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元证券,耿军军)

1. 公司介绍:聚焦海洋科技,业务协同发展

1.1 业务概况: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应用广泛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专注于海洋观探测和智能航海领 域,是国内唯一具备“智慧海洋+智能航海”实施能力的上市公司。经过 20 年的持 续耕耘,公司在船舶导航、深海探测、海洋传感器、海洋信息系统等领域建立了完整 领先的产品体系,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品在民用和军标市场均有广泛应用。

近年来,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超越。公司以海洋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为支 撑,打造岸海一体的综合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构建海洋大数据平台,为涉海国防、政 府、企业类用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服务;以航海信息集成和智能化为着力点,形成先 进的智能船整体解决方案,在大型远洋商船和内河船舶试点使用;以海底网关键技术 为创新点,海底数据中心研制取得重要突破,开展示范应用;以海洋信息系统为拓展, 倡导快乐安全出海,打造海洋娱乐新业态。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是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引领,构建具有全套军工资质的混合 所有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三大支柱业务布局、创新拓展海底数据中心业务。

海底数据中心:2020 年 3 月,公司收购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曾参 与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并提供设计服务。基于其成熟的海底接驳技术、深海 电站技术和海底工程实施经验,公司具备了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能力。

海底观测网:2020 年,欧特海洋在天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进行海底观测网测试 演示,2021 年 4 月收到测试结果报告。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皆满足客户需 求,充分验证了海底观测系统的水下输电、网络通信链路及故障响应的可靠性,获得了高度认可。目前,公司已成功实现海底接驳盒、仪器平台、科学仪器接口 模块等海底观测网设备的国产化研制。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公司拥有多制式雷达、综合船桥、海底网、潜水器、海底 IDC 等多项关键技术,正 在规划建设基于互联网、集成电子海图、船舶状态、雷达网、航海气象保障、海事监 管信息的航海基础信息平台,建立海洋大数据系统,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

1.2 财务分析:财务指标良好,订单持续增长

2016-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 CAGR 为 5.00%。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1 亿元,同比增长 7.37%,实现归母净利润 0.57 亿元,同比下滑 38.76%。2021 年, 公司加强业务拓展、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72 亿元,同比增 长 17.85%,实现归母净利润 0.09 亿元。 根据公司 2021 年中报,公司新签订单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智能船舶业务订单实现 较大增长,海事、海洋军工业务均斩获千万级订单。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海洋观探测: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洋观探测业务相关 订单推迟交付。2020 年,公司海洋观探测业务实现收入 4.10 亿元,同比下滑 4.86%,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47.09%。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公司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收入稳健增长,2020 年,该业 务实现收入 4.32 亿元,同比增长 20.5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升至 49.64%。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内河产品首航成功,正式进军内河航运领域。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研发投入稳步提升。2020 年,公司研发投入 0.88 亿元,占营业 收入的比重为 10.07%;研发人员达到 307 人,占员工总数的 63.00%,大学及以上 学历的员工占比为 65.85%。 2021 年,公司在青岛建设完成研发试验场,和哈工程、中科院海洋所、青岛北船重 工等建立联系;在江苏完成地波雷达勘测选点,年内开展建设,为后续市场拓展和科 研生产建立了较好条件。

公司经营质量较好,除 2019 年外,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高于扣非归母净利润。2019 年,公司加强备货,预付款增加,导致现金流出同比大幅增加。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1.3 股权结构:引入海南国资,优化股权结构

公司董事会成员均具备海内外知名院校硕士及以上学历,产业经验丰富。实际控制人 申万秋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入选清华 MBA 教 育 20 年 20 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家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关村科技 园区 20 周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现任公司董事长。

公司于 2021 年 9 月 27 日披露了《关于股东协议转让公司股份完成过户登记的公 告》,本次交易完成后海南省国资委控股的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二大股 东。此次协议转让将继续有助于科技赋能海南高质量发展,促进海南大力发展智慧海 洋和数字经济。同时,公司有望与海南海钢在海底数据中心、雷达网等多方面业务形 成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激励计划:公司于 2020 年 1 月发布《2020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次激励 计划共向 37 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 299.46 万股,占当时公司已发行股本 总额的 0.75%。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19 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0-2022 年营 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20%、35%、50%。

发行可转债:公司于 2020 年 12 月成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 集资金 7.30 亿元,拟用于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等项目。

2. 行业分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向低耗高效发展

2.1 数据中心需求巨大,第三方服务商优势渐显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互联网企业、电商、媒体等客户提供专业化机架(服务器 和存储器)的租赁、托管等服务。目前,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均需要以数据中心作为产业支撑。IDC 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础设施、 中游 IDC 专业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提供商(云服务商为主)和下游最终用户构成。

