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渐盛,应对金融风险,东盟各国如何取舍

中国商务新闻网 “在供求失衡状态下的全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全球金融周期转换中,东盟国家的潜在金融风险上升。”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在北京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给出了如是判断。

2022年以来,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回暖,但“滞胀”压力增加。一季度,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GDP同比分别增长3.4%、5.03%、4.98%、5.0%、8.27%和2.2%。俄乌冲突爆发以及能源价格的飙升,导致东盟输入性通胀风险持续升温,不过不同国家存在差异。5月份,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CPI同比分别增长7.1%、3.55%、5.4%和2.86%。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渐盛,应对金融风险,东盟各国如何取舍

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美联储加速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本国通胀压力上升等多种因素交织,东盟国家宏观政策纷纷转向,加息提速。上半年,新加坡、马来西亚率先加息。新加坡由于经济基础较为坚实,为应对美联储加息和持续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成为东盟国家中最先收紧货币政策的国家;马来西亚央行于5月11日调升隔夜政策利率25个基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亦有望于下半年宣布加息。

金融市场震荡频现

全球金融周期的转向引致东盟国家金融市场出现震荡。汇率市场方面,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美元进入强周期,东盟国家货币整体走弱。马来西亚和泰国受制于旅游业疲弱,经济基本面尚未得到较好恢复。截至6月15日,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二季度分别贬值5.29%和5.12%,上半年分别贬值5.23%和5.95%,成为东盟国家表现最差的两种货币;菲律宾比索和印尼盾较年初分别贬值2.54%和3.33%;越南因出口旺盛以及内部经济韧性,币值保持相对稳定。

股票市场方面,在美联储加息和增长放缓的共同作用下,东盟国家股市多数下跌。越南和菲律宾跌幅更为显著。2021年至2022年年初,越南资本市场涨势强劲,政府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收入增长相对稳健以及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支撑了越南股市。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越南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截至6月15日,越南胡志明交易所指数较年初下跌20.43%。菲律宾央行于5月19日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25%,是三年来的首次加息,直接拖累股市,二季度累计下跌12.3%。由于新加坡金管局年内两次收紧货币政策,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导致二季度新加坡股市下跌明显,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8.9%。印尼得益于煤镍资源出口,并且国内通胀压力较小,二季度股市跌幅较小,为0.91%,上半年印尼雅加达指数累计涨约5.13%。泰国、马来西亚股市跌幅相对较小,分别较年初下跌4.5%和5.8%。

债券市场方面,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东盟国家资金外流明显,债券市场遭受大幅抛售,收益率大幅上涨。截至6月15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越南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分别上行112、105、149和122个基点。其中,越南胡志明交易所二季度外资持股量收缩明显,4月单月环比降低5.6%,美联储加息导致的资金外逃加上越南政府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用途,冲击市场流动性,导致越南债券收益率上行明显。

域内潜在风险增加

全球金融周期转换成为近期东盟国家金融动荡的导火索,或将给其金融市场带来潜在风险。

一是全球金融周期转向影响东盟国家资本流动稳定性。无论是2013年美联储宣布缩减QE,还是疫情期间美联储重启非常规性货币政策,东盟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关系紧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间,各国采取严格控制措施,企业经济生产活动停摆,经济下行危机显现,各国随即实行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这些流动性部分以寻求盈利为目的,流入东盟区域,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的证券组合投资分别净流入127亿美元、64亿美元和53亿美元。2021年3月,受美债收益率以及通货膨胀抬升的影响,东盟国家出现了短暂的资本外流,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资本流出金额达94亿美元。在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有所缓和后,资本又再次恢复流入。

相较于2013年美联储释放缩表信号导致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大量外流,此轮调整周期东盟国家已吸取教训,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时采取加息等措施稳定市场。但从近几个月的跨境资本流 动形势看,东盟国家不排除再次出现资本流入逆转的可能。

二是不同国家风险暴露存在差异。首先,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差异。从经济复苏进程来看,东盟国家经济持续复苏但节奏出现分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新加坡、菲律宾GDP增速分别为4.0%、6.5%,并下调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经济增速至6.1%、5.6%、5.4%。除了疫情影响外,东盟国家经济复苏分化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经济政策的步调不一。印尼、泰国等国货币政策收紧步伐缓慢,尚未宣布加息进程。

其次,公共债务水平的差异。出于抗击疫情的需要,大多数东盟国家普遍增加政府支出,显著推升公共债务水平。尽管外债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从增幅来看,除越南外债占GDP比重较疫情前下降2.7%外,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外债占GDP比重较疫情前分别增长3.59%、41.4%、55.6%、20.9%、40.1%。随着加息周期来临,美元对非美货币走强,东盟国家偿债压力将随之增加。

多国加强风险预警

鉴于东盟国家在疫情控制、经济复苏、金融市场波动三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相关经济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动态,及时针对其货币政策变化作出积极有效应对。研判美国经济复苏进展,争取更多政策应对准备时间。

提升疫苗接种率,保障供应链安全。随着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出现,部分国家疫情反复。东盟国家普遍存在疫情严重程度与疫苗接种率不匹配的问题,将增加其经济脆弱性。东盟国家应尽快提升疫苗接种率,及时控制疫情。鉴于部分国家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敏感,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应积极采取措施保障供应链安全,减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本国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影响。

针对风险程度“因地制宜”采取应对策略。东盟国家应坚持“以我为主”,根据本国经济复苏情况 采取适合的货币政策,防止过快收紧货币政策造成的风险。同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风险预警,特别是在政策转向的关键时间点,提升监测频率和时效性,减少美联储政策转向对本国的外溢影响,前瞻性防范跨境资本大进大出的风险。

路 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