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向着“特殊经济功能区”迈进: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自贸区新片区也成为全国两会热门话题之一。代表委员们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要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个定位在“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意味着上海自贸区又将迎来历史性的新篇章。

今日焦点 | 向着“特殊经济功能区”迈进: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

图说:全国人大代表就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建言献策。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刘歆 摄

制度设计

挖掘红利期待突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说,自贸区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形成一批“首创性”制度创新,努力在打造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高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高地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从2013年9月起,自贸区就引领着中国土地上的新一轮改革探索,2018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的指示,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深化推进“三区一堡”建设为核心,以系统集成、部门联动等为改革创新方法,全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要肩负全球竞争条件下的国家战略任务,应当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成为经贸、法治等领域与世界接轨的国家级特殊经济功能区。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表示,制度创新历来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不仅要秉承以往制度创新的传统优势,而且要为这种转变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从上海自贸试验区五年来的实践我们就可以看到,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优势,避免了走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发展的老路,走的是挖掘制度红利这样的新路。

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建议,自贸区新片区要有新突破,要建立更加面向国际的制度型开放体系,能够吸引各类高端要素资源,在区域内高频率流动、高效率配置、高能级聚合,努力形成化学反应,推动深入融入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要将新片区的“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功能优势”,这应是未来新片区建设的与众不同。

今日焦点 | 向着“特殊经济功能区”迈进: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

图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创新变革

境内关外享受便利

上海自贸区的扩容意味着,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首位城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这“三位一体”的国家战略将真正互联互通并将协同发挥作用。这也意味着是新功能、新布局、新动力和扩大开放的有机组合,含“功能扩区”“物理扩区”和“新改革措施”,目的是通过扩大开放新措施,推动实现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珏慧建议,出台针对贸易和物流资源集聚的自贸区税收政策,“新加坡、中国香港、迪拜等著名自贸区普遍实行税收优惠,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出于增加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大部分自贸港(区)皆有关税趋零化趋势,甚至实行‘零关税’政策。目前,我国自贸区税收优惠有限,并未充分体现吸引贸易和物流资源要素集聚的功能。”

徐珏慧代表建议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按照贸易对等原则,试点促进贸易自由、货物进出自由的关税优惠,推进关税趋零化。建议对注册和生产经营在自贸区的制造、加工及贸易、航运、仓储、物流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针对其从事物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加快各类贸易和物流相关业态向自贸区集聚。

陈晶莹代表认为,以往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当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先上车后买票”的做法,先尝试、后立法的模式会使部分制度创新在没有既定立法的条件下进行,存在着事权和制度创新之间的矛盾问题,“我的建议是通过运用事权、法制制度一体化的做法,例如可以推出部分经济领域法律适用的负面清单制度,化无效赋权为有效赋权,从根本上消除反复赋权、无效赋权的现象,以此助推自贸区新片区的制度创新。”

“新片区要实行真正的‘境内关外’政策,做到‘一线完全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球最高效的管理,成为全球最智慧、最高效的自贸区。”周汉民委员建议,新片区也可以与关内联动,比如引导一些特定的产业资源在新片区集聚、发展,让它们享受更加宽松的政策。

在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看来,财税部门在先进税制的探索方面已进行了不少有益尝试,让广大纳税人实实在在享受到便利。蒋颖建议,探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体系,应以国际公认的自由贸易区域作为对标,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和自贸试验区的产业改革计划,优先选择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而言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和指标性的税制课题加以研究并作为突破重点,同时通过适当的容错机制为税制创新保驾护航。

探索新政

产业聚焦人才汇集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应尽快改变以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层级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周汉民委员建议,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要集聚全球高端资源发展关系国家经济长期安全和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如芯片、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

陈鸣波代表建议,自贸区新片区要有新布局,建立发展面向国际、联动国内的开放型、功能型、辐射型的高端产业体系。“要集聚高端产业很不容易。比如,特斯拉落户上海谈了两三年,既需要制度突破,又需要有足够土地空间,两者缺一不可。今后要探索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保税监管,没有腹地,这些产业也难以落地。”他表示,上海自贸区最初只有28.78平方公里,主要以跨境贸易为主。后来自贸区面积扩大到120.72平方公里,把陆家嘴、金桥、张江高科纳入进来,增加了科研要素,但还是不够。“未来的新片区,如果既有创新的政策,又有广阔腹地空间,就能强有力地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立起面向国际前沿的科创产业融合新高地。”陈鸣波说。

“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设立,将对于飞机租赁和资产管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表示,大量的飞机租赁和航空资产管理在自贸区的聚集会对航空枢纽运营产生正面影响,尤其对基地航空公司进一步扩大机队规模、降低机队引进成本方面有巨大帮助,他也非常期待在新片区中能够集聚一批这样的企业。

周汉民委员提出了一个更新的概念,这就是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作为一个“生活特区”。在周汉民委员看来,新片区应该是高质量生活的示范区、引领区和探索区,“由于新片区需要汇聚全球一流人才,高品质生活应当成为这里的标配。依靠高品质生活来吸引大批海外人才,并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乡。”

或许有人觉得在这么小的一个区域里面,能够承载这么多功能吗?对此,周汉民委员表示,面积不是问题,只要思想解放解放再解放,工作务实务实再务实,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勇于担当、富于创造,自贸区新片区完全可以创造出新的奇迹。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方翔 潘高峰 毛丽君(本报北京今日电)

【代表委员建言】

杭迎伟代表>>>

自贸区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形成一批“首创性”制度创新。

陈晶莹代表>>>

建议通过运用事权、法制制度一体化的做法,从根本上消除反复赋权、无效赋权的现象。

陈鸣波代表>>>

要将新片区的“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功能优势”,这应是未来新片区建设的与众不同。

徐珏慧代表>>>

建议出台针对贸易和物流资源集聚的自贸区税收政策。

周汉民委员>>>

新片区要实行真正的“境内关外”政策,做到“一线完全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球最高效的管理,成为全球最智慧、最高效的自贸区。

蒋颖委员>>>

探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体系。

王煜委员>>>

期待在新片区中能够集聚一批飞机租赁和资产管理企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