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每年都会评选出全球十佳绘本,这个奖项很权威,一旦评出,全世界的父母都会以此为依据来给孩子们挑选绘本。在2015年以前,这个榜单里从未出现过中国人的作品。
不过,2015年底,中国女孩郭婧创作的《独生小孩》却出现在了榜单当中,但这本书获得的的殊荣并不止于此,它后来还包揽了多类童书大奖,并获得了最优漫画奖艾斯纳奖的提名。有人说,这是一本灵魂之作,可与《雪人》、《抵岸》等大师级作品媲美。
作为一本“梦幻题材的无字书”,《独生小孩》是作者寻找心灵归路的旅程,它不仅疗愈了无数内心孤独的大孩子和小孩子,也唤醒了独生一代的百味回忆。
孤独无边,我用整个童年来对抗
妈妈去上班了,小女孩被独自留在家中。房间空空的,女孩觉得很孤独,也很寂寞,她站在窗边,无聊地望向窗外,小小的身影写满了忧伤。
这是《独生小孩》的开篇,书中留着齐耳短发、胖嘟嘟的小女孩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她的父母都要上班,因此白天只好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
留在家中的小女孩非常落寞,她总是试图自己为自己寻找快乐。她一个人看电视、吹泡泡、玩玩具,把长被单披在身上,穿着妈妈的高跟鞋玩过家家的游戏,对着镜子摆出各种姿势。她骑三轮车、堆积木、给娃娃们排排坐讲故事。好像所有能干的事都干了一遍,但时间过得好慢啊,才过了一个多小时,距离下午五点半爸爸妈妈下班还有好长时间呐!
实在无聊了,就趴在窗户上看看外面的世界吧,外面有时刮风、有时下雨或者下雪,有时候则是万里晴空,天上没有一丝云彩。这时候,小女孩就会幻想自己变成了一只小小鸟,冲破窗户飞向了外面的世界……
书中的小女孩,就是作者郭婧本人。因为是独生子女,双职工父母无法陪伴,童年的她捱过了许多的独处时光,因为孤独和无聊,她开始在纸上随手作画,画自己想象中的窗外世界,以及各种各有有趣的“玩伴”,她还自创了各种各样的幸运图腾,希望它们能散发出神奇能量,保佑爸爸妈妈快点儿下班回到家。
郭婧的妈妈是医务工作者,每天的工作紧张又辛苦,终于挨到了下班时间,繁忙的工作已经耗尽了她最后一丝热情, 面对女儿的时候已经身心俱疲。
每当到了下班时间,郭婧的耳朵就分外灵敏,哪怕再小的开门声也不能逃过她的耳朵。她总是像一只小鸟一样扑向妈妈的怀中,希望妈妈给自己一个吻,然后抱抱自己,和自己一起玩游戏、讲故事。可是看到妈妈疲惫的样子,她又心软了,不好意思再缠着她亲亲抱抱。而是懂事地退到一边,让妈妈好好休息一会儿。
“这孩子,太懂事了,不粘人,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妈妈。”大人们总是这样夸奖郭婧。只有她知道,这份懂事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的落寞,这些落寞慢慢堆积着,终于汇聚成了一个黑洞,成为了童年时代挥之不去的遗憾。
迷路不可怕,只要你有勇气走下去
《独生小孩》这本书,虽然不着一字,但情节却舒缓而紧凑。当小女孩实在无聊到了顶点,她开始翻看相册,不知不觉翻到了在姥姥家拍的照片,忽然回忆起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时的甜蜜时光。
“我好像已经很久没去姥姥家了!” 她想。
这时候,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等雪下大了,就可以在姥姥家院子里堆雪人了。
于是,小女孩决定去姥姥家。她给爸妈留了字条,然后义无反顾出走了。
绘本里的小女孩很勇敢,可现实中的郭婧却没有“出走”的勇气。她自小热爱涂鸦,家人送她去兴趣班学绘画,刚开始是学油画,后来是国画、素描……好像总是老师认为她适合学什么她就画什么。可是,画出的作品都不是她所喜欢的!
