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沙特为这件事上演“三国杀”:石油价格闪崩、股市暴跌,谁家都吃不消,看谁能扛到最后?

作者|张弛 编辑|崔世海

以噩梦模式开启的2020年,人们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只是背景,短短十天时间内,人们就看到美国四次熔断,欧洲股市腰斩,全球资本蒸发上百万亿,到处都是”王炸”和”无底限”救市。

而这一切的直接导火索,是3月8日晚间沙特阿拉伯突然发起的石油价格战。

原本3月”欧佩克+”限产协议到期,沙特、俄罗斯等国将协商继续限产。沙特考虑到疫情冲击,提议在原限产协议基础上再缩减产能,以拯救原油市场。但俄罗斯不支持沙特深度限产,二者谈崩。

沙特再次祭出屡试不爽的杀手锏,宣布大幅增产降价,企图迫使俄罗斯屈服。

这一不合作博弈,直接导致国际油价闪崩,布伦特原油(Brent)暴跌24%至每桶 34 美元,创下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制造了”水比油贵”的黑色星期一。

3月9日,道指跌幅7.79%;标普500指数跌幅7.60%,触发熔断机制;纳斯达克跌幅7.29%。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一天跌去1.2个中石油市值。

油价崩盘叠加新冠疫情全球化蔓延加剧,再次引发史诗级暴跌。一周内,俄罗斯、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美国股指跌幅超过15%,十余个国家股指触发熔断,美股跌入技术性熊市,债券、期货、黄金、比特币均遭重创。

沙特的”惩罚”

“两家都缺钱,但不同的是,沙特想限产以抬高价格,但俄罗斯却希望多卖,双方的矛盾在这里。”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认为,这次俄罗斯和沙特不欢而散的最主要原因是利益出现分歧,以及试图争夺对油价的影响力。

石油价格战被挑起后,国际油价不仅直线坠入4年来的最低点,3月9日开盘的各国股市也因此惨绿大跌:布伦特原油期货大幅跳空低开,开盘跌25%,随后跌超31%。WTI原油期货开盘大跌逾22%,一度跌超30%,跌破30美元/桶的整数关口。

国际油价跌至约30美元/桶,是什么概念?

一桶原油约158.98升,以WTI原油期货价格30美元/桶来计算,换算之后原油价格为210元人民币/桶。而同容量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价格为635.92元人民币,3倍于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是名副其实的”水比油贵”。

美俄沙特为这件事上演“三国杀”:石油价格闪崩、股市暴跌,谁家都吃不消,看谁能扛到最后?

这也创下自1991年1月海湾战争以来,国际油价的单日最大跌幅。

当时,国际油价曾因中东战云密布被不断炒高。但以美军为首的国际联军迅疾发动名为”沙漠风暴行动”的猛烈空袭,重创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同时美国政府又大举释出石油战略库存。因此,在战争短期化与国际原油供需无虞的状态下,当年的国际油价一举打破”战争炒作”预期,于一日内大跌34.8%。

然而此次油价暴跌,却是另外一种原因。根据沙特石油部的官方说法,沙特石油之所以大幅折扣、大举增产,其主要目的是”惩罚不愿继续配合OPEC减产的俄罗斯”。

俄罗斯原油产量位居全球前三,长期与沙特、美国并列为石油”三巨头”。虽然俄罗斯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正式成员国,但其产能方针长期与OPEC的政策联动,双方自2016年开始同步合作,也因此被称为”OPEC+”联盟。

但在过去几个月的产能谈判中,莫斯科却不再支持OPEC协商减产的”共同稳价”策略,双方谈判最终在3月6日以破局收场。俄罗斯方面也径自决定:自4月1日起,俄罗斯将自由增产,不再与OPEC联动稳价。

相关消息传出后,国际油价3月7日也曾重挫逾8%。岂料沙特不甘示弱,随后跟进加码,甚至提前打出”折扣战”(主要市场客户售价下降20%)与”增产牌”(4月起每日重回1000万桶以上的巅峰产能),过量供应的国际油价与全球股市因此坠入谷底。

