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书与上海近代中医

李平书与上海近代中医

李平书创办的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4年11月20日,在由浦东新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和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主办,浦东新区文史学会承办的“纪念李平书诞辰16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者黄瑛十分激动地说:“我们中医药大学建在浦东张江,没想到开创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先驱李平书,也是浦东人!”

李平书(1854—1927),原名安曾,浦东高桥镇人,被誉为“近代浦东第一人”。1905年,以李平书、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坚骨干成立了以“保国图强”为宗旨的浦东同人会(后改名为浦东同乡会)。辛亥上海光复中李平书因功勋卓越,被推为上海民政总长。作为杰出社会活动家的李平书,也是沪上一流的名中医。他为国为民,对上海的政治、经济、社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李平书,祖父、父亲都是中医,他的岳父也从医。李平书30岁时开始钻研医学,发奋研读家传医书,掌握了许多中医中药知识,他行医办医院,悬壶济世,成为当地名医。

1903年9月26日,他与著名中医陈莲舫、朱紫衡一起,于浙江路西小花园7号成立了我国最早的中医界学术团体——上海医学会。医学会旨在“集同志讨论,然后著医学报,编医学教科书,设医学堂,开养病院,期臻美备”。医学会对志愿入会者不收会费。初创即置备中西医学图书,诊脉之睱集同道研究医理,讨论中西医术。

之后,李平书又发起创立了几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如:1906年7月30日,李平书、蔡小香、顾鸿逵等人在张园安恺第集会,发起成立了上海医务总会,以研究中西医术为宗旨,讨论编辑中医教科书,以及开办医科学校、筹设医院、兴办卫生事宜。1912年8月,李平书、余伯陶、包识生等又发起成立了中华医药联合会,在张园召开成立大会。宗旨为“研究学术,改进医药,辅助行政,启迪卫生”,开展的会务有:研究医药,编辑《中华医药报》,筹备药品陈列所、创办粹华制药厂事宜等。

中医学术团体的创建,推动了中西医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医教育改革发挥了表率作用。

1905年2月23日,李平书创办了上海女子中西医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第一所高等中西医结合的女医学校,校址在派克路(今黄河路)尚贤里。学校由李平书的义女,上海第一位女西医张竹君任校长。学堂办学宗旨是“贯通中西各科医学,而专重女科,使女子之病,皆由女医诊治,通悃而达病惰”,学校招收14—23岁资质聪明、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女子入学。学校的中医课程由李平书教授,西医课程由张竹君教授,另请教员分授修身、国文、算学、西语、理化、音乐等各课。1909年,上海医院新院舍建成后,该校迁入医院内,改名上海女医学校,校长仍为张竹君。后又改称为“上海医院附设医学专科学校”。1912年,李平书去日本,该校中医课程停止,后因经济原因停办。

1905年,李平书建立上海女子中西医学堂时,考虑到缺少女医院,设想在学校旁设立附属女病医院作为实习医院。经研究,由李平书出资租屋创办“上海医院”,张竹君出任医院监院(相当于今医院的院长)。上海医院也成为国人最先创办的中西医结合的医院,是一所自己投资、自己管理,有自己的医务人员,服务于中国民众的医院。令人感动的是,李平书创办女子中西医学堂及上海医院的最先四年,所需经费3万余金,全部由他一人负担。由于医院面积小,影响诊疗。1908年6月,浦东营造业家杨斯盛等捐助巨资,在南市积谷仓(今多稼路1号)动工建造了现代意义的正规医院。医院于1909年4月落成,占地10亩。建成的上海医院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1916年4月,医院归上海县立,改名为“公立上海医院”。上海解放后,改名为“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早在1887年,李平书在新加坡访友时谈道:“中国药物原料丰富于外洋,功用亦多神验,唯煎药有不适于用者三:一不适于行旅,二不适于医院,三不适于贫民。若炼为药水或磨为药粉,以代饮片,则不适免矣。”李平书多年试图进行中药药剂改革的梦想,终因设备和条件的原因,无法实现。1921年,他与神州医药总会王祖德、中华医药联合会任农轩等商议,联合中医界和中药界,创办了上海第一家现代中药制药企业——粹华制药厂,并担任董事长。该厂采用现代机械化方法,将中药制炼成药液、药粉,凡方剂所用药物,均可按照医生所开处方的要求进行调配,省去了中药煎煮之烦。此外,药厂还依循古方剂书要求,生产出丸散膏丹等传统中成药300余种,并创制了多种家用成药。李平书等创办的粹华制药厂改革了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向工厂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为近代上海中药工业化生产的先驱。

1922年,李平书任江苏省中医联合会会长时,提出规范和统一中医教材的问题,并将它视为中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秦伯未先生(浦东陈行人,著名中医学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卫生部顾问,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实用中医学》自序中记载:“《实用中医学》之编纂昉于民国12年,时李平书任江苏全省中医联合会,伯未应月刊增刊编辑。”1926年,李书平、夏应堂牵头组建了中医课本编辑馆,希冀通过统一教材、统一学制、统一课程来谋求中医教育的改进,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毕竟迈出了中医教育内涵建设的第一步,提出的统一教材问题也受到了中医界的普遍关注。他最先倡导的中医教材改革,经中医界和中医教育界的不懈努力,成为民国时期中医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系浦东新区文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理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