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约车平台到“生活服务Super App”,疯狂扩张的Grab和Go-Jek都逃不过本地化难题

编者按:本文作者 Danielle Keeton-Olsen,原文标题Ride-Hailing Startups Go-Jek & Grab Seek Success In Southeast Asia With Localization。

东南亚最大的两家网约车公司正在研究该地区各国消费者的喜好,以求进入更多市场。在它们看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出行市场脱颖而出,本地化是关键。

今年夏天,新加坡的 Grab 和印尼的 Go-Jek 都宣布了扩大服务地区和业务范围的计划,并明确表示会充分考虑不同市场的特点。

Grab 正尝试将业务范围扩张到网约车以外的领域。公司于七月推出了 GrabPlatform计划,把技术开放给当地企业,帮助它们优化物流和支付服务。Grab 希望招募类似 HappyFresh 这样寻求扩展自身服务的当地伙伴,后者是一家电商公司,与 Grab 在订单配送方面有合作。Grab 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生活类超级APP”。

“相比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从头开发自己的业务,不如与已经拥有丰富经验和完备基础设施,并知道如何更好地服务当地消费者的企业开展合作,”Grab 发言人 Melanie Lee 解释说。

另一方面,Go-Jek 也在几个印尼以外的东南亚国家推广自己的网约车服务,并计划在未来进入其它按需服务领域。公司在六月宣布称,会在之后几个月进入新加坡、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市场,并于七月开始在越南公测。Go-Jek 于2010年在印尼成立,最初只是一个网约车软件,如今已成长为一家按需服务提供商,提供从食物配送到上门按摩等系列服务。17年年底,收购了三家印尼金融科技公司,目前也在推进自己的手机支付业务。

为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Go-Jek 将泰国和越南的业务分别命名为 Get 和 GoViet,还在当地组建了专门的团队。Go-Jek 的创始人兼 CEO Nadiem Marakim 此前曾表示,希望和那些与公司业务契合的当地企业展开合作。

从网约车平台到“生活服务Super App”,疯狂扩张的Grab和Go-Jek都逃不过本地化难题

当地法规延缓本地化进程

在推进其本地化策略的过程中,两家网约车公司都面临着同时来自司机和监管机构的压力。过去几个月里,从泰国到印尼的数千名司机向两家公司发出抗议,指责它们用低价扰乱市场、妨碍公平竞争。参与抗议的既有 Go-Jek 和 Grab 自己的员工,也有其它平台的司机。

对 Go-Jek 而言,越南将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Grab 此前在该市场的遭遇为其提供了参考。今年早些时候,Uber 将其东南亚业务出售给 Grab,此后,越南的税务部门就一直要求 Grab 替 Uber 补缴总计291万美元的税金和逃税罚款。

六月,Grab 的一名发言人告诉 VnExpress,公司已拒绝缴纳Uber 的罚款,但越南律师商业仲裁中心(Lawyers’Commercial Arbitration Center Chairman)的主席 Doan Van Hau 表示,根据越南企业法,Grab作为 Uber 的收购者,有义务承担前者的罚款。

在本土市场,Grab 也遭遇了新的监管阻力。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协会(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 of Singapore)正在调查该公司是否通过收购 Uber 形成了垄断。Grab 方面称,此次调查是监管机构“双标”的体现,因为其它公司也进行过类似的交易,却并没有被查。

36氪国际站 KrASIA出品,编辑:科壳可氪。

“出海频道”已经在36氪app上开出来了!将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内容(今年会特别聚焦东南亚)。来,跟着小动画,三步置顶出海频道,一键直达关键动态。

从网约车平台到“生活服务Super App”,疯狂扩张的Grab和Go-Jek都逃不过本地化难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