我国 IDC 市场格局以运营商为主,第三方服务商优势逐渐显现。根据前瞻产业研究 院的数据,运营商凭借其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市场份额占比约 65%。运营商 的数据中心虽然体量较大,但是一半以上为自用,其他的机房遍布全国,在核心城市 的 IDC 资源布局不多且客户较为分散,且运营商并非以 IDC 为主业;其余的市场以 第三方数据中心厂商为主,主要为满足核心城市的 IDC 需求,如云计算、互联网、 金融客户需求等,弥补供需缺口,具备一定的资源稀缺性壁垒。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 商由于业务布局较为专一,业务重点更为清晰,在提供 IDC 服务的专业性和及时性 方面更有优势。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从第三方 IDC 服务商的营收规模来看,宝信软件、光环新网、万国数据居于领先位 置。2020 年,宝信软件以 95.18 亿元的营收规模位列第三方 IDC 服务商首位,光环 新网、万国数据、网宿科技、鹏博士的营收规模均在 50 亿元以上。

随着云计算、5G、大数据等客户需求的持续增加,我国 IDC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 增长趋势。此外,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量使用科技防疫、远 程办公、远程教育、电商生活等网络应用,培育了大量新型客户需求。根据智研咨询 的数据,2019 年,我国 IDC 市场规模已达 1562.5 亿元,预测 2022 年将达到 3145.3 亿元,2019-2022 年市场规模 CAGR 将达到 26.26%。

云计算厂商有大量数据处理需求,其资本开支的重要去向之一是用于数据中心的建 设,因此是 IDC 行业景气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观察国外大型云计算厂商 2014-2021 年的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可以发现其走势具有一致性,均于 2019 年 Q2 前后达到近 两年来的最低点后呈现回升迹象,预示着 IDC 行业整体需求的回暖。(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2.2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数据中心迎来新机遇

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家及多地区已经针对数据中心的绿色 低碳发展提出规划方案。2021 年 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 部委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鼓励重点行业利 用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节能降耗,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 效率不超过 1.3。中长期来看,考虑到国内绿色低碳环保政策密集出台,数据中心能 耗总量限制标准有望逐步提高,叠加核心土地指标的管制等因素,绿色数据中心需求 中长期将会迎来爆发的拐点。

传统数据中心存在需求缺口,海底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模式有望为经济发达地区提 供更具可能性的选择。尽管数据中心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在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等地仍存在“供不应求”现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以上海及周 边地区为例,2018-2019 年,上海及周边江苏、浙江等地区机架数量规模稳居全国第 一,2019 年为 81.1 万架,但上海地区仍存在约 10.6 万的需求缺口。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微软在 2014 年开启了代号为“Natick”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旨在满足世界人口密集 区域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2018 年 6 月,微软在苏格兰部署的海底数据中 心正式开始运行。

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借助大洋深处提供的不间断免费冷却系统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 还可以促进海上风力发电场、潮汐涡轮机组等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共同发展。

3. 竞争力分析:海底 IDC 前景广阔,探索创新应用

3.1 积极发展海底数据中心,打开成长天花板

海底数据中心(UDC)是公司当前转型创新业务的主要方向之一,即将服务器安装在密 封的压力容器中,布放在海底,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公司采取 完善的监控系统以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包括海底网监控系统、水下自主航行器 (AUV)、海面无人艇巡逻系统、海岸雷达监控系统以及低空超轻型无人机系统等。

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具备“高算力低功耗”的属性,除可提供通用 型数据中心业务外,在面向云服务、GPU 超算、AI 智能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 场景时更具优势,同时可为数字货币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绿色配套基础设施。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根据公司资料,公司的海底数据中心由岸站、海底高压复合缆、海底分电站及海底数 据舱组成。按照数据中心行业标准要求,岸站通过复合海缆向海底分电站进行高压输 电;海底分电站内部进行高压变电并实现智能化的开关功能;数据舱内部通过配电实 现对每个 IT 设备的电力供应,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系统散入海水中;数据舱中 的 IT 设备通过海底光电复合缆与岸站联通,接入互联网,进而实现数据的多种应用。

海底数据中心主体结构为罐体结构,电气设备、冷却系统均布置在罐体内部。根据腾 讯网,公司海底数据中心舱设计寿命 25 年,每个数据舱设计值是 500KW 的 IT 负 载,可以容纳 14 个机柜,42U 高度,每个机柜负载 35KW,相比传统陆上 IDC 功率 密度提高 5-7 倍,设计 PUE 值小于 1.10,罐体内充满惰性气体。

