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9月8日电(记者陈云富)15年前,作为我国首家公司制交易所,也是专门上市金融期货、期权的交易市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拉开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序幕。15年来,金融衍生品市场有过“高光”,也有“低潮”,但随着市场监管、机构参与和投资者教育的不断磨合,“资本市场基础风险管理工具”的共识逐渐形成,面对现货市场发展、推进对外开放等趋势,业界期待金融衍生品市场能更多与现货市场相匹配,同时其产品体系和市场深度也与投资者的需求相匹配。
15年上市7品种 金融衍生品市场逐渐完善
相比股市、黄金等市场,期货是关注度较低的市场,而相比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由于专业程度、准入门槛等要求都相对更高,是名副其实的“小众市场”,但在国际市场,这一工具却是机构“必备”。
业界专家介绍,虽然使用程度有差异,境外机构投资者都或多或少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型跨国企业更是普遍使用各类衍生工具,世界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超过90%的大型企业使用衍生品管理风险,此外沃顿商学院的研究数据显示,在连续业绩排名靠前的中大盘基金中,也有超过50%的基金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
正是在管理风险上的巨大作用,2006年9月8日,我国首家专门从事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与结算的公司制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经历多年研发和市场培育,2010年4月16日,我国首个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中金所挂牌上市,拉开了一级发行市场、二级交易市场、三级风险管理市场的资本市场三级市场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到目前,中金所已上市有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三个股指期货,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三个国债期货及沪深300股指期权共7个品种,覆盖权益和利率两大市场。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8月,中金所累计成交超8300万手,累计成交额81.4万亿元,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回升。
“实际上随着市场对外开放,境外市场对A股衍生品有非常高的热情,新加坡市场的A50股指期货也一直受市场热捧。”在不少业界专家看来,如果逐渐放松限制,境内金融衍生品的活跃度还将明显上升。
三个细节看金融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效果如何?
对于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的印象普遍是专业性强、投资门槛高、机构参与更多……这一“高冷范儿”的产品,服务实体经济效果究竟如何?
从三个细节看出端倪。一是在国债期货市场,作为目前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最高的品种,其功能发挥也较成熟和稳定。国泰君安固收部门负责人介绍,2019年年底,LPR定价机制改革后,市场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激增,为降低融资成本,实体企业倾向于置换或推迟贷款、发债等融资活动,但时效性弱、置换成本高,国泰君安创新利用国债期货解决方案,为10家客户40亿融资提供了“保险”。
“微观层面而言,金融期货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风向标和工具,有力提升了市场机构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表示。
二是金融期货有助于提高金融产品的长期收益。鹏扬基金的统计显示,根据公募基金公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中报,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基金规模上升至4055亿元,涉及基金216支,股指期货的合约价值占比9%,从近5年的周期看,相比于2016年底,参与股指期货的基金规模增长接近300%,而参与的股指期货合约价值总量增长接近600%。
万得的一项统计也显示,在股指期货上市后成立的47150个券商资管产品中,使用股指期货的产品到2019年底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值为13.19%,而未使用股指期货的产品则为6.34%。
三是丰富投资选择,降低市场的波动。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量化对冲基金稳步发展,到目前市场已有25只量化对冲基金产品,其中还出现了百亿级级量化产品,而量化对冲基金产品中,绝大多数取得正收益。
截至今年1月中旬的数据也显示,境内专业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合计12.62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18.44%,均处于近年最高水平。
“当市场波动加大时,机构投资者如果没有充分的对冲工具,可能会被动减仓股票债券。” 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表示,近年来,因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对于金融期货的理解和应用更加充分,资本市场也受益于股指期货和国债带来的波动性整体降低,提高了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双匹配”:金融衍生品前景广阔
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金融衍生品引入国内市场的时间还不长,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参与和实践更短,监管、机制和市场运行也还有待完善。在业界专家看来,未来衍生品市场还需“双匹配”:发展程度与现货市场相匹配、市场品种和深度与投资者需求相匹配。
随着海外资金不断增持中国资产,目前新加坡交易所A50股指期货活跃合约的持仓量已逼近80万手。“在港交所股指期货产品推出前,海外投资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风险对冲。”中信证券分析,由于融券的成本较高,以及QFII/RQFII通过中金所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的限制较多,利用新加坡交易所A50股指期货已成为境外多数投资者的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境内市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境外不断推出相关的衍生产品,也对境内金融期货市场和投资者实际上带来新的挑战。“从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格局来说,境内金融期货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扩大开放的迫切性越来越强。”厦门大学金融工程教授郑振龙认为。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刘晴川认为,稳步推进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做好特定品种、产品链接等对外开放的路径与业务设计,是未来我国金融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助推器。
在郑振龙看来,金融的发展程度要跟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衍生品发展程度也要跟现货发展程度匹配。而以债券市场为例,2020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7.3万亿元,国债发行7万亿元,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17万亿元,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253万亿元,银行间拆借、回购交易更高达1106.9万亿元,而全年国债期货的交易额仅26.37万亿元。
“产品体系建设是金融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基础。”对此,刘晴川等业界专家呼吁,加快金融期货新产品的供给,打造覆盖权益、利率、外汇等多领域的金融衍生工具产品体系,满足市场需求,完善市场的功能。(完)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