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金近照
篆书对联 《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138cmX23cm)
行草条幅 《吴之章·舟夜》(136cmX34cm) 释文:江寒月浸一天霜,人语穿林露火光。知是近村渔水利,夜深燃竹看鱼梁。
隶书对联 《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178cmX32cm)
隶书对联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178cmX32cmX2)
□ 芥 堂
■赵永金 1972年出生于江西寻乌县,中央美院书法硕士,系中国书协会员、深圳市书法院院长、深圳市书协副主席、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深圳市福田区书协主席、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等。其篆刻作品获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第八届获“全国奖”);书学论文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出版作品集多部。
1993年,从江西寻乌来到深圳时,他只是一个书画廊学徒。如今,他在书法事业上硕果累累,拥有众多头衔。从2006年开始,他策展50多次,策划出版书画类图书500多种。他叫赵永金,凭着一支毛笔,以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最现代的都市里,长袖善舞地书写着自己的书法传奇。
求学:笃定的“行者”
赵永金是一个为了艺术理想甘于苦修的“行者”。
赵永金小时候,爷爷曾对他说:“树要皮,人要脸,读书人的字就是读书人的脸。”少年赵永金对叔父的一手好书法羡慕不已,从此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中学后,写得一手好字的赵永金,成为班上出黑板报的“专业户”。
1993年,因为不满足现状,赵永金瞒着家人辞去了中学教师的公职,毅然南下深圳,成为书法篆刻家陈墨先生所开书画廊的学徒,边打工边跟着陈墨学习书法篆刻。1998年,在人们为财富奔走的时候,赵永金却要重拾理想、重新拿起毛笔,说服妻子,负笈南京艺术学院,受业于黄惇、苏金海诸先生,在书法审美上接受了一次“洗礼”。许多杂乱、浅俗、曾经自以为是的“理念”,在南艺悄然化解。同年,其篆刻作品不仅入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还在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中获优秀奖。2001年,他的行书作品荣获江西省第二届青年书法作品展一等奖。从此,赵永金干脆把接手的书画廊关了。2002年,他来到中央美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在王镛、邱振中、刘彦湖、徐海等先生的指导下,他开阔了视野,书艺大进。不久,其行草书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展中荣获最高奖“全国奖”,蜚声书法界。随后,他被书坛颇有影响的“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吸收为艺委会委员。2005年,他考取中央美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央美院王镛工作室2005级三名研究生之一。王镛先生的书法创作主张和艺术道路使赵永金深受启发,其毕业论文《论影响清初帖学衰微的几个因素》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
“我是个把书法当作事业来做的人,书法就如同我的血液在身体里流动。”赵永金所言,应为其作为“行者”苦修后的深切体悟。
为人:朴讷的“侠者”
赵永金是个“矛盾”的人。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性格内向,讷于言辞,纯朴诚挚,但又富机智,广游历,好交友,性近于侠。这一点,从给他写书法评论文章的名家名单中可见一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祁小春,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宝麟、副所长陈志平,书法理论家丁正,上海韩天衡美术馆馆长顾工博士,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肖文飞博士,书法评论家薛元明……
赵永金交游之广自不必说,而其游学,又有迥异于同侪之处。南京黄惇,北京王镛,俱为当今书坛巨擘,然二公为学门径不同,赵永金却能兼师而蓄取,已属不易;更兼事师如父,得二师齐力提携,可谓登堂入室,尽窥南北之妙。
2011年,深圳市书法院成立后,这里更成了赵永金交游的“据点”。从他的微信可知,他交游的对象极为广泛,他们来自北京、上海、长沙、南昌、香港、澳门等全国各地,乃至新加坡、韩国等国家。
