富的营业经验使益和业务得以蒸蒸日上。所以他拒绝承认,也从来不重视良好的管理对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公司的一切可说是他一人做完。”益和集团是典型的华人传统家族企业管理,即拥有权和管理权合一。陈氏家族企业初期是兄弟班,战后第二代也加入管理层,陈家在新马的家属成员约有二百余人,企业上下布满子弟兵。

这个家族企业是以从事树胶加工、装配以及进出口贸易为主的益和有限公司为中心的企业集团。益和的股权大部分为陈氏家族所拥有,所有者包括陈六使儿女、侄儿,陈六使夫人和家族控制的子公司,没有庞大及复杂的管理架构,实行中央集权家长式的管理法。

在董事名单中,除陈文确和陈六使因辈分高及拥有最多股份而名列董事外,其余第二代的永和、永进及永裕都是不到五百股的小股东。陈六使把各房的人才纳入家族企业的权力中心,是要做到各房在董事部都有代表权,以减少各房的利益矛盾。益和公司的董事部是整个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而决策大权又集中在两位元老陈文确和陈六使身上。陈文确虽为董事主席,但专门负责胶厂及胶园业务。陈六使为最高决策人兼主管和执行者。树胶行情变动很大,为了最先知道行情,他总是亲接电话,即时处理买卖交易事宜。

陈永裕是第四房的独生子,被六使内定为其继承人。他在陈家第二代成员中受教育程度最高,曾留学著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考获结构工程学硕士学位。二战甫一结束,即回来担任益和经理。陈六使大权在握,事无巨细,从决策到管理到执行都亲自动手,从不懂得授权,虽也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却不让接班人将企业组织、管理和营业方针进行现代化转型,使接班人、家族股东及高级管理层萌生去意,转向外面发展各自的事业,陈永裕后来也转而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他认为益和在将来难保树胶出口贸易的领袖地位,更谈不上继续发展。

虽然益和公司管理制度逐渐僵化,未能对新马独立后由殖民地经济转型到独立自主的新经济制度,做出快速的反应。但是,陈六使的经营却时时寻求突破。益和在20世纪50年代为打破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惜铤而走险,向殖民地政府之外汇统制法令挑战,为华商的海外经营树立了典范。

陈六使:胶叶大亨创办南洋大学。事无巨细,尴尬离场

陈六使:胶叶大亨创办南洋大学。事无巨细,尴尬离场

创办南洋大学事无巨细

二战后,新加坡华侨人口增加,但是华文教育和华校学生却没有相对增加,甚至反而减少。1947年,英殖民当局发表了有关教育政策及有关教科书的规定,“举凡足以阻遏华语教育之生机者,议院无不一一通过。”1951年,马来亚联合邦商业法令更规定商业簿记一律采用英文和马来文,不准用中文。陈六使目睹步步紧逼之下“沦华文于无用之地,而默待其自然向汰的窘境,感到“处兹状况之下,我星马华人低眉相争,负手傍徨,诚不知明日命运又将何以”,他呼吁三百余万星马华人,不能坐视母语教育、祖宗文化之形消迹灭,后世子子孙孙不知谁是父母祖宗。

虽然受教育不多,陈六使却开始积极投身华人教育,呼吁倡办南洋大学。“全南洋群岛一千六百余万华人,为保障并发展母语教育,为维护伟大的中华文化,不可无南洋大学。为传播中华和平的文化,以贡献于世界和平事业,也不可无南洋大学。”陈六使在为南洋大学建校举行奠基典礼时宣告:“我们是在这块荒土上播下文化的种子,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将与日月同光,天地共夺。”

陈六使:胶叶大亨创办南洋大学。事无巨细,尴尬离场

南洋大学获准创办是海外华文教育的重大胜利。图为1955年, 李光前先生(前排右起第十人)十分欣喜地出席校址

陈六使:胶叶大亨创办南洋大学。事无巨细,尴尬离场

南洋大学学生楼落成时,李光前先生(前排右二)和陈六使先生(前排右一)并排一起参加盛典。

经过3年多的筹建,南洋大学于1956年3月15日正式开学。从1953年至1964年间,陈六使一直担任南洋大学执行委员会主席。12年间,南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包括校舍的建筑师资的聘请、科研仪器、图书资料、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位、师生福利及文体生活等方方面面,都饱含了陈六使的努力和付出。

南洋大学诞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运动浪潮席卷整个东南亚。印尼、越南和缅甸人民发动独立战争,抗拒西方殖民地政府回来。英国在这种背景下重回新马,重新划分新马政治版图。1946年,马来亚九州组成马来联邦,而新加坡则成为直辖殖民地,新马分治。马来苏丹的大权落入英行政官手中,英殖民政府又放宽移民入籍申请条例,引起马来人的不满,促发一场保皇和维护马来人特权的政治运动。新加坡成为一个政治孤岛。

“教育与政治纠缠不清,是南洋大学长期面对的困扰。陈六使带领的华人社会,认为传播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可以为马来亚文化的发展和当地人才的栽培做出贡献;而殖民地政府、马来族群和部分英文教育者则不以为然,他们坚称种族和谐和国家建构将因此受到破坏。

在1960年4月2日,南大第一届毕业典礼上,他对毕业生发表宣言说“你们现在是大学生了,南洋大学今天正式颁给你们学位,发给你们文凭这在你们当然是一种光荣,但在另一方面,也加重你们对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群的责任。”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南洋大学终于被强行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海外唯一一所华文大学就此不复存在,退出历史舞台。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前的25年中,南大共有一万多名毕业生,为新马文教,工商,政经各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