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作者 | 金旺

出品 | 锌产业

什么是机器人?

1970年,北京著名的798艺术中心在当时还是一个军工单位,彼时,初中毕业的龚克进到798厂,成为了微波车间的一名车工,这一干就是8年。

后来历任天津大学校长、南开大学校长,如今担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的龚克回忆起那段经历时称:

当时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特别有同感,也是在那种工作环境下,形成了我最早对机器人的一个理解——像机器一样工作的“人”。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正因有这样的理解,以至于后来被公派出国留学第一次参观当地一家自动化工厂的机器人车间时,看着各种忙碌的工业设备、工业机械臂,龚克向带队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机器人在哪里?

时至今日,我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已经超过10万台,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23万台,这时的龚克更愿意将机器人解释为“让人重新成为人,而不是像机器那样做简单重复工作(的一类产品)。”

工业机器人的“三高两低”

1921年1月25日,捷克作家Karel Capek刚刚出版不久的剧作《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布拉格国家大剧院上映,这部三幕剧一经上映,就轰动了整个欧洲,由此也衍生出一项让后人研究至今却仍未能尽如人意的技术,这项技术就是Robot(机器人)。

或许Karel不会想到,被他塑造成工厂苦力、最终灭绝了人类的机器人,在百年之后的今天,虽然“人工智能威胁论”仍被诸如斯蒂芬·霍金、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重量级人物不断提及,但截止2019年,已经有300万台机器人真正走入了人类工厂,每日准时上班打卡。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制造业自动化水平在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衡量指标——机器人密度,该指标指的是每万名制造业员工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

如果哪个国家的机器人密度能够超过100,就说明这个国家的制造业自动化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9年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所有国家机器人密度的平均水平也只有113。

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是多少呢?

9月11日,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

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已经从2016年的71增长到了2019年的187。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另外一组数据同样体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之迅速:

  •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为15.4万台,全球占比为36.5%;
  • 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为14.1万台,全球占比为37.7%;
  •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为16.7万台,全球占比为44%。

显然,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几近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纵观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不难看出,不只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占比突出,整个亚洲的机器人密度也已经超过欧美及世界平均水平,从IFR公布的2019年统计数据中甚至可以看出,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不是欧美发达国家,而是位于亚洲的新加坡(918)。这其中的奥义在于,亚洲这一人口密集型地区是上世纪欧美制造业转移的集中区。

随着近半个世纪经济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出现用工难的现象,机器人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价值由此也被视为一剂良药,这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部分国家的制造业加速转型,中国机器人应用情况尤为突出。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辛国斌在报告中指出:

国内工业机器人已经在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机器人应用逐渐向家具、食品、冶金、纺织、陶瓷绘艺等传统行业延伸,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恶劣环境高风险作业的痛点问题。

机器人密度高、装机量大、行业应用广泛,这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真实写照。

正因如此,大量资本涌入了这一赛道,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融资事件有94例,单笔融资额过亿的有31笔,总融资额超过100亿。

一边是劳动力短缺成问题、机器人开始广泛应用;另一边是创业团队、大量资本不断涌入,各种利好之下的机器人赛道真是门好生意吗?

要想真正做好这门生意,企业还需要正确认识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存在的两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中国国内机器人品牌市占率低,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严重。

以IFR公布的2019年数据为例,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6.7万台,其中外资品牌为12.3万台,国内品牌仅为4.4万台。

另外,新松机器人创始人曲道奎指出,目前国内机器人在技术和市场上面临三方面挑战:

  • 核心技术空心化。软件、高精度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与国外比仍是我们的短板;
  • 高端产品低端化。在中国市场中,高性能机器人国外品牌占到了80%,国内品牌占比不到四分之一;
  • 主导市场边缘化。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中,几乎全是国外品牌产品,很少见到中国品牌机器人。

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好在由之产生的产业价值让各个国家从政策层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技术升级带来的辐射效应,也推动了另一个机器人品类——服务机器人的崛起。

服务机器人的崛起,让国内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另一波创业热潮。

300亿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养成

2016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仿人机器人Atlas已经可以跑步、搬运,甚至是走梅花桩,然而当时这款网红机器人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里,无法真正商用,波士顿动力也因此几经易主,漂泊不定。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实际上,真实的商用机器人未必需要这么炫酷的技能,锌产业向多位行业专家求教,大家一致认同的一个观点是,目前真正实现商用的机器人其实都是在某一方面针对某类特定场景进行的技术、功能深入研发。

例如,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扫地机器人其实是针对家庭这一封闭场景进行定位导航、建图及清洁技术的不断迭代形成的有商业价值的机器人产品。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从IFR发布的《世界机器人报告2020》中的调研数据来看,目前服务机器人市场销量排名前七的分别是:物流机器人(7.5万台)、公共环境服务机器人(2.0万台)、安保机器人(1.9万台),检查维护类机器人(1.5万台)、专业清洁服务类机器人(1.3万台)、野外机器人(1.0万台)、外骨骼机器人(0.9万台)。

曲道奎解释称:

