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债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的经济活动。当钱庄变成银行以后,当以经营各种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来以后,借款就从私人经济往来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现代金融就奠定了经济活动的核心地位。
国家借债,企业借债,家庭也在借债。借债有两种形式,一是向银行借债,这是银行信贷。二是向资本市场借债。这是债券借贷。银行和资本市场之所以愿意把钱借给用钱人,是因为这种经济活动能获得高额收入。
银行业和证券业是经营钱的行业,与农业、工业及其服务业完全不同。经营钱的行业虽然有风险,但是收入最高,收益最快的行业。这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现代经济体系下,任何造富神话都集中在经营钱的经济体系之内。
可见,不管是国家债务,还是企业债务,抑或是家庭债务,只要有收益,能够按时偿还利息,银行和资本市场就会源源不断地借钱给你,而且越多越好。你借得越多,银行和市场收益越多。我把这种债务性质称为收益债务。
只要有收益,能够按时偿还利息,银行和资本市场就愿意借钱而不管本金的债务。在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眼睛里,国家的收益就是税收,企业的收益就是资本的利润,而家庭的收益就是劳动收入或者资产价格的上涨。
对于国家来说,税收的弹性是很大的。提高税率可以增加税收,降低税率也可以增加税收。因此银行和资本市场认为,国家的收益是有保障的。企业的收益来自于资本的利润。现代社会,市场占有率就意味着资本利润。
市场占有率越大,资本利润越有保障。因此,对于银行和资本市场来说,如果能够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就是保障了资本的利润;保障了资本市场的利润,就是保障了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利息收入。
因此,银行和资本市场愿意不断地借钱给国家,愿意让他以新债还旧债。对企业,愿意继续借钱给他,让他扩大规模,偿还债务,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以新债还旧债。我把以新债还旧债的债务称为债务债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决定,经济总是保持增长的。国家治理依赖经济增长,资本追求利润决定生产规模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社会化程度提高决定家庭收入不断增长。这是前提。
而借贷关系社会化决定的银行和资本市场是出借主体,出借主体只关心利息收入而不关心本金的性质决定,债务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越来越小。尤其是国家债务、企业债务的债务债务的性质,决定无论债务和GDP的比值,还是家庭债务和收入的比值,只会不断地创出历史新高。
家庭债务由于跟家庭收入直接有关,因此如果家庭收入增加,家庭债务也一定会增加。
银行和资本市场的收入来自于利息,因此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了追求收入,一是储蓄额必须大,二是借出的钱必须大。这两条都与经济发展有关。越是富裕的国家,越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各种债务,包括家庭债务的总额都会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请阅读2015年8月18日人民网的文章《亚洲家庭债务激增风险加大》:“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亚洲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近年急剧攀升,甚至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美国的家庭债务水平。…统计显示,2007年,美国的家庭债务达到峰值,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37%,此后稳步回落。
但是,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家庭债务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却不降反升,屡创历史新高。截至去年底,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的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均已超过160%,比10年前增加一倍。…针对亚洲家庭债务上升现象,一些外媒甚至刊文质疑,亚洲是否会步欧洲后尘,走向债务危机?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得剖析亚洲家庭负债上升的另外三个原因。
首先是收入增长。近年来,亚洲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人均收入以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在过去25年间年均增长8.4%,发达经济体仅为3.5%。强劲的收入增长刺激了消费,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偏好举债消费。据德勤预测,亚洲中等收入人群将从目前的5.25亿人次增长到2030年的32.28亿人次,这将有力促进国内消费,尤其是信贷消费。
其次是金融服务的深化。在快速增长的市场支撑下,亚洲国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不断扩展其服务,住房贷款、个人贷款、信用卡、投资账户和保险产品等步入寻常百姓家庭。年轻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追求,也助长了家庭举债消费的势头。
第三是房地产的诱惑。多数亚洲国家的金融投资产品尚不丰富,投资渠道有限,再加上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不少家庭将房地产投资作为家庭投资的优先选择。如在印度和印尼,房屋等不动产占家庭财富的86%。
要购房大多离不开贷款,印度的住房抵押贷款近15年年均增长25%,新加坡的住房贷款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近15年增长了33%。”另外请阅读2017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文章《澳大利亚陷入低工资增长周期》:“国际清算银行已对澳大利亚家庭债务水平发出警告,由于持有高负债比率,澳大利亚家庭已经成为最易受国际利率变动影响的人群。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数据显示,目前澳大利亚家庭债务与收入比为189%,达到历史新高。国际清算银行此前报告称,大多数负债家庭前景堪忧。如果利率上升,许多家庭将面临还贷困难和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