产油国在石油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一个成本问题。在原油质量档次相同的对手之间,只存在”谁更便宜”的竞争优势。1960年OPEC的成立,正是旨在通过建立一个价格联盟,来避免产油国之间的价格互残。

按照OPEC过去的逻辑,当全球需求下降,那么就应该统一减产,以维护价格。但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球经济蒙上阴影,沙特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了30多年来的最大降价措施。

对此俄罗斯极力反抗。除了力主通过放任增长来”重整油价市场”,甚至更直接把暴跌油价的战略矛头,对准美国的页岩油气产业。

页岩油气产业是特朗普刺激美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最大功臣。近年来,美国还在积极谋求页岩油气出口。

俄罗斯为何拒绝

凶猛价格战之初,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在应战方俄罗斯身上。彭博社文章认为,沙特突然采取如此猛烈的手段,是为了尽可能快地给俄罗斯造成最大痛苦,从而迫使俄罗斯重回OPEC+的谈判桌,并借此挤压俄罗斯的全球市场份额。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宗商品策略负责人沃伦·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俄罗斯放弃减产核心因素是减产挤压了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使得其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商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我认为,让俄罗斯感到不安的是,尽管他们一直在削减产量,但实际上却帮助美国页岩油气行业摆脱了困境,因此,他们想结束这一局面。”

这亦是俄罗斯谈判代表一直强调的观点。自从2016年俄罗斯与沙特联合,并通过OPEC+的联盟减产稳价后,国际市场的走向对联盟产油大国并没有明显利多。每次只要通过OPEC+”减产稳价”,石油市场份额马上就会被美国恶意增产的页岩油填补。也就是说,”减产”的失血都是OPEC+在扛,但”稳价”的利多却都被搭顺风车的北美页岩油吃光。

美俄沙特为这件事上演“三国杀”:石油价格闪崩、股市暴跌,谁家都吃不消,看谁能扛到最后?

路透社3月10日刊发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个逻辑。在俄罗斯拒绝减产引发油价暴跌以后,美国页岩油产商从3月9日开始进一步削减支出,预计2020年夏季,美国页岩油产出将下降至100万桶/日。可见,在俄罗斯拒绝减产拒绝让出市场份额以后,美国页岩油反而停止了增产。

一位从事原油期货交易的人士分析称,与一般的商品贸易不同,原油市场签署的大都是长期协议,一旦失去市场就很难再夺回来。对俄罗斯来说,一旦自己减产而沙特不减产,那么一减一增之间,俄罗斯的原油市场份额就没有了。

“不要盯着一时的价格,原油市场价格不是核心,市场份额才是关键,定价权才是王道”。该人士称,如果俄罗斯当初接受了减产协议,美国页岩油可以立即增产,占领原本属于俄罗斯的那部分市场份额后,再与沙特一起拉升价格。”一来一回之间,俄罗斯减产的份额,直接成了美沙的盘中餐”。他认为,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只能被动应战,保住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9日就石油价格战问题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进行过通话。3月10日,特朗普特别助理、白宫副新闻秘书贾德·迪尔在社交媒体证实,双方讨论了全球能源市场和其他重要地区及双边问题。

此番通话后,沙特国有石油公司、国际最大原油出口商沙特阿美表示,他们收到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将公司的最大可持续产能(MSC)从1200万桶/日增加到1300万桶/日。

另据两位彭博记者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特朗普与沙特王储在电话中讨论了当前石油市场状况。其中一位透露,”特朗普致电沙特王储的时间是在今早(3月9日)沙特宣布提高产量之前,这意味着特朗普与沙特王储通话后,进一步加剧了原油价格战。”

另一个版本

在俄罗斯,更多人将此视为俄罗斯最大油企、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总裁伊戈尔·谢钦的最终胜利。谢钦一直坚定反对俄罗斯和OPEC进行联合减产,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终止和OPEC的减产协议。

“俄油总裁谢钦、俄气总裁祖布科夫,这两人与普京一样都是KGB出身,与普京关系非常密切,谢钦更是被普遍认为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之下的三号人物”。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此次谈判破裂可能也有一些个人因素在内。