海底数据中心的高功率密度、绿色节能等技术优势有望引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变 革,使整个 IDC 行业的能源水平直接跨越至“碳中和”时代,成为行业的新亮点、 新趋势。公司 UDC 样机于 2020 年 11 月开始在珠海下水测试,经清华大学实验室 对测试数据分析计算,测试样机的单舱 PUE 值为 1.07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远 低于工信部发布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到 2023 年底,新建大型 及以上数据中心 PUE 降低到 1.3 以下”的标准。根据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 出具的《海底数据中心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样机对测试海域的海洋生态环 境友好,出水口最高温升仅为 2℃,且影响范围仅为设备周边小范围内,基本不会对 海区内海洋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业务模式: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与北京光环金 网科技有限公司(光环新网子公司)合资设立海南数字丝路科技有限公司,双方 联合运营海底数据中心业务,其中海兰云认缴出资 300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60%。海兰云负责设计、研发、建设及组织安装数据舱,向客户提供机柜出售或租赁服务;数字丝路负责海底数据中心业务日常运营和维护。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业务进展:2021 年 4 月,公司参与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与海南省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省工信厅签署了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示范 项目的协议。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的规模为 5 个海底数据舱和 1 个海底分电 站,主要业务将为海南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提供支撑。

2021 年 12 月,公司与海南省国资委、三亚市人民政府三方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与海南省大数据局签订双方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推进海底数据中心建设在 海南先行先试,为海南自贸港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加切实的支持与服务。海底数据 中心首批客户签约仪式同步在会议上举行,公司分别与中国电信、北京光环新网、 上海商汤科技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根据海兰信集团副总裁徐坦 2021 年 12 月 26 日在《三亚海底数据中心项目签约暨 绿色低碳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推进会》上的介绍,公司与海南省政府目标是“十四五” 期间在海南部署 100 个海底数据舱,总投资规模将超过 56 亿元。公司将基于三亚海 棠湾示范项目落地,不断推动海底数据中心有序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海底数据中心为 核心的综合性海洋新技术产业园。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除海南省外,公司规划向北将海底数据中心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京津冀等 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南将海底数据中心向香港、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推 广,践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目前,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厦门市海洋经济“十 四五”规划等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要开展海底数据中心的试点及布放的相关工作,山 东省则将海底数据中心业务列入“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

根据公司《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海兰云已 申请海底数据中心专利共 23 件、软件著作权 1 件、申请行业标准 2 项。目前专利授 权 1 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1 项、行业标准 2 项已通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TC1WG4 第 49 次工作组会议立项程序。2021 年 11 月 10 日,公司参与了中国通信工业协会 数据中心委员会召开的《水下数据中心技术要求》标准编制工作会议,同时参与了水 下数据中心的标准编制工作。

3.2 EDR 重要性日益凸显,公司潜力有望释放

自动驾驶安全受到高度关注的大背景下,EDR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1 年 4 月,工 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实施 GB7258-2017 第 2 号修改单相关事项的通 知》,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进行了补充,通知明确:从 2022 年 1 月 1 日 起,所有乘用车强制要求配备 EDR,或配备符合规定的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 EDR(Event Data Recorder System)即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是用于记录车辆运行 实时数据且抗损毁性能较高的设备,系统硬件由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单元和备用电 源等模块构成,分别用于监测和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保存数据和保证自供电能力。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EDR 系统主要负责记录车辆发生事故前后数据,包括发生碰撞前、碰撞时、碰撞后 三个阶段的汽车运行数据,如速度、ABS 状态、方向盘转向角度、车辆制动状态等。 EDR、行驶记录仪、行车记录仪都有监测和收集车辆行驶数据的功能,区别主要在于 EDR 具备记录数据更加全面、锁定机制确保关键事故数据不被覆盖、性能满足车规 级需求等优点。

目前国内市场的EDR多用于商用车领域,乘用车安装量较为有限,伴随法规的实施, 乘用车 EDR 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公司 2021 年 12 月 5 日在深交 所互动易平台上对投资者的回答:“公司传统优势业务 VDR 已经在很多年前就转型 在高铁上应用,目前运营中的高铁每节车厢内均有黑匣子配置,且海兰信今年是中车 时代电气唯一的实质黑匣子供应商,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长时间各型号的充分验 证,公司正在积极拓展乘用车 EDR 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3.3 掌握海洋核心科技,形成深厚技术壁垒

掌握硬科技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机遇和风口。无人化、智能化、国产化需求加速, 国产化已成为军工行业的基本要求。公司自主掌握船舶电子产品和航海智能化的核 心技术,海洋调查业务产品和服务健全,具备海洋立体观探测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 在智能船和海洋观探测领域形成长期技术壁垒,核心产品包括海底观测网、智能雷达 监控系统、智能船整体方案、智慧桥综合导航系统等。