据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岭南书法院院长郑荣明观察,赵永金这种侠者性情,应该来自于他内心的自由。按赵永金曾经努力经营的事业顺延,他或许可以很风光地发家,成为一个富翁。但赵永金并没有遵循这一生活逻辑,而是在书法篆刻这一有些苍老、但依然挺拔的大树下停驻了下来,乘凉也好,观赏也好,品味也罢,这让他有了一种自由和散淡,有了一种艺术的心态和艺术的人生目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做事:干练的“王者”
讷于言者必敏于行。性格内向的赵永金,做事干练老道、驾轻就熟,时时迸发出沛然充盈的能量,处处显示出王者风范。
2005年,赵永金发起成立了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在北京读硕期间,他经常返回深圳策划、组织、承办各种大型书法活动。从2006年的“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到外来青工书法大赛,从“印象福田”篆刻展、“广种福田”书法展再到“岭上雅集”书法展等,赵永金策划的50多次书法展览,为深圳青年书法家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正是通过这些展览,深圳青年书法群体渐成气候。上海《书法》杂志执行主编胡传海先生撰文称,“深圳书派”正在崛起。广东省书协副主席、深圳市书协主席陈钦硕对赵永金评价道:“赵永金的努力推动了深圳书法的发展,值得称道。”因为展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圳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等许多单位,纷纷将书法活动交由赵永金及其主持的书法院策划、承办、评审。赵永金也因此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嘉奖,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来深建设者”。2007年11月,他又被深圳市文联与深圳市青联推荐为“深圳市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在深圳风生水起的时候,赵永金不忘反哺家乡书法事业,多次支持赣南举办全国性书法大赛。他曾为寻乌县一中捐赠价值3万多元的数百册图书,指导家乡许多书法后起之秀步入艺术殿堂。鉴于他以书法艺术在家乡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赣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其“客家之子”称号。
赵永金的事业越做越大,他在香港的中国艺术出版社挂职艺术总监,为众多权威艺术机构和单位责编书画、诗文集500余种。同时,他还创办书画类报纸《墨林》,他主持的深圳市书法院微信公众平台目前拥有粉丝8万余人,成为书法界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之一。
游艺:温雅的儒者
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赵永金对古代碑刻法帖并不固守一家、一味追摹,而是广采博收,吸纳众家之长。他的作品里, 既有二王帖学血脉,宋代苏、米和明代董其昌的形迹,又有北碑、摩崖石刻,以及清代金冬心、近代来楚生等人的影子。为避免熟而生巧、落入俗套,他不断汲取新鲜的营养元素,使自己的作品熟而后生,不至于过早定型。
文学借语言表现,书法借线条表现,书法家通过线条的跌宕律动,映照情绪、心境,直指生命体验。赵永金书法比较注重笔法,他的用笔总体感觉是“畅中有涩,润中有渴”,行笔的顺逆、曲直、虚实、润枯,经过他的呼应、交接、排列、组合,枯则以湿墨润之,湿则以枯笔醒之,在同样的宣纸上给人以不同质地、不同感觉。欣赏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线条语言特别丰富,富有质感。他正是通过灵活的用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律节奏,并拨动欣赏者的心弦,以线条挥舞显生命律动,以笔墨变化显运行节奏,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对于赵永金书法,已有诸多名家进行评论。肖文飞博士评曰:“清雅散淡,气息纯正,有性情,悟性高,线与古会,形达己意。”郑荣明先生评论称:“优雅而又隽逸,自由而又散淡。”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书法带头人、教授徐文平称:“格清气逸,传神动人。”曹宝麟先生评曰:“下笔便现松秀。”祁小春先生评论说:“赵永金对古代经典法帖广收博取,深谙古法,发诸毫末,既继承传统,又自出机杼,观之如见其人,可谓学古能化。其为人朴实无华,书品亦如人品,言谈举止有儒者风范,书风秉承传统,又于学问勤加积习,展望其未来,实未可限量也。”
笔者认为,赵永金五体皆工,所书五体虽形貌不一,但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一种清逸、萧散的气息,尽显冲和、温雅的儒者之象。
(配图均为赵永金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