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话题:珠峰区域航空重力测量、水星“东大距”、北斗导航卫星、海底管线铺设水深、射电暴“三连闪”

1 我国首次完成珠峰区域航空重力测量

今日科技话题:珠峰区域航空重力测量、水星“东大距”、北斗导航卫星、海底管线铺设水深、射电暴“三连闪”

6月2日下午,“航空地质一号”飞机完成当天测量任务,平稳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完成对珠峰及周边区域的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

2020珠峰高程测量任务由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包括地面和航空测量两部分。航空测量任务5月1日正式开始,由有着“中国地调空军”之称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使用“航空地质一号”飞机执行航空重力和遥感测量任务,快速、高效、高精度地获得珠峰高程的关键数据。

——新华网

2

水星“东大距”今日上演,系年内第二次观测水星良机

6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天文专家表示,这是今年内第二次观测水星良机。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我国感兴趣的公众可在日落后的西北方低空找寻到水星的身影。

当天,如果大气透明度足够好的话,我国感兴趣的公众可在日落后30分钟至50分钟内,在西北方天空,用肉眼或借助双筒望远镜观赏这颗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如果没有观测到,还可尝试在随后几天内的同样时间进行观测。

——新华网

3

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入网提供服务

6月2日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近日完成各项在轨测试和入网评估等工作,已正式入网提供服务。目前该中心积极开展在轨维护,保障在轨运行的北斗卫星平稳健康运行。

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自3月9日发射升空以来,该中心按照测控计划,对卫星进行多批次控制,成功将卫星定点,随后对卫星开展在轨测试,于4月完成星间链路测试项目,并接入星间链路网络。

——《科技日报》

4

1542米!我国海底管线铺设水深有了新纪录

据中国海油最新消息,随着最后一条12英寸海底管线终止封头在南海西部海域入海,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海底管线铺设项目,首阶段作业于6月2日顺利完工;作业水深1542米,创造了我国海底管线铺设水深新纪录。

中国海油介绍,海底管线铺设施工作业难度大,对焊接工艺和装备能力要求极高;而随着水深增加和海床不稳定、岩石强度低等因素影响,技术难度呈倍数增长。此前,超过1500米深水区海管铺设技术,一直被少数跨国石油工程公司垄断。

——《科技日报》

5

“天眼”再立功 发现罕见快速射电暴“三连闪”

今日科技话题:珠峰区域航空重力测量、水星“东大距”、北斗导航卫星、海底管线铺设水深、射电暴“三连闪”

▲图片来源:cfa.harvard.edu

从设计、建设、落成、调试,再到今年初通过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宛如贵州喀斯特洼坑中的一颗明珠,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天文学家乃至全国人民的心。近期,“中国天眼”再立新功,发现来自宇宙深处的快速射电暴(FRB)新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AI),对FAST海量的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发现了这一新源。近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学快报》上。

——《科技日报》

6

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可拉伸材料:能发光 可自愈

今日科技话题:珠峰区域航空重力测量、水星“东大距”、北斗导航卫星、海底管线铺设水深、射电暴“三连闪”

近日,据外媒《NatureMaterials》报道称,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能够发光和实现自我修复的新型可拉伸材料—— HELIOS,它采用的是氟弹性体+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混合物”制作而成,质感上很像是透明弹性橡胶板。

含氟弹性体是基于碳氟化合物的合成橡胶,表面活性剂可降低两种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通常被用作清洁剂)。由于该材料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因此与其它可拉伸显示技术相比,它能够在更低电压下存储更多的电荷。

——环球网

来源:今日科协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