海底观测网:由岸站、主节点、次节点、SIIM(海底仪器接口模块)、科学仪 器设备和光电缆等组成,利用海底观测网对特定水域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多 参数、大范围监测,为军事应用、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以及 其它海洋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智能雷达监控系统:由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基于 X 波段导航雷 达、光电观察设备、AIS、GPS 等为传感器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先进的雷 达信号处理算法及独特的自适应门限设计,实现对海域目标,特别是海上极小目 标(RCS≥0.1m²,目标高度≥1m)进行全自动探测、跟踪和识别,提供海上目 标态势。同时在雷达原始信号探测、跟踪的基础上,可拓展海浪、溢油探测算法 及功能处理模块,实现在同一硬件平台下对小目标、海浪、溢油的全自动探测。

海洋科技行业之海兰信研究报告:数字新基建加速落地

智能船整体方案:公司以智能导航、VMS、Hi-Cloud 1.0 产品为基础,凭借丰富 的产品项目经验、领先的数据化技术理念、全力的研发投入,推出全新一代智能 船 i-Whale,i-Commander 及 i-Navigator 系列产品。该系统利用计算机软件技 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控制技术等,整合导航、机舱自动化、综合监控、能 效监控、视频监控、通信、网络等为一体的综合智能船整体方案。

智慧桥•综合导航系统(HLD-INS 600):主要由隔离冗余网络连接的多功能工作 站组成,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工作站数量,实现信息和功能的融合。每一个 工作站都能提供航线规划、航行监控、避碰、航迹控制、航行状态及数据显示、 中央报警管理等任务功能。该系统无缝集成了位置、航向、速度及周边目标等各 种航行安全相关的数据,具有一致的用户接口设计,方便船员使用,能够有效减 轻船员负担,更有效地完成航行工作。(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

核心假设:

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智慧海洋+智能航海”实施能力的上市公司,在船舶导航、 深海探测、海洋传感器、海洋信息系统等领域建立了完整领先的产品体系,近年 来,公司在海底 IDC 领域加大投入,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目前,公司的业务可 分为海洋观探测、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海底 IDC、其他,我们按照这四个维度 来预测公司未来的收入和毛利率情况。

1. 海洋观探测:在海洋观探测领域,公司形成了海洋立体观探测能力,即基于多制 式雷达系统、海底网、海洋观探测传感器、海洋无人探测系统,实现全天候的海 洋立体综合观测,提供海洋安防、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上生产作业支撑等海洋 观探测服务。公司融合极小目标探测雷达、地波雷达、岸线多普勒雷达、光学探 测的雷达组网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具备丰富的物理海洋仪器系统、海洋 测绘仪器系统的集成设计经验,完整的配套供应链体系,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力。 2019-2020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0.96%、-4.86%,考虑到行业景气度, 预测未来三年将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 25.16%、22.35%、20.29%。毛利 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别为 50.50%、40.63%,预测未来三年将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维持在 40-42%的区间。

2.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在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领域,公司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拥 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一体化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 海事产品,构建 Hi-Cloud 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有能力为客户提供船舶智能 化综合解决方案。智能船舶系统可以实现船舶航行决策、控制、营运管理、设备 健康维护等功能,保障航行安全,实现船舶营运综合节能增效。2019-2020 年, 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 41.48%、20.50%,预测未来三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 速分别为 27.32%、23.99%、22.52%。毛利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别为 18.94%、 20.71%,预测未来三年将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维持在 20-22%的区间。

3. 海底 IDC:该业务是将服务器等 IT 设施安装在海底密封的压力容器中,用海底 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回传至互联网;海底 IDC 与海水进行热交换,利用巨量 流动海水对 IT 设施进行散热,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同比陆地 IDC 将显著降 低建设和运维成本,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该 业务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经过公司长期技术积累和测试验证,风险较低。 2021 年 12 月 26 日,公司在三亚市举办了以“海洋新基建,节能云数据”为主 题的三亚海底数据中心项目签约暨绿色低碳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推进会,预测该 业务 2022 年开始产生收入,2022-2023 年收入分别为 2.02、8.08 亿元,毛利 率分别为 31.16%、34.31%。

4. 其他:该业务在公司收入中占比很小。2019-2020 年,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31.73%、33.75%,预测未来三年将保持稳健增长,收入增速分别为 10.76%、 8.37%、6.55%。毛利率方面,2019-2020 年分别为 39.19%、45.13%,预测未 来三年将保持在 2020 年的水平,维持在 45-46%的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