保安、清洁是服务业里最大的两个劳动密集型人群,根据预测,专业清洁机器人在未来2-3年的销量会进入到行业前三。

2020年,腾讯、美团共同参投了一家国内机器人创业公司,高仙机器人,这家机器人公司核心产品正是商用清洁机器人。之所以两家互联网头部企业会在2020年选择出手,锌产业认为,主要是考虑了两个重要指标: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投资是一项技术活儿,投的太早容易导致太晚获得投资回报,投的太晚又容易投不到好的项目。因此,对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要有充分的理解。

锌产业向行业商用清洁机器人赛道创业者了解到,商用清洁机器人赛道是在2019年基本成熟起来的,2020年疫情又将这一市场进一步唤醒。

2021年科沃斯、石头两家国内C端扫地机器人企业也开始进入到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就在两家年出货量超百万台的扫地机器人头部企业进场寻找机会时,行业也在期待科沃斯、石头能成为鲶鱼,搅动这一一直未能真正爆发的市场。

另据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有43例,融资金额约75亿元,其中,融资数量最多、金额最多的是医疗机器人,占比46.8%。而在去年,仅微创医疗机器人一家单笔(战略)融资就高达30亿元。

然而,相对于医疗机器人而言,消费者感知度更高的其实是配送机器人。

如今,在一二线城市,随便进一家火锅店,甚至是路边的烧烤摊,都有可能遇到配送机器人。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就在上周,普渡科技公布了数亿元C2轮融资,这是今年普渡科技完成的第二轮融资,两轮融资金额合计近10亿元;同期,擎朗智能也公布了2亿美元的D轮融资,软银愿景领投。

实际上,配送机器人是一个离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字节等互联网头部厂商构建的互联网业务圈层较近的一个机器人品类,在互联网这只隐形大手推动下,配送机器人得到了远高于其他机器人品类的关注度。

今年5月,京东物流、美团、新石器拿到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的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今年7月,腾讯对美团增资26亿,用于无人车、无人配送等技术创新。此外,京东无人车、阿里小蛮驴也纷纷进入各类配送场景。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就配送机器人细分场景来看,各场景中已经走出了不少明星企业,例如餐饮配送领域的普渡、擎朗,酒店配送领域的云迹,KTV配送领域的优地。

然而,配送机器人领域如今仍处于尘埃未定的纷争之中,各家厂商在坚守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继续向其他场景拓展,寻找机会的创业团队仍在继续涌入。

例如,普渡今年推出的新品「闪电匣」瞄准的正是酒店、楼宇场景,优地发布的「优小妹五代」、「优小哥三代」分别瞄准的是酒店场景和室外场景。

2018年成立的洛必德近期在家庭健康、室外配送、室内配送领域也推出多款机器人产品,其中,洛必德推出的小型室内配送机器人「蛋挞」甚至直接将售价压到了9999元,远低于2万左右的市场均价,成为又一位“搅局者”。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同样新推出酒店配送机器人的还有派宝,据派宝内部员工透露,目前派宝正在寻求有酒店资源投资方的战略投资。

曲道奎在报告中指出:

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83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319亿。

正是这样一个百亿级规模的机器人市场,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创业团队不断涌入,已经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仍要时刻准备好接受来自隔壁赛道同量级企业发起的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机器人的下一站

没有“智能”的机器人就像是工厂流水线上“像机器一样工作的人”,能胜任的工作只有简单、重复性的劳动,要想让这些机器人去完成现在交给智能机器人来完成的高精密工作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1954年,美国人George Devol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Unimate,这也成为工业机器人手臂的雏形;1961年,Unimate正式被运用到了通用汽车的生产车间。

这时,距离Unimation推出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正式走向成熟的Puma还有17年。17年后,随着Puma的发布,一举成名的还有当年买下George Devol可编程机器人专利的Unimation创始人Joseph F·Engelberger,Engelberger也因此被誉为“机器人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指出:

感知技术、记忆技术、行为规划、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进程)决定了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我们认为未来的机器人一定是一个完备的、智能化的、网络化的闭环控制系统。

为此,王耀南院士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机器人1.0的自动化阶段、机器人2.0的数字化阶段、机器人3.0的智能协作阶段、机器人4.0的自主服务阶段。

839亿的中国机器人生意

他指出,“现在机器人发展还处在一个1.0到2.0的过渡阶段。”

1.0阶段的机器人的典型形态是由控制器、减速器、伺服器、人机交互界面构成的机器人;

2.0阶段则是加入了视觉感知、轨迹规划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

未来在学术界、工业界研究最多的服务机器人将会向协作机器人方向发展,这其中,机器人的认知学习、人机交互、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2016年3月15日,AlphaGo以4:1的战绩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时,AI(人工智能)带来的想象空间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与李世石下棋的AlphaGo用到了1920个CPU和280个GPU,平均下一盘棋,谷歌就要为AlphaGo交3000美元电费。

就在前不久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

然而,在机器人成为一门好生意后,人工智能如何与商用机器人结合应用将是机器人行业接下来面临的挑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