站在谢钦的立场,退出减产协议意味着对于美国人的致命一击:当前页岩油成本仍远高于传统方法开采的原油,且前景依赖于昂贵的进一步技术研发,这使得一旦各国产能恢复,油价成功下跌,无利可图的页岩油只能暂时停产,甚至彻底退出市场。

另据俄媒报道,普京此前曾接见谢钦。在会面中,谢钦向普京直接抱怨俄罗斯参与欧佩克发起的减产协议。谢钦认为,俄罗斯石油公司目前的操作成本仅为每桶3.2美元,能够承受价格战。

谢钦反对减产协议在过去几年中不是秘密,他甚至被视为该协议唯一的反对者。但在当时,俄方高层中持这种看法的只有谢钦一人,而制约普京决策的还有更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配合石油减产,意味着俄罗斯将在与相关中东国家的外交谈判中更有主动性。此事因此被搁置。

当前俄罗斯与OPEC+之间的减产协议缔结于2016年10月,此后经历多次延期,而2020年4月1日则是目前协议的截止日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需求端多国经济已经遭到打击,未来市场预期低迷。OPEC的实际领导者沙特,在此之前已主动降低了本国产量,以弥补其他国家不合作造成的差额。

而俄罗斯国内的风向也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不愿意再向美国拱手奉上大礼了。多位消息人士向媒体证实,会前莫斯科在退出决定上就已达成一致,这一次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的任务并非谈判,而是通知全世界:俄罗斯不想玩了。

3月6日,双方多年勉强维持的和平表象在五个小时的谈判后宣告崩解:诺瓦克在会后马上召开记者会宣布俄方退出谈判,又过了几个小时,沙特阿美就”打开水龙头”,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减价促销。

关于这一点,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邓肯(Alexander Dynkin)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称,克里姆林宫已决定牺牲OPEC+,以制止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并惩罚美国对”北溪二号”管线项目的破坏。

“北溪二号”管线是德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项目,也是纵贯欧洲西北部的能源大动脉。这是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可绕过乌克兰把俄天然气输送至德国,再通过德国干线管道输送到其他欧洲国家。

美俄沙特为这件事上演“三国杀”:石油价格闪崩、股市暴跌,谁家都吃不消,看谁能扛到最后?

从”北溪二号”动工前,美国方面就高度重视并不断敲打欧洲各国,甚至宣称”‘北溪二号’会让德国成为俄罗斯的人质”,但欧洲各方不为所动。在被无情忽略了很久之后,美国参议院在2019年12月17日通过了《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内有同意对”北溪二号”进行制裁的内容,要求施工单位立刻停工,否则将对其进行制裁,包括冻结其财产,阻止其入境美国等。

消息一出,瑞士Allseas集团立刻投降,宣布退出北溪二号线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油气田开发平台安装以及管道铺设承包商,Allseas集团负责的波罗的海深海段天然气管道铺设,是项目难度最大的一部分。Allseas集团的缴械,直接导致”北溪二号”管线陷入停摆,而在目前项目方没有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只能暂时停工。

地缘政治博弈

“直接原因是俄罗斯与OPEC在减产协议上谈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沙特与俄罗斯在中东问题上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说,只不过诡异的是,通常在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时,全球原油价格就会飙升,但这次却是以双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进行。

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但石油生产又集中于中东等某些地区。中东地区特殊的地缘政治构造,与石油这种战略性资产绑定在一起,产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中东产油国多半严重依赖于石油,政治经济结构比较简单,往往陷入”石油诅咒”。

中东的地缘政治秩序并非内生,而是外界强加的。二战结束之后,美国、苏联涉足中东,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独大。特朗普上台后,实行”美国优先”方针,在全球施行战略收缩,而俄罗斯则通过叙利亚战争,强势重返中东地区。中东地缘政治秩序裂变,处于持续沸腾的状态,已没有稳定可言。

就最近而言,叙利亚战争朝着土叙战争的方向发展,俄土之间于3月6日达成了暂时的停火协议。伊朗问题持续发酵,加上伊朗国内疫情暴发,几乎成为孤岛。 而停火协议刚刚签署,沙特就以俄罗斯拒绝减产为由迅速发动了价格战。

