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26家中概股公司回港“二次上市”,市值合计超5.3万亿港元

记者 | 刘晨光

编辑 |

“港交所实施改革4年多以来,已经有198家新经济公司成功在港上市,IPO的集资总额超过了8500亿港币。2021年港股日均成交额和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额分别是1667亿港币和417亿港币,较改革前的2017年分别上涨了89%和325%。”7月26日,在由港交所主办的大湾区资本市场论坛上,香港交易所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上市发行服务部主管韩颖姣指出。

2018年港交所实行了“25年来之最大变革”。在原有的主板上市规则之外,新增了18a、8a和19c三个章节。“分别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和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在香港上市,针对新经济公司的上市规则更加包容,改变了香港资本市场的生态结构。” 韩颖姣说。

她指出,自上市新规生效以来,截止到今年的6月底,香港交易所已经迎来了98家医疗健康公司的上市,IPO总额接近了2600亿港币,其中共有50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通过第18a章节上市,首发共募集资金超过1100亿港币,29家已经被纳入了恒生综合指数,28家被纳入了港股通。

在AB股架构方面,已经有11家投票权架构不同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合计募集资金也超过了1700亿港币,这些公司的行业涉及互联网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还有很多公司的上市申请正在处理当中,这些公司已经被纳入了恒生的各种重要指数,也有不少公司被纳入了港股通,流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美国中概股回归方面,韩颖姣指出,自从新上市制度更新以来,已经有26家中概股公司完成了赴港上市,合计募集资金超过了3400亿港币,这些公司市值也是超过了5.3万亿港币,占香港市场总市值的14%。

她指出,中概股的回归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今年已经有多家公司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的方式。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作为新经济的代表,流动性和定价权回归港股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港交所:26家中概股公司回港“二次上市”,市值合计超5.3万亿港元

投资者结构方面,韩颖姣指出,机构投资者及交易所参与者本身合计的交易金额超过了市场的8成,个人投资者则占到了市场交易不到2成的比例。“从外地投资人的构成来看,有小一半来自于欧洲、美国,另外有4成多的投资人来自于亚洲,包括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等。”

她坦言,港股通、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来,香港和内地两地的投资者可以投资的股票占到三个交易所市值和成交额的金额在70%以上。2022年的第一季度,沪深港通和港股通的日均交易额分别达到了1059亿人民币和355亿港币。

港交所:26家中概股公司回港“二次上市”,市值合计超5.3万亿港元

瑞银亚洲区股票资本市场部联席主管暨董事总经理郭自力在论坛上表示,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会把A股和港股结合起来看。“在配置中国资产方面,确实产生了一些波动,按照资本本身的特性,无非是追逐两个方面,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成长性。今年资本从市场的波动性角度来看,更多会追求安全性。”

展望下半年的IPO市场,郭自力表示,今年影响市场的因相对较多,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市场状态。下半年IPO或股权发行项目大概率会呈现短平快的特点。如果市场波动性持续在高位预警,项目发行上面的窗口选择会面临挑战。

“下半年的项目发行,会看到更加理性的定价,不会像前两年呈现非常火爆的状态,但是优质的企业,大概率还是能够在合理定价的情况下获得融资。”他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