绘画课程规矩太多了,画出的作品太古板,相比之下郭婧更喜欢在课本上乱涂乱画,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哪怕乱糟糟的课本会被老师痛骂。
后来郭婧考进了天津美院。可是父母觉得学画画没有前途,就给她改了雕塑专业。她不甘心,但却沉默着接受了父母的安排,继续懂事了一把。
美院里女孩子多,大家都爱漂亮,周末会热热闹闹地装扮起来起来去逛街,但郭婧却永远把自己穿得灰扑扑的,不修边幅地躲在宿舍里画小人。她画的小人永远不开心,耷拉着眼睛和嘴巴,一如主人灰败的心情。
大学毕业后,父母早已托人帮郭婧找好了工作。新工作是当制图员,安稳清闲,待遇也不错,刚好适合女孩子。但这工作太单调了,郭婧经常觉得自己心情压力,快要窒息了。她想拿起画笔,肆意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为了画画,乖乖女终于叛逆了一回。她辞掉了工作,跳槽到了北京一家网游公司做原画师。
做了两年,郭婧跳槽到了新加坡。新工作环境不错,待遇也好许多,同事们都很好相处。日子仿佛变得热闹而有趣,可是不知为什么,女孩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有些不甘。
每当这时,她就会回忆起小时候的一次迷路经历。那时的郭婧只有6、7岁,独自乘坐25路公交车去姥姥家。结果,她在车上睡着了,醒来已是黄昏时分,车已经抵达终点站。倔强的小女孩不肯向别人求助,而是一边哭泣一边往回走,硬是摸黑找到了姥姥家。
不知怎么,这次迷路的经历一直镌刻在记忆里,潜意识告诉她:迷路并不可怕,只要跟着直觉一直走下去,最终仍然能找到回家的路。正是这段经历,一直启发着她,指引着她,悄悄在心底酝酿起了新一轮的出走。
孤独如月,照亮还家路
每当拿起笔,一帧帧情节就像从心底奔涌而出,《独生小孩》的构思自然而又顺畅,郭婧由此而意识到:这么多年以来,自己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她渴望和小伙伴尽情玩耍,也渴望与爸爸妈妈亲密相伴。意识到这点之后,郭婧再也不想与眼前的生活妥协,她只想帮自己内心的小女孩圆梦,通过手中的画笔帮助小女孩开启一条勇气之旅。
郭婧再一次辞职了。她回了国,开始专心画画。因为这次辞职,她成为了亲朋好友眼中不靠谱的典型。听说她居然辞了待遇不错的工作在家画画,大家窃窃私语,觉得她一定是脑袋出了问题,才会做出这么幼稚的事情。
郭婧的父母也因为女儿的再次辞职而忧心,在他们看来,姑娘年纪不小了,找份安稳工作,嫁人生子才是正途。这会儿女儿却着魔似的做起了画家梦,辞职专心画画,这不是犯傻是什么?
但孩子总归是自家的孩子,虽然嘴上念念叨叨,但日渐老去的爸妈还是读懂了女儿的坚持。他们心疼女儿,也只好去支持她,纵容她。
一开始,郭婧的心也是乱的,每日忐忑不安。但慢慢的,她不再纠结,而是随心而走,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给绘画。她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没有收入,不买新衣,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画画,创作带来的畅快感让郭婧每一个毛孔都无比舒畅。
在她的笔下,一个故事浑然天成:独自去姥姥家的小女孩迷路了,不知不觉走进了森林深处,她惊慌失措,惶恐不安,这时候一只小鹿出现了。小鹿很温柔,它驮起了女孩,飞到了云端和小海豹一起嬉戏,播撒着欢乐。后来险情突发,三个小伙伴一下子被巨鲸吞没了。还好,这只是一场虚惊,后来它们循着亮光找到了出路,鲸鱼忽然开始喷水,三个伙伴也被喷上了云端……
最后,小女孩完成了自己的奇幻之旅,回到了家中。
一支支用秃的铅笔绘制成一摞摞厚重的画稿。一年半的绘梦时光倏忽而过。就这样画啊画,郭婧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洞一点点变小了,最后消失了。
画完最后一笔,她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而在作画的过程中,她已然知晓:自己的画蕴含着奇异的能量,这种能量必将传递给更多人,去疗愈那些孤独的同类——有着和自己相似经历的大朋友和小朋友。
“当我们不再畏惧孤独,它就会变成一盏清冷的月,照你找到回家的路。”作为一个独生小孩,郭婧终于找到了生命的美好归宿。
而作为《独生小孩》的读者,不管是纯真的孩子,还是沧桑的成人,在翻开这本绘本的时候,总能邂逅某种心灵的悸动。比如触动我的是那些童年的细节,不知道触动你的是什么呢?
被生活欺凌千遍,仍活成朗月一轮,只因拥有弱德之美
前半生丁克,51岁生下三胞胎,女性觉醒后,整个世界会为之让路
海的女儿:不自爱,没人爱——妈妈必须讲给女儿的防性侵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