“俄土协议直接刺激了沙特。”外界分析认为,一旦协议中涉及的M4和M5战略公路全面打通,则什叶派天然气管线全面打通。中俄土伊以该管线为基础,就可以联合搭建通往欧洲的能源管线,该管线主要以天然气为主,其源头是伊朗和卡塔尔共有的帕尔斯油气田。” 如果这条管线建成,与沙特决裂的卡塔尔将实现划时代的能源崛起,未来必将取代沙特在中东的能源老大地位,而与沙特在中东地区争霸的死敌伊朗,也将全面崛起。沙特未来的处境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

美俄沙特为这件事上演“三国杀”:石油价格闪崩、股市暴跌,谁家都吃不消,看谁能扛到最后?

《金融时报》认为,沙特的爆量增产与价格折扣策略,于战略目的上确实有”威吓俄罗斯”的宣示意味。毕竟如果无法在关键时刻吓阻俄罗斯配合,未来沙特再要号令OPEC减产,其威信及影响力必将大打折扣。

不过也有人提醒,沙特此举,要谨防重蹈1986年爆发的”石油过剩危机”。当年,在1973石油危机、1979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年两伊战争的一连串震荡事件中,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油价景气。但各大产油国随后拼命抢市、恶意增产,于1980年代中期制造了”供过于求”的结构性危机。

当时,作为OPEC盟主的沙特,不断呼吁OPEC成员减产未果,反而自己主动减产后,海外市场也被各国”增产抢市”夺走。历经多次谈判无果后,沙特决定于1986年放弃油价稳定方针,并以产能百分之百全开的”灌油”战略,玉石俱焚地重创了所有不配合稳定价格的产油国家经济体。

这就是著名的”1986沙特梭哈”事件。这次事件,不仅触发了国际油价长期走低、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回稳,对于国际战略与世界历史,更引发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长期的低油价环境,虽让美国与日本的制造业景气大好,但却让苏联经济坠入谷底,加速了铁幕解体与冷战结束的节奏;同时,低油价的冲击,一度让富裕的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产油国濒临破产,后续的债台高筑与石油纠纷,更引发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后来的海湾战争。

小萨勒曼的野心

石油战不是孤立的。在打响”油价战争”的几乎同一时间,沙特国内亦接连传出了一连串高度敏感的”宫廷政变”事件。多家西方主流媒体评论认为,挑起油价大战与肃清王族的同步关系,虽然可能”只是巧合”,但一系列”动摇国本”等级的震撼消息,令沙特举国上下颇为不安。

3月7日,沙特阿美力度空前的促销活动,甚至没能博得国际媒体太多注意。因为前一天沙特首都利雅德发生的事情,抢占了全球几乎所有媒体的头条:两位王室宗亲、现任沙特国王萨勒曼的弟弟艾哈迈德亲王与”前王储”侄子同日被捕,罪名是忤逆叛国和政变。

3月16日,沙特政坛再次发生大地震,沙特军队再次出动,一口气抓捕了298名沙特高官。其中包括20多名王子,8名国防部官员,29名内务部官员,3名上校,1名上将和1名准将,以及可以决定王权归属的两名王室效忠委员会评审委员。

而这背后的操刀人,正是沙特王储和实际控制人,现任国王的第8个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这位野心勃勃的王储以其专制现代化的改革目标著称,他试图在维持王室统治的同时,给沙特以更为现代和开放的面貌,并鼓励国内产业结构多样化,摆脱石油经济依赖。他的目标,是把沙特打造成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心脏、全球性投资强国、亚欧非枢纽。

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从石油交易获得的收入必不可少。外界猜测,这可能也是本次与俄罗斯的谈判破裂以后,沙特立即采取激烈反制措施的原因之一:王储的政治成败眼下完全系于油价,特别是,作为他主要政绩工程之一,去年12月上市的沙特阿美公司的市场表现,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小萨勒曼年仅29岁便出任了沙特国防大臣,掌管军队。对外,他一改鸵鸟政策,死怼伊朗,先是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空袭也门胡塞武装组织,造成数千人伤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再是制裁温和派卡塔尔,断交、关闭贸易和边境,甚至出兵巴林叫板俄罗斯。

