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找出此次油价暴跌的真相

我们知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式蔓延,叠加3月6日沙特和俄罗斯主导的“维也纳联盟”破裂,引发了原油价格暴跌。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国际油价跌幅超过40%,实属历史罕见,估计是“前无古人”了。而俄罗斯的“退群”,逼迫沙特上周末打响价格战,更是导致3月9日(周一)布伦特期货价格在数秒内狂跌31%以上,至31.12美元;WTI价格跌幅超过24%,触及30.05美元,两者创下过去2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记录。

如“过山车”般俯冲直下的原油价格,几乎将所有人都“打懵了”。估计石油圈内的所有玩家们在过去的一周都是“张大嘴一脸懵逼”的表情。

作为搭台唱戏的,全球资本市场估计会“说”:“我很惊慌啊!新冠疫情和‘维也纳联盟’破产两面夹击我啊!”

作为供给侧主力军,沙特和俄罗斯估计会“说”:“我很疯狂啊是不是?价格战打就打呗,谁怕谁啊,抢占市场份额最要紧!”

作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石油公司则说:“我很受伤啊!上一轮2014年以来的低油价冬天还没完全过去,这突如其来的一场更为猛烈的寒流,我又得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了!”

而作为需求侧的消费国,估计会“偷着乐”,说:“我有希望了啊!至少我可以少花点真金白银进口石油了!”

从历史中找出此次油价暴跌的真相

1// 油价暴跌:雾里看花

面对新冠疫情,国际油价受需求不畅影响有所下跌,这符合所有人的预期,但短短数日暴跌40%以上,估计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一周来,业界、媒体界、智库界以及相关学术机构的分析文章甚多,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

俄罗斯受够了,沙特也很不开心,过去三年,“维也纳联盟”限产保价的结果是,为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做了嫁衣”。于是“价格战”开打,沙特、俄罗斯等生产出口大国的策略由过去三年的“限产保价”转变为“增产保市场份额”,就看谁实力更强、底子更厚、手段更多、耐力更久了,能撑到最后的都是王者。

[分页副标题]

也有一些分析文章认为此次油价暴跌是“阴谋论”“金融战”“地缘博弈论”“沙特王储萨勒曼耍了小性子”“普京大帝怒怼美国、谋求长期执政”使然,等等。其中有一篇文章的观点挺“邪乎”,作者认为:随着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协议,美国在今后不长一段时期全面抽身中东是‘铁板钉钉’之事,这让长期在国家安全上依赖美国的沙特有了‘唇亡齿寒’的赶脚。而谁能填补美国撤离中东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俄罗斯啊!看看俄罗斯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来在中东的“攻势”可见一斑。而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性进攻是搞财力支撑的。沙特能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打掉俄罗斯的石油财富,而‘价格战’是最直接的手段。说得似乎很在理啊。至于美国为啥全面抽身中东?该文更是很直接,为了集中所有资源对付东方某大国。

事情越邪乎,越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那么,此次油价暴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可能谁也说不清。加拿大学者罗伯特·阿吉莱拉(Roberto Aguilera)他的搭档,瑞典学者马里安·拉德茨基(MarianRadetzki),2016年合写了一本《The Priceof Oil》(“油价”)。常毓文和梁涛两位中国学者2017年翻译出版了此书,叫《油价真相》。清泉粗略翻看了一下,发现仍然找不出油价暴跌暴涨的“真相”。

2// 当我们看不清当下时,看看历史吧!

也许,回顾历史,能让我们感知当下和未来。当我们看不清当下的油价真相时,可以看看历史上,油价暴跌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曾出现过4次暴跌,分别是:

1985~1986年的油价暴跌。20世纪70年代,受1973年石油禁运、1979年伊朗革命事件等影响,国际油价快速上涨,从1973年的3美元/桶上涨至1979年的30美元/桶。油价飙升,刺激了北海与阿拉斯加油田的开采热潮,OPEC成员国也趁势提高产能。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世界陷入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石油需求呈负增长。为保油价,以沙特为首的OPEC决定“限产保价”。但此举导致OPEC市场份额下降,从1979年的47.8%下降至1985年的30.1%。其他OPEC国家暗中增产,大幅度挤压沙特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在1985年底,沙特决定放弃“机动生产商”的角色,不再限制自己的产量,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从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桶下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降幅达70%。

[分页副标题]

1997~1998年的油价暴跌。1997年7月初,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并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地,导致亚洲多国经济受到重创。WTI油价从11月起迅速走低,从21美元/桶,迅速下降至1998年12月的不足11美元/桶,跌近50%。

2008~2009年的油价暴跌。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次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新一轮的世界金融危机,油价随后出现暴跌。油价从2008年中的最高价147美元/桶跌至年底最低30.3美元/桶。