对内,小萨勒曼又作为总设计师,提出了改革计划”沙特愿景2030″(Vision 2030),解放女性就业、引进文化娱乐,压缩宗教警察,大力推动世俗化。

自从亲生父亲萨勒曼于2015年登基以来,一路备受宠爱的小萨勒曼,不仅通过宫廷斗争打破了”兄终弟及”和王室效忠委员会的宗法,破格当上了沙特王储,还在父亲的支持下,至少策动了三次王族大清洗,通过大规模逮捕、软禁与”被消失”,处理掉不少王室的叔伯同辈。

为了顺利争夺储位,这父子俩当初”砸钱”搞外交的大手笔令人印象深刻。

2017年3月,81岁的国王萨勒曼访华,带了506吨重的行李,1500名随从,包括10名部长、800名代表和25位王子,要求接入”一带一路”。3月16日,两国签署了价值约650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和合作意向书。

美俄沙特为这件事上演“三国杀”:石油价格闪崩、股市暴跌,谁家都吃不消,看谁能扛到最后?

同年,沙特国王自建国后第一次历史性地访问俄罗斯,当场砸下150亿美元大单,普京大悦,回赠了一只珍贵的堪察加猎鹰。

也是在那一年,特朗普访问沙特,签下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军售订单,1100亿美元。从此,小萨勒曼与特朗普女婿库什纳称兄道弟,结为好友。

搞定了共和党,小萨勒曼也没忘了民主党和华尔街。在他主导下,沙特先后收购了特斯拉、Uber几十亿美元的股权,还砸下数百亿美元给了孙正义的”愿景二期基金”。千亿美元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其资本量相当于12.5个红杉,是美国全部VC一年募资额的两倍,让硅谷的老牌风投们都黯然失色。

不过,沙特毕竟是一个政教合一、君主专制的国家,王子们掌握着大量政府职务和封地,再加上小萨勒曼要求沙特放弃极端宗教主义,遭到了神权和世俗政权的激烈抵抗,因此他在沙特,从未真正赢得一致支持。此外,也没有迹象显示,现年84岁的国王萨勒曼近期要移交王位。随着王储行动日益出格,他近期是否有武力夺权的计划,一直都是外界热衷猜测的焦点问题。

此次被逮捕的王室宗亲,包括艾哈迈德亲王与”前王储”在内,全都是王族里曾争夺过王位继承权的敏感威胁者。在2017年被斗垮之后,”前王储”一派被长期软禁,直到2018年才开始获准出现在”非政治性”的社交场合。

但根据沙特王室的说法,过去几个月内,”前王储”兄弟开始秘密与外国人会面。他们曾执掌沙特内政部,并通过反恐合作在欧美各国广泛结交人脉。据传”前王储”两兄弟6日被捕时,正在利亚德郊区的沙漠露营猎鹰,但此处行程正是他们过去时常设宴招待外国友人的密会行宫。

谁会先出局?

截至目前,这场”价格战”的走向尚算明晰:沙特与俄罗斯均公布了今年4月开始的增产计划,普遍预期油价仍将继续下行,两国目前各有约5000亿美元储备可供调用,并都相信输的不会是自己。

那么,沙特的减价增产之举会迫使俄罗斯重回谈判桌吗?”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荷兰国际集团大宗商品策略负责人沃伦·帕特森认为,”俄罗斯的目的是对美国石油业施加压力,尽管这可能在中期发挥作用,但会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尚不确定。”

帕特森表示,毫无疑问,沙特和俄罗斯是这场价格战中的主角。至于两国斗法谁占上风,他认为,对俄罗斯来说,即便油价低于50美元/桶,也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沙特则需要约80美元/桶,”从这一点来说,俄罗斯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数据显示,沙特的年度财政平衡,建立在油价84美元/桶的前提之上,58美元/桶的石油价格意味着GDP6.4%的赤字,这使得沙特阿美的大促销看上去像是慢性自杀。对比财政平衡基点为45美元/桶、央行还准备了应急方案的俄罗斯,谁离悬崖更近一目了然。

俄罗斯财政部3月9日重申,可承受每桶25~30美元的低油价,且持续6~10年。因为油价背后有俄罗斯主权基金(National Welfare Fund)做后盾,该基金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可以弥补因油价下跌造成的收入减少问题,因此不急于重回与OPEC的谈判桌。

尽管如此,3月6日消息传回当天,俄罗斯市场研究机构还是一片哗然。”退出谈判是一个大错误。”一位研究员直言不讳地向媒体表示,”增加的出口产量只能用于抵消价格亏损,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无利可图。”另一位业内人士则形容,考虑到沙特还有更激进的增产计划,而其他产油国势必各自展开竞争,此事”已经按下了启动键”。

而成为局外目标的美国页岩油厂商,的确处于极为脆弱的地位。据达拉斯联邦能源局调查,对美国页岩油业者来说,收支平衡的价格在每桶48~54美元之间,一旦每桶低于40美元,将对美国页岩油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捍卫美国石油和页岩油气产业,对于特朗普2020年竞选连任至关重要。因为石油行业是得克萨斯州的主要产业和雇主之一,而得克萨斯州是总统大选中的关键选举州之一。

按照高盛的预测,如果油价过度下跌或者跌到20美元区间,将给美国页岩油气产业带来灾难,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导致数百万页岩工人失业,垃圾债券将遭到灾难性抛售,而信贷面临的极端压力,将动摇整个美国金融体系的基础。

“政府最近一直在考虑一系列能够帮助页岩油行业应对油价暴跌的措施”。美国能源政策顾问菲尔·弗雷格(Phil Verleger)表示,尽管针对沙特采取关税方面的任何行动都极不可能取得成功,甚至行不行得通也是个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3月13日,特朗普表示,已指示美国能源部为战略石油储备购买原油,以支持遭受重创的美国能源业。《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说,美国政府和业界均认为,有必要经由外交手段稳定原油市场,正考虑一方面施压沙特将原油日产量削减到”价格战”前水平,一方面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

美俄沙特为这件事上演“三国杀”:石油价格闪崩、股市暴跌,谁家都吃不消,看谁能扛到最后?

“我会在合适时机介入……尝试找到一个居中的位置。”特朗普3月19日说。但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予以拒绝。他于次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俄罗斯与沙特在原油市场”关系良好”,”不需要其他任何人干预”。

更多的忧虑,其实集中在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上:俄罗斯当前拒绝进一步减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相信新冠病毒疫情不会对全球经济以及能源需求造成长期影响。但如果这一判断最终被证明失误,等待俄罗斯的将会是高达GDP总值4.8%的经济损失。

“最大的问题是谁先眨眼”。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高级投资策略师Rob Haworth说,”我们也不知道病毒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市场非常担心需求增长减弱”。

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油价进一步走低,俄罗斯也将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实际上,现在放弃减产是两败俱伤,双方最终还得回到谈判桌前。”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当地时间3月10日,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此前没有就减产协议达成一致,但并不意味着各方不能继续进行合作,OPEC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下一次会议将在5月或6月举行。”我想说谈判大门仍未关闭,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我们不能继续合作”。

对于俄方的这一表态,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在一份声明中回应称,”没有迹象显示未来数月内将会召开产油国会议协调原油产量”。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纳赛尔(Amin Nasser)则表示,今年4-5月都将维持在提升后的产能水平,他们对30美元/桶的油价非常满意。

虽然没有排除合作的可能性,但俄罗斯显然也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克里姆林宫方面称,目前没有计划就油价与沙特以及OPEC进行联系。而OPEC+原本计划在3月18日举行的联合技术委员会电话会议,已经因沙特缺席而临时取消。

从目前各方表态看,沙特计划增产超300万桶/日,阿联酋准备将产能提升25%至400万桶/日,加之俄罗斯的潜在产能增量,4月起全球原油产能将增加近500万桶/日。如果再考虑伊拉克和科威特宣布的降价措施,市场将进一步陷入低油价冲击下的供应过剩泥潭。

“我们从未见过像这样的市场。”Commodity Research Group高级合伙人安德鲁·勒博说,”不是说石油以前从未崩溃,但这次是供需双方同时冲击,足以载入史册。”

*本文由观象台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