2014~2016年的油价暴跌。受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影响,全球油气供应急剧增加,OPEC和非OPEC产油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坚持不减产。叠加石油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2014年全球石油市场陷入严重失衡,2014~2016年油价呈连续下降趋势,WTI价格从2014年的平均93.2美元/桶跌至2016年初最低的26.2美元/桶,三年跌了70%以上。

而第五次便是当下,2020年3月份正在发生的,油价在一周左右的时间跌幅超过40%。用知名能源战略人士陈卫东先生的话说,“回顾前四次油价暴跌事件,1986年和2014年两次下跌主因是富余产能;1997年、2008年的两次下跌主因是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不足。唯有这一次,是需求和供给两相夹击造成。”的确如此。

上述四次油价暴跌的历史事件中,沙特作为“机动生产商”作用发挥得最充分的是1985~1986年事件。此次事件中,沙特的石油产量从1985年的360万桶/日,上升至1986年的520万桶/日,增幅为160万桶。其实,件事背景要从五年前说起。1980年,石油价格达到了36.8美元/桶的高水平,这主要是由于1979年爆发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导致伊朗石油产量下降;以及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导致伊朗伊拉克石油产量双降造成的。这期间,沙特一直保持着着1000万桶/日的产量水平,以抑制油价过快上涨,“机动生产者”的作用发挥的相当充分。但是,至1981年起,事情出现了反转,由于美欧国家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石油需求锐减,加上前苏联1980~1984年的石油年产量已达到创纪录的6亿吨以上(1200万桶/日),与OPEC产油国大打“价格战”,到1985年,油价已降至27.6美元/桶。这期间,如上文所言,为保护价格,沙特联合OPEC其他成员国,采取“限产保价”政策,结果是其产量水平从1980年的1030万桶/日,萎缩到1985年的360万桶/日,减产幅度接近70%。到1985年,沙特觉得继续采取价格保护措施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放弃“机动生产者”角色,决定增产,结果导致油价大跌。这次下跌之后,油价低迷的状态一直未有改观,1998年年底,油价再次出现暴跌。之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油价进入上升通道。

[分页副标题]

而与1985~1986年油价暴跌事件相似的就是2014~2016年这次了,沙特拒绝“限产保价”的惯性做法,决定维持产量保市场份额。2014年以来的那次暴跌事件尚未远去,沙特在时任石油大臣阿里·纳伊米的带领下,开足马力生产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而沙特的石油产量水平从2014年的1150万桶/日,上升至2016年的1240万桶/日,净增90万桶。

3// 油价真相:核心是对“石油权力”的争夺

其实,从沙特历次“机动生产者”角色发挥,特别是在2016年12月为挽救极端低迷的石油市场,以极大勇气和毅力与俄罗斯达成“维也纳联盟”;此后三年一直在超额执行限产配额,以及2015年和2020年沙特两次放弃“限产保价”,决定“增产保市场份额”的情况看,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仍然十分显著,沙特的“石油权力”仍然很大。这可能与相当一些学者和业界人士的结论相反。

而且,沙特超额执行减产协议(“维也纳联盟”期间,沙特最高执行到位率高达配额的130%)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其作为OPEC领头羊作用从而得以显现,历史上,其产量变化多次超出其允诺的产量配额。这有点类似于故意在给其他OPEC和非OPEC成员国“让利”。至于沙特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得已而知。可能既有道义上的考量,也有战略上的考虑。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结果是,沙特的石油产量变化并非与OPEC组织协调一致。确切地说,沙特的是基于其国家计划(目标随时间而变)对产量进行调整,而非基于OPEC整体情况的考量做出的决定(阿拉伯产油国内部的矛盾,阿拉伯和非阿拉伯产油国之间的矛盾,比如沙特和伊朗,使得OPEC难以形成合力)。也就是说,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依然是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决定增产还是减产的首要因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近二十年来,我们觉得OPEC的影响力一直在弱化、而沙特的“石油权力”仍然持续的困惑。

[分页副标题]

最后,说说沙特的“石油权力”,权力才是世界石油体系的核心,而世界石油体系实际上是世界秩序的组成部分。沙特的石油权力来自三部分,一是其通过“石油换安全”战略,在国家安全上与美国这一超级大国捆绑在一起,有了美国的安全保护伞,沙特在大幅增产或减产上就无后顾之忧,不必担心邻国或其他大国在安全上对自己的威胁;二是其为“石油美元”体系提供了物质保障,如果缺少沙特石油这一大宗商品交易带来的规模效益,以及缺少沙特将石油收入盈余投向美国金融市场带来的示范作用,则“石油美元”体系的稳定性将大打折扣;三是其超低的石油生产成本,这使得其在历次“价格战”中比其他产油国更具“韧性”。

归根到底,就全球石油市场中的供给侧而言,沙特拥有无与伦比的“石油权力”,这或许就是其有勇气与俄罗斯开打“价格战”,而且能打“持久战”,且并不太在意油价暴跌的“真相”。

温馨提示:国内多个品种期货交割手续费标准被调整至0,具体操作请关注金投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